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广结善缘:出行法度-佛家养生

广结善缘:出行法度-佛家养生

【摘要】:◆广结善缘——出行有法度僧人游学参访,离开常住的地方,必须携带三衣一钵,这是佛家出行的最基本物质条件。古代佛家出行,大都是步行。因而佛家僧侣视出行为修行,特别注意结交善缘,避免恶缘,维护慧身法命,讲究正命、正道,尤其要摒弃以算命相面之类的歪门邪道维持生计。凡遇官府出行或兵卒,务必回避。这些清规戒律、出行禁忌,有效地保证了佛家僧侣出行的安全。这对今天人们旅游出行很有启发意义。

◆广结善缘——出行有法度

僧人游学参访,离开常住的地方,必须携带三衣一钵,这是佛家出行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除三衣一钵外,僧人还随身携带卧具、净瓶及滤水囊。净瓶及滤水囊,都是饮水器具。其中,滤水囊用来过滤生水,排除水中的虫类,以免伤害生命,犯杀生之戒;同时,也保证了饮水卫生,预防疾病。因此,可以说游方僧人是最早对饮水进行过滤的人群,尽管出于修行的要求,但对维护出行健康大有助益。唐朝以来,僧人参游行脚,还须带上度牒和戒牒。度牒和戒牒是僧人受具足戒时,政府和寺院所发的证书,是僧人的身份证明,上注德号、隶属寺院,如同今天的身份证。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以备查验,正如今天外出旅客凭着身份证到旅馆住宿一样。游方僧人凭着度牒和戒牒,才有资格到其他寺院挂单,参学和居住。因此,只有受过具足戒,成为比丘的僧人,才有资格外出游方。

古代佛家出行,大都是步行。这一方面是出于古代客观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主要出于修行。在佛教创立之初,佛陀与弟子们游历恒河两岸传法,都以双足步行。佛陀为了培养弟子们的慈悲心,规定他们不得为了贪图身心快逸而蓄养六畜及车舆,并告诉他们步行的五种好处:能走路、有力气、除睡意、饭食容易消化而不生病、易得定。

玄奘法师像

佛家常说三千威仪,八千细行,因而在出行时,特别注重威仪。《敕修百丈清规》规定,在清晨起身时,要轻轻抬身。下榻时,默念法语:“从朝寅旦直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脚下丧身形,愿汝即今生净土。”行走时,严格依照戒律规矩,注意行步威仪,两手当胸平放,安详徐步,垂脸缄默,不得高视阔步,不能跳着走、叉腰走、摇身走,更不能左顾右盼,不得二人携手行,边走戏笑,也不得男女或僧尼前后随行。沿途化缘托钵时,脸色必须和悦,眼、耳、鼻、舌、身、意诸根,均应静定,还要注意衣服的整齐及脚步的次序,这样才不失威仪,避免招致讥讽,引起身心不安。在旅途中,凡见一切生物,应先生慈念。《梵网经》说:“见一切众生,应当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三皈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

佛家云游出行是为了寻师访道,追求佛理,明了生死大事,绝不是要去观山玩水,好向人夸耀自己的见识。如果这样,只有徒增我慢,对人生并没有什么助益。因而佛家僧侣视出行为修行,特别注意结交善缘,避免恶缘,维护慧身法命,讲究正命、正道,尤其要摒弃以算命相面之类的歪门邪道维持生计。否则,十方丛林不予接受挂单。外出,凡事以谦让为先,注意礼节,避免受到讥讽。《古清规》规定:凡入寺院挂单,初进客堂,过门不得从中央进入,须靠左右边行入。如果在右边先迈右足,如果在左边先迈左足。进门后,先向客堂内供奉的佛菩萨问讯。应先到知客寮拜访,见到知客出来,须向知客顶礼(朝着菩萨方向磕头)。然后,到堂司挂单,待到维那把你在禅堂的座位单及经案送来,经同意后,可到方丈室,拜谒住持。若在大殿礼佛,不得在中央位置礼拜,不得擅自鸣磬。如参礼寺院,须有人陪同,不得随意乱行,东观西看,不得随意出入。如果入尼寺,不得一人单入,不得与尼屏处共坐,不得为尼剃发。尼入僧寺也是如此。尼见比丘要礼拜,比丘可合掌问讯做答。尼见居士,彼此合掌问讯即可。(www.chuimin.cn)

注重行走威仪的僧人

云游途中,凡逢尊长,云游僧人先立下傍。凡遇演戏、幻术,争斗、竞技、喜庆、祭神、博弈等,须端身直行,不得观看。凡遇官府出行或兵卒,务必回避。不得与醉人、狂人前后随行。不得故视女人,不得眼角旁看女人,女尼看男也应如此。途中若受小儿戏弄谩骂,须向前直行,不得反唇相讥。闻讯前方有凶险之处,不可贸然前行。

古代云游僧人进入市镇,不得入酒肆,不得进入屠家,不得在烟花柳巷行走。凡购买物品,不可讨价还价,认为价格不合理,可以不买。假如已经成交,虽价格贵,也不应退回,免得招致忌恨和闲言碎语。假如受辱,一定要想方设法退避,不可执意申辩。

这些清规戒律、出行禁忌,有效地保证了佛家僧侣出行的安全。正是靠着双足,一钵一瓶,佛家僧侣走遍了千山万水,开阔了心胸,增长了道业。这对今天人们旅游出行很有启发意义。应随身携带必要的物品、身份证明,遵守出行规范,规避出行禁忌,更要注意个人修养、文明礼貌,让旅游真正起到调养身心的养生作用。

重走唐僧西行路的明贤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