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那颗种子上海市市光学校杨岚一个更加开放的城市,必须在规则的建立和素质的养成上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才有可能展现自己的城市品格;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拥有高尚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有可能展现自我的品格。忠实地履行承诺,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金子一般珍贵的品质。......
2024-06-09
《尊严》同文异教
案例一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 金 羿
执教时间:2012年6月4日
执教地点: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执教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说明】
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却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不劳而获,只有用劳动换来的食物,才吃得心安理得。从哈默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尊严。
孟子云:“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可见,尊严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它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的人文传统。
四年级学生年龄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对于“尊严”这个十分抽象的词语,他们能通过查字典了解它的本义——“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但要让他们真正明白尊严的内涵,认同哈默的做法,让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当下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是不易的。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反复研读,了解“尊严”的表现,体会哈默的内心情感,从而达成对中心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并积累有关描写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尊严、例外、狼吞虎咽”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比较,体会尊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初步理解“尊严”
1.板书课题,指导“尊”的写法。
2.用双直线画出含“尊严”一词的句子,并理解“尊严”的本义。
3.引导质疑,借机介绍哈默。
二、理解词语,探寻“尊严”本质
1.找到关键词语“狼吞虎咽”,并理解。
2.比较哈默和其他逃难者的相同表现,理解“逃难”,并积累描写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3.比较哈默和其他逃难者的不同表现。
(1)理解其他逃难者的表现,指导朗读。
(2)创设情境,移情体验哈默“为什么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为什么要先干活再吃”。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尊严”、“例外”。
5.引读体验哈默的尊严。
6.引读感悟杰克逊的善良。
三、总结板书,深化“尊严”内涵
1.出示中心句。
2.说话练习:
当时的哈默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_……
但是那时他有_______,他有_______,他就是精神上的富翁。
3.联系课文中心理解“尊严”。
4.总结: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
四、拓展阅读,延伸“尊严”含义
1.收集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背一背。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则故事讲给家人听,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
3.推荐读物《勇敢的人——哈默传》。
【教学实录片段】
(关于“创设情境,移情体验哈默的尊严”环节)
师:既然想吃,那他为什么不像其他逃难者一样直接接受食物?或者先吃再干活,不是一样吗?这可是求生的本能。再读读这三句话,想想背后的原因。
(生自由读句子)
师:现在我就是杰克逊大叔,我就这两个问题来问问你们,你们就是哈默,你会怎么回答我呢?不着急,可以和你的同桌先小声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年轻人,瞧你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好久没有好好吃一顿了吧!吃吧,你看他们吃得多香!为什么非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呀?
生:我不能不劳而获就得到食物。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这么好的事,所以我不能不劳而获。
师:馅饼来了呀,我已经把食物给你了呀。你吃下去不就得了吗?
生:我不能不劳而获,这违背了我的尊严。我一定要维护我的尊严,我一定要先劳动再吃食物。
师:那可是你做人的原则。
生:我不能不劳而获。我有劳动能力,我必须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这些食物。
生:我的尊严和意志已经克制住我的求生本能和对食物的兴趣。
师:求生的本能是克制不了的,他只是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生:虽然面对困难,我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
师:原来,你们要用劳动换取食物是因为不想不劳而获。有骨气!
师:年轻人,你现在这么虚弱,你哪有力气干活呀,先吃再干,不是一样吗?
生:如果我先吃再做,那就等于是向别人乞讨。
师:是别人的施舍,所以你不愿意。
生:如果我不劳动就吃这些食物的话,吃的时候,我会不安心。做好了再吃会更好一些。
生:我觉得如果不干活的话,这盆食物对我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我干完活再吃的话,会更安心。
师:先干活再吃食物是为了吃得心安理得!有志气!
师: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知道我欣赏你什么吗?
