唐代张说墓志1999年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出土青石质,近方形,志高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张说墓志称,“夫人故尚书右丞、武陵公怀景之女也”“,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弟,享年五十有二”。张说与墓志撰写者张九龄是同宗族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张说是张华十三代孙,张九龄为张华十五代孙,故墓志中署为族孙。......
2023-11-29
摘要:洛阳是李唐东都和武周神都,洛河横贯城中,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官府相继修建了天津桥、中桥和利涉桥。天津桥地处交通枢纽,与周围景物配合协调,风光优美,因而不仅平素车马行人川流不息,而且经常有人驻足眺望,盘游娱乐,甚至一些官方活动和政治事件也出现在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中桥没有天津桥那么热闹,但也是送别、游玩和出现政治事件的场所。
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东京洛阳,选址于汉魏洛阳故城西边18里的地方。东京经一年而筑成,后来李唐又作为东都,武周作为神都,成为帝王们经常驻守的处所。这座宏伟美丽的都市构筑在洛河南北两边,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洛河上自西而东修建了天津桥、中桥和利涉桥,其中天津桥最为重要。
关于天津桥的情况,《大业杂记》、《元和郡县图志》、《唐两京城坊考》等典籍都有记载,参以其它文献,便可对它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北自皇城的正南门端门,南到外郭城的定鼎门,有一条七里多长的大街,叫做定鼎街或天门街、天街,天津桥即在这条街中。天津桥临近端门,不仅都市南北两部分的来往主要依靠它来维系,而且还是抵达西京长安的必经之地。当时认为洛河横贯都城,有河汉(天河、银河)之象,天津桥便因而得名,定鼎街也便有了天津街的别称。天津桥是大业元年营建东京时开始修造的。最初,它是一座浮桥,由铁锁钩连大船而成,跨水长130步(一步为六尺,一尺合今
二
天津桥地处交通枢纽,与周围景物配合协调,风光优美,自然是热闹的处所,因而不仅平素车马行人川流不息,而且经常有人驻足眺望,盘游娱乐,甚至一些官方活动和政治事件也出现在这里。
天津桥的周围环境,唐人从不同角度做了描述。皇甫冉《送包佶赋得天津桥》诗说:"晴烟霁景满天津,凤阁龙楼映水滨。"姚合《过天津桥晴望》诗说:"闲立津桥上",看到"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张祜《洛中作》诗说:"尽日洛桥闲处看,秋风时节上阳宫。"李商隐《天津西望》诗说:"天津西望肠真断,满眼秋波出苑墙。"白居易《天津桥》诗说:"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说:"忆昔洛阳董槽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这些诗句描绘的是:天津桥横跨于穿城而过的洛河上,正西是东都苑,苑东洛河北岸有上阳宫。桥正北是皇城和宫城,殿阁巍峨,远对南面的嵩山,近映桥侧的清波。桥的东北,洛河分出一渠,设置斗门控制水流量,斗门旁修造了一个亭子,称为北斗亭或斗门亭。东边望去,是汉魏故城,曹植笔下的洛神凌波微步的地方。桥的旁边有窈娘堤。桥南还有董槽丘开的酒楼。
天津桥风光四季不同,朝暮有别,唐人每每举足翘首,吟咏不辍。春天在这里最为明媚动人。雍陶《天津桥望春》诗说:"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上引白居易诗,说到东望洛神徜徉的地方,曾有一弯新月冉冉升起;窈娘堤旁,烟波迷离。然后他又写道:"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春回大地,柔软的柳丝开始泛黄,在轻风中摇曳,像是由轻风浸泡抽出的金丝;绿茸茸的细草刚刚长齐,像是由春雨剪成的一样。柳枝还未达到藏莺的地步,白居易深怕惊动黄莺不再啼啭,就吩咐自己的仪仗警卫人员,不要大声清道。这是一幅美丽的春光游赏图,有声有色,怪不得白居易要说:"到此令人诗思迷"了。
游春的人何止千万。李白《古风》第18首说:"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特别在春天的几个节日,游人更是联翩而至。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树枝上挂满彩灯,游人熙熙攘攘。官府取消了宵禁,因而金吾卫将士不再巡警,星桥的铁锁也相应打开,听任游人往来。这种特殊情况十分难得,人们希望时光过得再慢些,以便能够尽兴。这里的"星桥"指天津桥,因为天河有星汉的别称。
