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宽容序言》:多元文化与语文育人的独特深刻作品

《宽容序言》:多元文化与语文育人的独特深刻作品

【摘要】:而人类发展过程中战争暴虐的发生以及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不断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尊重宽容的缺失。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一篇独特而深刻的作品。——选自《宽容》第一章《无知的暴虐》)师:我读前面部分,大家读引号中的话,好吗?

《宽容》序言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褚亿钦

执教时间:2012年9月2日

执教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执教对象:高三(1)班学生

【教学说明】

人生而平等,不因外在条件环境而改变,人与人相处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这是现代社会的共识。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从禁锢专制走向宽容尊重的过程。而人类发展过程中战争暴虐的发生以及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不断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尊重宽容的缺失。在如今价值多元的社会中,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日渐增多的趋向,同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高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往往缺乏足够的尊重和包容。

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一篇独特而深刻的作品。作者讲述的“无知山谷”的故事象征了人类文明“宽容”与“不宽容”的激烈而漫长的斗争,预示着人类历史的艰难演进。房龙笔下的“宽容”,绝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思维、心胸、姿态等等,而是指一定的社会和人们容许别人有思想和探索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作者以一个寓言故事,把复杂的思想转换成了生动的形象,饱含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这篇课文教学德育实施的价值在于提倡思想自由和宽容异见,反对专制禁锢,引导学生以宽容与理性来对待历史、文化和现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理解作者所提倡的思想自由、宽容异见的主张。

2.理解“宽容”在课文中的含义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

3.了解本篇序言借形象化的故事阐发抽象哲理的特点。

【教学环节】

(说明:第一课时主要是学生自读全文,写一段读后感,并提出1~2个问题;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并组织全班讨论。以下为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11月16日“国际宽容日”导入课文,简要介绍房龙的《宽容》一书是一本介绍西方宗教哲学科学的文化通俗史,它以社会或人是否宽容为标尺来感受和理解历史变迁,勾勒出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西方文明发展进程。

二、复习已知,交流读后

运用PPT交流部分学生的读后感,并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文中的象征意义。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熟悉文本。

三、深入探究,理解内涵

1.本文是《宽容》一书的序言,但文中未直接提到“宽容”二字,那么本文有没有谈及“宽容”?请学生寻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不宽容”,并思考“不宽容”的原因。

2.如何理解房龙笔下的“宽容”?

说明:本环节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到房龙提倡的“宽容”不同于我们一般理解的“容忍别人的行为或缺点错误”,而是承认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思想自由、提倡对异见(思想、宗教、文化)尊重的理性态度,反对愚昧偏执,谴责守旧势力对新思想的残暴镇压。

四、联系历史,拓展生发

要求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并就这一段,结合中外历史和社会现实,作联想和思考。

五、总结认识,深化思考

1.布置课后阅读篇目:《但是,这个世界并不幸福》房龙、《光荣的荆棘路》安徒生、《异端的权利》茨威格、《无书的图书馆纪念碑》雷颐。

2.要求用概括凝练的语言分条陈述阅读本文后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实录片段】

(关于“宽容内涵的理解”环节)

师:我们接下来再来探讨本文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部分同学在质疑中提出来的,那就是我们该如何理解房龙笔下的“宽容”?是否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宽容”的意思有不同呢?要求同学们用比较凝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你对房龙笔下的“宽容”的理解,每个同学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同桌交流。

(生先阅读思考,随后交流讨论,师提示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洁准确流畅)

师:好,哪位愿意先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5:房龙笔下的宽容是指对创新的一种包容,不要去扼杀刚刚萌芽的东西。

师:说得很好,不过“刚刚萌芽的东西”里的“东西”不太准确,我们可否换个词,以求更准确呢?(www.chuimin.cn)

生:(齐)想法。

师:嗯,对创新的包容,不扼杀新的想法。

(师板书:包容新想法)

师:你有没有补充?你来说一说。

生6:“宽容”指的是尊重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尊重异己,并吸取值得吸取的东西。

师:尽管发言的声音有点轻,但说得非常好。

(师板书:尊重异己)

师:这个“异己”更侧重在哪个方面,是指个人行为的不同吗?

生6:应该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应该是指人的思想吧。

师:回答得很好!如果同学们读过《宽容》这本书就会知道,《宽容》一书是一本介绍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的通俗史,所以这里更多指的是思想文化、宗教信仰上的不同。

(师板书:思想文化宗教)

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这其实是一种什么?

生7:自由。

师:什么的自由?你能不能完整地阐述一下?

生7:宽容是指思想的自由,反对专制,反对像守旧老人那样压制漫游者。

(师板书:思想自由,反对愚昧专制偏执)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接下来我请同学们看一句话。(PPT投影显示:“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师: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的伏尔泰所说的。这句话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生:(齐)宽容的态度。

师:对,这就是一种理性、尊重、宽容的态度。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房龙是如何来阐释“宽容”的。(PPT投影显示:也许宽容还有其他定义,不过就本书的目的,我不妨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作为标准。该书第26卷1052页这样写道:“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地容忍。”——选自《宽容》第一章《无知的暴虐》)

师:我读前面部分,大家读引号中的话,好吗?

(师生齐读)

师:经过思考交流,同学们对房龙笔下“宽容”的理解是不是更进了一步?房龙笔下的“宽容”并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宽容”——容忍别人的行为或缺点错误。他更多地关注群体、公众或社会是否许可异端,这里的“宽容”指的是主张思想自由、提倡对思想、宗教、文化上的异见采取尊重理性的态度;反对愚昧偏执,谴责守旧势力对新思想的残暴镇压。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都要宽容不同的思想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向封闭、僵化、死亡,找到更开阔的新生之路。

师:理解了房龙笔下的“宽容”,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中来,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文章的结尾。

(全班齐读)

师:很多同学在质疑和读后感中提到这段文字的意味,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中外历史和社会现实,说说你对这段话有何联想和思考。

【片段分析】

房龙的《〈宽容〉序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无知山谷”的寓言故事,作者将复杂的思想转换成了生动的形象,饱含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篇作品形象背后的高度理性概括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我的教学思路是由文本中“不宽容”到深入理解“宽容”的内涵。其中领会“宽容”的深刻内涵是本课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在提问中给学生作了暗示,“房龙笔下的‘宽容’是否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宽容’意义相同?”学生顺着这个提示思考,通过讨论交流逐渐认识到房龙笔下的“宽容异见”更多的是指包容思想文化、宗教信仰上的不同。当学生对“宽容”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用了两则课外材料进一步将学生引向深入,一则是伏尔泰的“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另一则是房龙自己对“宽容”的阐释。通过这些相关材料,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到作者匠心独具创造的“无知山谷”是具有深刻意味的,它象征了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不宽容”,而“宽容”作为人性的一种超越和升华是那么的难得和珍贵。至此,再回去品读课文的结尾,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隐藏在这个寓言故事里的深刻用意,读懂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内涵。

语文学科育德的主阵地在课堂,我的这堂课德育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将《〈宽容〉序言》作为共同的自审之镜,更清楚地反观我们自身,认识到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都要宽容不同的思想行为乃至“异端邪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向封闭、僵化、死亡,找到更开阔的新生之路。要做到宽容并不容易,人们往往赞美宽容,但是不会有多少人为宽容而奋斗,正如房龙所说,宽容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只有摆脱狭隘偏见,看到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的人才能够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