生:欣赏我有尊严。
生:欣赏我有毅力。
生:欣赏我不能不劳而获。
师:欣赏你有骨气。
生:欣赏我的品格。
师:对呀,在困境中你还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努力生存,你自立自强,你是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这样品格的人,会战胜一切困难,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师:学到这里,联系课文的内容,你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尊严”了吗?
生:哈默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是不想不劳而获,要守住自己的尊严,不能违背。
生:这样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就是哈默的尊严。
【片段分析】
于漪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教书就是为了育人。语文老师更要挑起这个重担,在语文课中充分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学习正面人物的品质。”不食不劳而获之食的哈默,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正面人物。
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对儿童有巨大的感染力。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站在哈默的立场看待问题,明白他坚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是源于他不愿不劳而获的高尚情操,他坚持先干活后吃食物是为了吃得心安理得,这种高尚的品格、执著的坚持,是他日后战胜一切困难的原动力。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达成对“尊严”的理解和情感的内化,远比老师赘述要有意义得多。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哈默一定要“用劳动换取食物,先干活后吃食物”背后的原因时,采用了“创设情境、角色体验、触发情感”这一策略。可以看到,基于创设的情境的师生对话中,学生逐步地明白了“这样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就是哈默的尊严”,拥有这样品格的人,会战胜一切困难,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其次,“尊严”是本课的课题,既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也是文章关键所在。这里借助情境的创设,学生认同了哈默的言行,为后续再次理解中心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做了有效的铺垫。“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像这样于题眼处反复咀嚼,从破题入手,借助情境创设实现对“尊严”内涵的理解,借助梳理故事的结构,明白故事以“尊严”为题的深刻含义,既启迪了学生做人要自爱、自强、自尊,又学习了作者拟题的艺术,达到育人于无声的目的。
案例二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钱玉华
执教时间:2012年6月4日
执教地点: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执教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说明】
《尊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不劳而获。哈默在穷困潦倒、逃难之际,仍恪守原则,坚守尊严,这是文章的主旨。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将它蕴含在对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他自尊的品格。
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这一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天地之性最贵者,人也;人之最贵,尊严也。但“尊严”是一个较抽象的词语,它在不同的背景之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在初读课文,甚至看到课题时,就能读出文章的主旨,但这种认知是浮于表面的,缺乏内心认同。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找到课文和学生情感认知之间的契合点,通过情境创设、移情体验、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感受尊严的可贵,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等词语。
2.联系文中描写哈默言行、神态的语句,体会哈默自尊的品格,领会做人要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交流“尊严”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质疑。
三、细读课文,感悟“尊严”
1.抓外貌描写,了解逃难人的情况。
(1)文中用了哪些词来描写这群逃难的人?轻声读课文第一、第二节,圈出这些词语。
(2)交流,理解“疲惫不堪”、“面呈菜色”等词语。
2.从哈默的语言中感悟“尊严”。
(1)轻声读读年轻人说的话,想一想哈默这些话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2)交流。
3.研读提示语,从哈默的神态、动作中感悟“尊严”。
(1)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常常可以省略部分提示语,为什么作者没有省去呢?读读提示语中哈默的神态、动作描写,圈圈关键词,再小组讨论讨论。
(2)联系上下文想想哈默的目光为什么顿时灰暗了?从“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个细小的动作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提示语中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人物的语言,了解了人物的内心。
4.体会两个“狼吞虎咽”的区别,进一步感悟“尊严”。
(1)“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想想同样是“狼吞虎咽”,哈默吃着食物时的感觉和其他逃难人一样吗?
(2)你能体谅那些逃难人的举动吗?
(3)师:我们对别人要宽容,尽可能地体谅他人的难处;但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像哈默一样,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
四、理解句意,升华情感
1.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中“富翁”的意思的?(www.chuimin.cn)
2.教师总结:哈默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他的行为和品质让人尊敬,这就是一种尊严;尊严改变了他的命运。记住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
3.布置作业:抄写本课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教学实录片段】
(关于“研读提示语,从哈默的神态、动作中感悟‘尊严’”环节)
师:现在,我们将杰克逊大叔和哈默的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这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常常可以省略部分提示语,为什么作者没有省去呢?
