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思考与建议一、明确德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024-06-09
一个学生的心事
【案例描述】
一天下课,一个学生递给我一张纸条。我展阅:
陈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已是开学的第五天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我原本希望在新的学期里有良好开始。但不知为什么,总提不起精神,也开心不起来。心里总是有事想不明白。我常质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是因为我笨,还是因为我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给爸爸妈妈带来了许多的不快乐,也给老师带来了负担,我感到很抱歉。每当我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不高兴的样子,就感到压力太大。这就是我一直埋在心里的事。陈老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我解开这心结吗?
同学A
文字中透着无奈与痛苦。孩子那悲戚的表情,让我深为触动,当天,我便走访了他的家。
初接触A时,是他进入预备班那年。A外表给人印象不错,高个子,眉目清秀,感觉是个挺稳重的孩子。
A不会惹是生非,但自尊心极强,不喜欢别人对他说三道四。一次,一个女同学告诉老师,A上课不认真。课上,A就和她吵了起来,理由只有一条,即使他有错,凭什么由她来管。他一再坚持这个观点:老师可以管他,但别人不要多事。有时会为这种类似的事显得很激动,甚至用脚猛力踢课桌椅,以示宣泄,这是一种偏激的行为。
A上课不爱发言,有时会走神,自顾自地想心事或专心玩一件小东西。当老师注意他时,他会因你的注意而识相地收起东西坐端正,但这不能持久。
A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懒懒散散地应付着做作业,有时索性不做。语数外的学习,他都很难对付。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有一次,我为他辅导,有个小问题反复讲解几遍,他还是难以理解。他自己也感到为难,一脸的落寞。可他肯干活,用心卖力。特别是集体大扫除,许多同学唉声叹气,找机会偷懒,他似乎没有。A表现得总是很认真,别人不愿扫地,他来;别人擦不干净玻璃,他完成。他做得一丝不苟,也很得意,别人做不好的,他可以做好。这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
从家访中我得知,A自小有心脏病,直至不久前才初愈。父母在生活上尽可能无微不至,唯一忽略的是学习。但这无法苛求,当孩子生着病,还有什么心思顾及其他。他的病拖累了他的学习。
因长期的身体欠佳,导致A对自己学业的松懈,家长、学校对他的迁就,致使A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伴有学习上的障碍。针对此,我特制定具体的教育矫治方案。
一、情感渗透
A行为偏激,也是敏感的学生,作为孩子,对于父母的争吵总是心有所痛,更何况争吵的焦点是A本身,这更使他不安了。(www.chuimin.cn)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唯有这种细腻才能融化他内心的冰山,才能使他逐渐摆脱自我评价的负面情绪。
家庭是一个港湾,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对A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开始疏导A的父母:“作为父母,对A现在的状况应该持有客观的态度,调整期望值。几年的看病导致学习上的延误,一时想改变很难,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计较成绩得失,给予他信心和鼓励,注意他本身是否努力。父母的一句呵护会激发孩子的感悟,产生的动力是无法估量的。”
同时,我与其父母制定了对A的学习补习计划。陶行知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在家长的理解和呵护下,在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下,A变了。
二、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辅导A的过程中,“逐渐”不是简单的慰藉排遣之词,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沟通,强化一种观念,就是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就是一切无条件地加以接受。特别是A这样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的孩子更应该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我努力地寻找A身上的闪光点。诸如:劳动中肯挑重担,做事态度认真踏实,富有同情心,懂得自尊自爱,理解父母……当听到老师对他这么多的肯定时,他笑了,笑得那么欢畅,那么由衷。以后的日子里,他以此为动力,循序渐进地改变一点,提高一点,相信只要坚持,终可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
三、创造成功
为了能使A的学习有所改变,让他有所成功,建立自信,我与A的家长达成共识,督促其回家预习、复习。特别在学校,为他创造机会。哪怕对别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成绩,我也及时肯定,并给予鼓励。
从A便条上的文字我不难发现,他在语文学习上还是有基础的,至少在记叙自己的情感上能有所发挥,这是他的长处。我抓住这一契机,让他多写,多表达。全班每人每周一文,在几十个同学中,A的文章我是特别对待的。刚开始只是零星的好词好句,后来偶尔有一篇像样的文章,就拿出来全班朗读,这些都给了A不少的鼓励。他自己也发觉在努力中有了进步,能成功。一次,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一则日记,让他和他的父母兴奋许久……
阴霾已去,A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不是吗?当希望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生活开始不一样了,相信成功不会太远,明天一定更灿烂。
【案例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A的学生和其父母不在少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没错,但出类拔萃的人毕竟为数不多,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普普通通。当心理学家们倡导悦纳自我“普通”的时候,为人父母者是否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子女的“普通”?幸福地生活,生活得幸福,这是我们教育的真谛,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共同追求。
今天在一份报纸上翻到这么一幅图片,一个孩子在老宅的木板上写着一行字:今天欢乐蹦蹦跳。
这才是孩子真正的心事!
有关多元文化与语文育人的文章
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的体现首先要具备“国家意识”。所谓国家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向心力,是国民个体对国家忠诚并承担相应义务责任,并同时取得相应权利与利益保障的认识和心理状态。再加上独生子女的身份,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越其他,包括国家和民族。尽管调查只涉及了一部分学生,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在弱化之中。......
2024-06-09
语文学科资源极为丰富,条件得天独厚,像《想北平》这类文章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想北平》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怀想之作。生3:作者想的是北平呀,为什么叫北平而不叫北京?我想作者将对母亲的爱与对北平的爱相类比,一方面固然是突出情感的朴素、真诚、深沉;另一方面,特地强调“不放心她的健康”,应该是要暗示对于故乡、祖国命运的担忧。......
2024-06-09
“价值多元背景下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建设的实证研究”课题报告概要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形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价值观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学师生道德认识与语文学科德育现状调查,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语文学科德育实施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是本课题研究中的一块硬骨头。......
2024-06-09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文异教案例一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梅陇实验学校陈叶执教时间:2012年5月12日执教地点:上海市龙华中学执教对象:七年级学生本文叙述了“诺曼底”号被撞下沉,哈尔威船长镇定地指挥大家有序地逃生,而自己与轮船共同沉入大海的故事。教师参与交流,协商各小组交流的小节,避免重复,并且记录。学生由此明确船长一职除护船救人之外,也有警察临危处决之权。......
2024-06-09
我一把拉住他,笑着说:“今天不是愚人节吗?被耍一次又何妨呢?怎么只能你开别人玩笑吗?”“那你们知道愚人节的来历吗?”“愚人节”虽说是一个西方的节日,开个玩笑,给予人轻松的心情,合情合理。愚人节的小插曲,让我体验到了育人的新空间,只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用真挚的态度面对学生,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给予学生真诚的分享与深切的体验,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2024-06-09
安妮在日记中不仅真实记录了两年时间里“密室”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她与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而且也记录了她心理成长的历程、她的孤独苦闷心情。《密室的生活》是迈耶·莱文为《安妮的日记》在美国出版时写的书评。......
2024-06-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