寒食节和清明日紧相连,春和景明,人们纷纷外出游玩。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诗说:"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河桥"当指天津桥,一则因为是去陆浑的必经之地,二则因为储光羲《洛桥送别》诗有"河桥送客舟"句,即称洛桥为河桥,而洛桥指天津桥,顾非熊《天津桥晓望》诗有"晴登洛桥望"句可证。这可见洛中居人寒食踏青与天津桥有关。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有云:"远近垂杨映钿车,天津桥影压神霞。"但是,当他看到"弄春公子正回首"时,却感叹自己是"趁节行人不到家",起了思乡之情。这种繁华热闹的场面,给仕途坎坷的人带来的更是苍凉和悲哀。宋之问贬官南方,《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诗不禁有了今昔之感,说:"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到清明日,游人仍旧兴致盎然。李正封《洛阳清明日雨霁》诗说:"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关于洛阳的治安管理,张籍《洛阳行》诗说:"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宫。"半下午官府就要击鼓戒严,但游人耽于踏青,在天津桥畔举杯畅饮,居然不顾忌戒严的鼓声了。
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诗说:"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这是指天津桥边的修禊活动。修禊又称祓禊,原为临水而祭,祓除不祥,后来变为水边宴饮,踏青游春,时间也由三月上旬的巳日确定为
冬天的天津桥又是一番气象,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有人见到的是肃杀和萧条。姚合《过天津桥晴望》诗说:"闲立津桥上,寒光动远林。……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安史乱后,国势穷蹙,皇帝不复东幸,洛阳日益衰微,姚诗中夹杂着这种政治感慨。顾非熊《天津桥晓望》诗也是这种情调,说:"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也有人见到的是孤标和冷峻。阎济美《天津桥望洛城残雪》诗说:"新霁洛城端,千家积雪寒。未收清禁色,偏向上阳残。"孟郊《洛桥晚望》诗看得更远一些,说:"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还有人带着一些诙谐。白居易《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说:"官桥晴雪晓峨峨,老尹行吟独一过。紫绶相辉应不恶,白须同色复如何。……犹赖洛中饶醉客,时时昵我唤笙歌。"他自号乐天、醉吟先生,对于自己的河南尹地位相当知足,独过天津桥,漫天皆白,标志地位的紫绶和白雪相辉映,对比分明,不禁暗自高兴,只是须发已白,与白雪浑然一色,略以为憾。这里边糅合着个人遭际和人生感受。
天津桥的夜景唐人也注意到了。罗邺《洛水》诗说:"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裴夷直《夜意》诗说:"萧疏尽地林无影,浩荡连天月有波。独立空亭人睡后,洛桥风便水声多。"杜牧《洛阳秋夕》诗说:"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寥廓中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白居易《晓上天津桥,偶逢卢郎中、张员外,携酒同倾》诗,写的是夜色将阑曙光初临之际的情况,说:"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飘摇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寂寥突然变为热闹,白居易飘然欲仙,这只能是白昼取代黑夜之际的感受。(www.chuimin.cn)
天津桥常常是朋友送别的地方。张说《离会曲》诗说:"何处送客洛桥头,洛水泛泛中行舟。"因此,这里也成为期待朋友归来重逢的处所。皇甫冉《送包佶赋得天津桥》诗说:包佶"洛阳岁暮作征客",天津桥话别时称自己"还期在早春",皇甫冉表示自己要"桥边日日看芳草",盼望他届时归来。
天津桥自然也用来举行官方活动。张九龄《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诗,写的是春夏之际在北斗亭官方举办旬宴的事,说:"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大历九年(774),东都举行科举考试。《太平广记》卷179《阎济美》条说:十一月下旬考试杂文,"十