生:这里有他们的动作、神态描写。
师:刚才我们是听其言,现在我们要观其行,察其色,从中了解哈默的想法。好好读读提示语中哈默的神态、动作描写,圈圈关键词,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你圈了哪个词?
生:我圈了“仰起头”。
(师用多媒体出示句子: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师:哈默为什么要“仰起头”?
生:下文有“年轻人站起来说”,说明他当时是坐着的,他仰起头是为了表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
师:你读文很仔细,还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因为当时哈默骨瘦如柴,他最需要的是食物,他仰起头,是为了怕忍不住想吃。
师:他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克制住自己本能的需要。
师:我们加上提示语,来读读这句话。
(师用多媒体出示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人物的一个细微的神情变化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联系上下文,想想哈默的目光为什么顿时灰暗了?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生:他想:如果没有活需要我干的话,我就不能吃这些东西了。
生:他想:唉,那我只能饿肚子了。没有劳动,我怎么能吃这些东西呢?
师:是啊,他失望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女孩子没有喉结,男孩子还小,可能喉结还不明显,没关系,老师告诉你,喉结在这个部位。你想想做什么动作会使喉结上下动了动,试试看。
(生做动作)
生:咽口水。
师:从这个细小的动作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咽了咽口水,实际上哈默很想吃那份食物。
师:是啊,哈默和其他逃难的人一样面呈菜色,一样疲惫不堪,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已经很久没有饱餐过一顿了,看见食物,本能的就有了生理反应,可年轻人还是说——(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些细微的神态、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哈默的这份坚持。
(师用多媒体出示句子:“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师:现在你就是哈默,现在在你桌上正摆着诱人的食物,可你却执意要干活后吃食物,来,我们一起站起来说——(生齐读句子)
师:不够坚决。
(生再次齐读句子)
师:提示语中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人物的语言,也表达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想法。我们一起带上提示语读读这段话。
【片段分析】
1.站稳:立足学科的育人特点,潜心体味,感悟品格。
语文教学实现育人价值,应该凸显语文学科特点,立足语言文字本身,通过注重文本的研读来实现育人目标。对“尊严”的理解看似简单,实则抽象。在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材中,小珊迪的善良守信是一种尊严;《中彩那天》中父亲的诚实是一种尊严;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一种尊严;《礼记》中“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一种尊严;《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是一种尊严。那么,文中的“尊严”究竟指什么?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欣赏、去认同。我在这段教学中,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中哈默的神态、动作,从而进一步读懂他的语言,一步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研读的过程中,我通过朗读、讨论、移情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恪守原则,坚守自尊。
2.站准: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特点,搭设阶梯。
于老师说过,“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要把课教到学生心中,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品读文字。如要感受哈默尊严的可贵,一般是将神态、动作与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但我在上面的片段教学中分了两步,先理解哈默的语言,再理解哈默的神态、动作,最后将两者连起来进行朗读。分两步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哈默的语言理解难度不大,因为“言为心声”,语言比较直白地表现了人物的想法。但对于神态和动作的体会,需要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细细品味、反复思考的。因为人物的神态、动作相对比较隐秘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甚至能表现他潜意识中的某种想法,文中“喉结上下动了动”就是如此。在理解其语言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动作、神态,就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阶梯。
尊严,是不屈的象征,是生命的脊梁。愿我们的孩子在涵泳语言文字之时,更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情。
案例三
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 陈 政
执教时间:2012年6月4日
执教地点: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小学
执教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说明】