天津桥也与一些政治事件有关。《大唐新语》卷4记载:武则天迫害李唐的皇亲国戚。有人诱藏驸马崔宣的妾,然后诬告崔宣谋反,说:"妾将发其谋,宣杀之,投尸于洛水。"武则天大怒,下令审讯崔宣并灭族。崔宣的堂弟崔思竞觉察到一个备受信赖的馆客里通诬告者,就"密随之行,至天津桥",连骂带诱,此人悔谢,引见诬告者的同伙,搜获到崔妾,崔宣才免遭族诛。《朝野佥载》卷2说:杨齐庄出使突厥,因陷没而延期归朝,武则天命武懿宗加以审讯。杨齐庄说术士曾为自己相面,称"位至三公,有刀箭厄",迫于突厥追赶,"斫射不死,走得脱来"。武懿宗说他变节,请处死刑,武则天批准;于是"引至天津桥南,于卫士铺鼓格上缚磔手足","令诸司百官射,箭如猬毛",又用刀剖身取心,终于惨死。《资治通鉴》卷207记载:神龙元年(705),张柬之趁武则天病笃之机发动政变,杀掉她的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她还政于中宗。二张同其三个在政变中被杀的弟弟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一并"枭首天津南"。同书卷208记载:武三思为了陷害政敌,就私下策划,伪造政敌们所书写的韦皇后秽行,"榜于天津桥",以激怒中宗对政敌下毒手。《旧唐书·张守珪传》说:开元二十二年(734),他在幽州长史任上战败宿敌契丹,斩其王和大臣,传首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旧唐书·肃宗纪》说:至德二载(757),广平王率唐军打败安史叛军,收复东都,"陈兵天津桥南,士庶欢呼路侧"。《剧谈录》卷上记载:裴度路经天津桥,见两位老人靠桥柱而立,交谈道:"蔡州用兵日久,征发甚困于人,未知何时得平定。"他们突然发现裴度,悄悄议论道:"适忧蔡州未平,须待此人为将。"裴度次年进士及第,二十多年后拜相,奏请讨伐蔡州,元和十二年(817)擒获叛乱节帅吴元济,淮西镇自李希烈以来的叛乱终于彻底平定。裴度晚年当东都留守,对人"每话天津桥老人之事"。
天津桥上还出现了乞儿、术士等人。《酉阳杂俎》前集卷5说:天津桥上有个乞儿,没长双手,用右脚夹笔,向上投掷再三,高尺余,都能准确地接住,然后写佛经以乞讨钱财,字迹端庄,远胜一些人用手写出的字。《唐语林》卷7记载:洛桥上有两个术士,一个能以蓍草占卦,一个会用龟纹卜吉凶。一位屡试不中者就自己改名是否科第顺利前来占卜,20年后根据应验情况评价道:"筮短龟长。"《太平广记》卷394有一则小说描写天津桥上的怪异现象,说:一位儒生偷听到两位老人在桥上约定次日午时寺中较量快慢。一个说:"吾一声,令寺中听讲驴马尽结尾。"另一个说:"吾一声,令十丈幡竿尽为算子,仍十枚为一积。"届时雷雨大作,儒生果然发现两声霹雳之后,事皆应验。
这里再辨证一下黄巢赋诗的事。《挥麈后录》卷5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削发为僧,号雪窦禅师或翠微禅师,曾赋诗说:"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实际上黄巢这时已死,诗是半个世纪之前元稹《智度师二首》的改编,当然不会出自黄巢之手。原为:"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纳)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黄巢云云,只不过体现了遁入空门以避祸的愿望而已。
天津桥既然是这样一座重要的桥梁,自然会反映出社会的治乱和国家的兴衰。前引李白诗已说到"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刘希夷《公子行》写的是纨绔子弟的行径,说:"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这些都是承平时期的景象,体现出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然而安史之乱使形势发生变化,冯著《洛阳道》诗揭示了叛军占领洛阳的情况,说:"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洛阳遭到破坏,皇帝不再东幸,一派衰落景象。窦巩《洛中即事》诗说:"寂寂天桥车马绝,寒鸦飞入上阳宫。"不过,天津桥毕竟是一座桥梁,南来北往,不能暂辍,所以尽管受到影响,到底还是不能因为动乱和衰败而废弃。
三
利涉桥正对着南北二市,原是隋代的一座浮桥,唐初曾经废坏。天津桥和利涉桥之间,北对徽安门,濒临斗门亭,隋代设置了立德桥,唐初称作中桥,曾毁于洪水。高宗于显庆二年(657)幸洛阳,改洛阳宫为东都,次年修建东都,中桥和利涉桥同时加以修复。咸亨三年(672)司农卿韦机负责规划、营建东都宫室,把中桥新址确定在原中桥的东边,南对外郭城长夏门,北近漕渠。这样,就有了旧中桥和新中桥的称谓。新中桥长300步,利涉桥因相距太近而被废弃。新中桥常被洛水冲毁,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命将作监少匠刘仁景加以修缮,宰相李昭德统领,修成后命名为永昌桥,不久复称中桥。《旧唐书·李昭德传》说:"昭德创意积石为脚,锐其前以分水势。"即创造性地改建成可以减弱水流冲击力的龟背形石头桥基。但本传又说"自是竟无漂损",则远非实录。圣历年间(698-700)桥坏,曾加以修理。白居易有篇判文,题为:《得洛水暴涨,决破中桥,往来不通,人诉其弊。河南府云:"雨水犹涨,未可修桥,纵苟施工,水来还破,请待水定。"人又有辞》。崔释、李孝言和一位佚名作者,也都有《对私雇船渡人判》,记述事情的原由是:"洛水中桥破,绝往来渡,县令杨忠以为时属严冬,未可修造,遂私雇船舫,于津所渡人。百姓杜威等连状举忠干济。廉使以忠懦弱,不举职事,以邀名科罪。不伏。"可见中桥在唐后期还是经常被冲毁。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中桥没有天津桥那么热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也没有那么丰富。和政治相关的事例有这样几则:上文所述崔宣一案,崔家只有察知妾的下落,才有可能洗雪冤屈,免遭杀害。因此,崔思竞"乃于中桥南北,多致钱帛,募匿妾者"。《大唐新语》卷12说:圣历年间,酷吏郭霸见被自己冤杀而死者显灵报仇,遂精神错乱,拔刀自剖腹而死。"时中桥新成",武则天问起外间有何好事,张元一答道:"洛桥成而郭霸死。"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相提并论,表现了人们对酷吏政治的极度反感。开元十三年(725),玄宗挑选大理卿源光裕等11位有声望的京官到地方上去当州刺史,宰相、诸王和中央各部门长官奉诏在北斗亭举行饯别活动。张说《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诗,记述的就是这件事。这里所说的"洛桥"应是中桥,因为临近北斗亭,而且刺史们沿漕渠赴任较为方便。张诗希望刺史们莅任后德政日新,说:"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转,车随霖雨流。"中桥上最悲壮的事件发生在安史之乱中。《旧唐书·颜杲卿传》记载:颜杲卿在常山郡领导河北地区抵抗安史叛乱的斗争,因寡不敌众,至德元载(756)正月,城陷,他和亲属及部下袁履谦被俘,送至洛阳。安禄山指责他说:"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颜杲卿骂道:"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安禄山大怒,下令把颜杲卿一行捆在中桥柱子上肢解处死。颜杲卿、袁履谦直到断气,骂不绝口。颜杲卿一门被杀害者一共三十多人。他的幼子颜诞、侄儿颜诩,同袁履谦同时受刑,皆被先砍掉手足。他们把口中的血喷到在场叛军的脸上,叛军被激怒,把他们"因加割脔,路人见之流涕"。上述白居易、崔释等人的判文,可能是应科举制杂文或判文考试而作的,那么,中桥就与科举活动挂上钩了。崔释对文说:中桥"遐迩所资,往来为要","自合修营,岂宜停废"。冬闲时节,"修桥用功,冀暂劳而永逸;渡船费力,但有损而无成"。但他又认为:"官桥自可官修,何关县长?私船辄为私雇,便累
中桥自然也是送别的地方。李益《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诗说:"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中桥还是游玩的地方。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诗说:"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加上"晨游眼乍明","春诱尚多情",他不禁感叹道:"乡国真堪恋。"而罗邺《洛阳春望》诗描绘了大好春光之后,却说:"愁上中桥桥上望,碧波东去夕阳催。"可能别有缘故,心绪不佳。
中桥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李郢《故洛阳城》诗说:"胡兵一动朔方尘,不使銮舆此重巡。清洛但流呜咽水,上阳深锁寂寥春。云收少室初晴雨,柳拂中桥晚渡津。欲问升平无故老,凤楼回首落花频。"这里描绘的是安史之乱以后的情况。皇帝不再东幸,洛阳一派衰败景象。本来,天津桥比中桥更有资格入诗。但七律平起式第六句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若写入天津桥,称为"洛桥",洛是仄声字,不合格律,本句犯孤平,且与诗中"清洛"犯复;称为"津桥",本句"津"字犯复;称为"河桥"、"天桥"、"星桥"等,又与"少室"对仗不工。因此,本诗用了"中桥",虽说是沾了格律的光,也可见中桥同样有资格代表洛阳。社会的变迁,必然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索。于武陵《过洛阳城》诗说:"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动,万车轮已行。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他从中桥边的烟波青草,想到千余年间的沧桑变化,体会到对名利的追逐争夺,是那样浮幻而无聊,只有山川风物才是永恒的,生命才是绵延不绝的。这便在流连风光中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原载《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6期)
有关隋唐历史文化的文章
唐代张说墓志1999年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出土青石质,近方形,志高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张说墓志称,“夫人故尚书右丞、武陵公怀景之女也”“,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弟,享年五十有二”。张说与墓志撰写者张九龄是同宗族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张说是张华十三代孙,张九龄为张华十五代孙,故墓志中署为族孙。......