《尊严》一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杰克逊大叔心地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尊严”是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应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的具体情境中,感悟“尊严”真正的内涵:哈默靠劳动换取报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信念就是尊严的体现;杰克逊大叔极力维护哈默的尊严,处处表现出对哈默的尊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定受到别人的尊重,这也是尊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文章的字词、内容并不难理解,但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现哈默的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和哈默两个人物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杰克逊大叔的三次思考是文本的空白点,如何站在杰克逊的角度去体会他的心理活动,写杰克逊大叔这个人物对表现哈默的品质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通过移情体验、多方对话、互动交流,不断深入文本,既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又不断丰富学生对尊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面呈菜色、例外、狼吞虎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品读年轻人言行、神态的语句,感受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感悟“尊严”的真正内涵;通过品读杰克逊大叔的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他真诚待人的品质。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即本文表达的中心。
二、整体感知,初识“尊严”
指名读课文,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初步理解篇末的中心句,指导读好文中杰克逊大叔赞扬哈默的句子,初步理解“尊严”;学习文章结尾,初步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指导学生针对篇末的中心句质疑,激发学生走进杰克逊大叔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内心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三、揣摩杰克逊大叔的内心变化,感悟哈默的人格魅力
读读2~4节,用笔画出描写杰克逊大叔的语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想想他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研读第一处心理活动:他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时候哈默的身份是什么?联系第1、2节,想想这个初次见面的年轻人给杰克逊大叔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研读第二处心理活动:课文第二次提到杰克逊大叔的时候与第一次有何不同?你觉得此时他的心情有变化吗?为什么?
研读第三处心理活动: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赞赏年轻人的什么?他思量了片刻,你觉得他在考虑什么?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让年轻人给他捶背?你觉得让杰克逊大叔“惬意”的是什么?
再读杰克逊大叔的话,体会其含义。
四、对比思考,再悟“尊严”
引发学生思考:哈默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坚持先劳动再吃东西,他是有尊严的人,其他的难民呢?对他们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五、总结回顾
再读杰克逊对哈默的评价,为什么称“什么都没有”的哈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再说说对“尊严”一词的理解。
【教学实录片段】
(关于“揣摩杰克逊大叔的内心变化,感悟哈默的人格魅力”环节)
师:课文第二次提到杰克逊大叔的时候与第一次有何不同?
生:第一处他把想的内容写出来了,但第二处没有具体写他的心理活动,只写了“杰克逊大叔想了想……”
师:你能把他想的内容补充完整吗?此时他在想什么呢?他对年轻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老师觉得要体会他的内心活动,必须要联系哈默说的话,谁来读读?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他一定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师:你觉得杰克逊大叔对这位年轻人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我觉得是一种赞赏的态度,因为他懂得用劳动换取食物,他不会不劳而获。
师:是呀,在饥饿面前他依然要求用劳动换取食物,而且态度是这样坚决。他真的不饿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从他的眼睛顿时灰暗了,我可以看出他对食物的渴望。
师:“灰暗”是表示颜色的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他很失望。杰克逊大叔说没有活让他做,他就不能吃东西了,感到失望。
生: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也说明他很饿。喉结上下动说明他在咽口水。
师:他这样饿,可他竭力遏制自己对食物的渴望,拒绝了杰克逊大叔送来的食物,态度这样坚决。看着年轻人的神情,听着他的话语,杰克逊大叔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交流)
生:杰克逊大叔心想,如果我不给他派活儿的话,他是肯定不会吃这些东西的。我得想办法让他先吃东西。
生: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给他派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年轻人说话的态度非常坚决。
师:你为什么要让哈默先吃东西再干活?
生:他身体很虚弱,而且很饿。
师:你很会联系前面的内容。
生:杰克逊大叔心想,他这么虚弱,我得想办法让他先吃东西。
师:杰克逊大叔开始欣赏这个年轻人了,给予年轻人以尊重,让他先吃再干活,于是他说——
(生读杰克逊大叔的话)
师:年轻人又有怎样的表现,杰克逊大叔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接着往下读。(生读)有一个词表明了杰克逊大叔的态度,就是——
生:十分赞赏。
师:赞赏年轻人什么?