2023-11-29
唐代漆衣黑陶钵1983年洛阳龙门神会身塔塔基出土口径28.4厘米,高15.1厘米。漆衣黑陶钵系禅宗荷泽大师神会所用之器。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仓皇出奔西蜀,副元帅郭子仪带兵征讨叛军。神会以宗教为手段,竭力为唐王室效力,将度僧的所有收入全部支援军费,对于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神会大师身塔铭刻于石室东壁上层,身塔铭文标题称其为“大唐东都荷泽寺殁故第七祖国师大德”。......
2023-11-29
唐代胡商俑洛阳出土高23.5厘米。为了与本土商人加以区分,唐人统称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为“胡商”。胡商俑局部放大图在唐代商人阶层中,胡商队伍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庞大力量。宋代李昉所编《太平广记》中有许多关于唐代胡商在长安、洛阳从事经商活动的记载。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胡商俑头戴尖顶卷檐虚帽,这种帽子前檐卷起,方便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中使用。......
2023-11-29
唐代传入罗马金币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直径2.2厘米,重4.3克。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罗马及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产生了更加丰富的认识,频频在中国发现的东罗马金币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由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珍贵性一贯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有专家研究认为,传入中土的东罗马金币作为贵金属的属性要远远大于作为流通货币的可能。......
2023-11-29
唐代三彩戏弄俑1981年洛阳安菩夫妇墓出土高40厘米。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立俑为唐代戏弄俑。唐代戏弄是指纯粹的歌舞杂技之外兴起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所以,唐代的戏弄与宋元以后成熟的戏曲形态还存在着一定差别。因此,戏弄俑衣着黄绿色翻领长袍,正表明戏弄表演者身份卑微,地位较为低下。安菩夫妇墓戏弄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戏剧提供了形象化的实物资料。......
2023-11-29
唐代彩绘驯马俑与陶马(组)1987年洛阳十五工程局小学工地唐墓出土俑高35厘米。在这场人与马高度紧张的对峙中,驯马俑胸有成竹的神态与陶马刚烈暴躁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比,烘托了具有生命张力的较量。这组健硕饱满的彩绘陶马与驯马俑,将唐马骏逸奔放、俑人不可抑制的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赏者营造了无限深远的欣赏意境。......
2023-11-29
唐代洛阳城,原来也是隋代创建的。图49 唐代洛阳城郭布局结构图依据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所载《东都外郭城图》与《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续记》所载复原图,《考古》1978年第6期,并加以修正)《旧唐书·地理志》谓东都一百三坊。我们综合唐代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的市来看,当时各种行业的种类已十分繁多,长安东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洛阳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指仓库),货贿山积”。......
2023-10-12
唐代豆卢氏墓彩绘女侍俑1992年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出土高41.5厘米。豆卢氏墓为大型砖结构洞室墓,虽经多次盗掘,但还在后甬道内和棺床西北角发现墓志一合和部分彩绘陶俑及铜饰、铜泡等物。据墓志记载,墓主豆卢氏为唐睿宗李旦的贵妃,地位列诸妃嫔之首。因此,唐玄宗继位后,对豆卢氏礼仪有加,特诏赐予她二百户食邑。豆卢氏墓出土的其他彩绘女侍俑......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