生:他要先劳动后吃食物。
师:此时,他思量了片刻,你觉得他在考虑什么?请大家写写他此时此刻的想法。
(生完成练笔并交流)
生:真是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年轻人。他现在太虚弱了,不适合干重活,就让他帮我捶捶背吧!这样他就会吃东西了。
师:此时,杰克逊大叔心中充满了对哈默的敬佩。
生:这个年轻人这样坚决,我就给他派点活儿吧,要不他不会吃东西的。可是不能给他派重活,他已经很虚弱了。不如就让他给我捶捶背吧!
师:你为什么让年轻人捶背?
生:可以让哈默马上吃东西,哈默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片段分析】
在多元价值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尊严”的内涵?文中逃难者的表现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能过多地批评与责备,毕竟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们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选择。但哈默的表现无疑是值得赞扬的,在十分饥饿的情况下,他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坚持先劳动后吃食物,这样的对比描写更衬托出哈默的尊严。
文中的杰克逊大叔善良、宽容,他并不责怪其他的逃难者,面对哈默的请求,他想方设法让他先吃饭再干活。课文对他的描写着墨不多,留有很多空白。教学中,我另辟蹊径,把研读杰克逊大叔的内心世界作为切入点,通过还原故事情境,填补和充实文本空白,使学生转换到杰克逊大叔的角色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并联系哈默的表现,品味哈默有尊严的具体表现。随着情节的推进,杰克逊大叔的内心在发生着变化,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也在变化,从同情到欣赏,再到后来的赞赏与尊重。探究杰克逊大叔的内心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深入理解尊严的内涵。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文本空白,要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感悟文本内涵,体会思想感情,从中发现文本的内在美并建构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意义以填补和充实。我力求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点评。对杰克逊大叔的三处内心世界的揣摩,使学生既感悟到哈默的人格魅力,又习得了阅读方法,教学过程更具思辨性。不足之处是,研读杰克逊大叔的心理活动略显拖沓,如果将三处心理活动描写作为一个大的块面进行整体设计,教学可能会更大气些。
有关多元文化与语文育人的文章
播撒那颗种子上海市市光学校杨岚一个更加开放的城市,必须在规则的建立和素质的养成上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才有可能展现自己的城市品格;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拥有高尚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有可能展现自我的品格。忠实地履行承诺,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金子一般珍贵的品质。......
2024-06-09
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的体现首先要具备“国家意识”。所谓国家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向心力,是国民个体对国家忠诚并承担相应义务责任,并同时取得相应权利与利益保障的认识和心理状态。再加上独生子女的身份,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人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越其他,包括国家和民族。尽管调查只涉及了一部分学生,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在弱化之中。......
2024-06-09
语文学科资源极为丰富,条件得天独厚,像《想北平》这类文章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想北平》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怀想之作。生3:作者想的是北平呀,为什么叫北平而不叫北京?我想作者将对母亲的爱与对北平的爱相类比,一方面固然是突出情感的朴素、真诚、深沉;另一方面,特地强调“不放心她的健康”,应该是要暗示对于故乡、祖国命运的担忧。......
2024-06-09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经典杂文。鉴于此,鲁迅于5月2日创作《论“旧形式的采用”》,于6月4日创作《拿来主义》。)既然大宅子喻指文化遗产,那么,“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挑选。......
2024-06-09
安妮在日记中不仅真实记录了两年时间里“密室”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她与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而且也记录了她心理成长的历程、她的孤独苦闷心情。《密室的生活》是迈耶·莱文为《安妮的日记》在美国出版时写的书评。......
2024-06-09
不败的康乃馨上海市吴淞中学赵晔华走上讲台之初,我自问尽心尽力,但和学生之间却总好像隔着些什么,班级总体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转眼,便到了高二文理科分班的时候,孩子们给我送来一份礼物——A4纸上一朵粉笔绘就的粉红色花朵,名曰“不败的康乃馨”,围之以全班48个孩子的签名……可见,有效的沟通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带来更高品质的沟通,循环往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情意“不败”!......
2024-06-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