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文化:中小学语文德育的研究与实施

多元文化:中小学语文德育的研究与实施

【摘要】:第二节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教学方法研究的理念与原则一、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教学方法研究的理念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我们聚焦当前语文学科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价值多元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建设的教学方法研究应坚持的三个理念。

第二节 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教学方法研究的理念与原则

一、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教学方法研究的理念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我们聚焦当前语文学科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价值多元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建设的教学方法研究应坚持的三个理念。

1.以文道统一为本

这是由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7]。教师的核心使命是引导学生在“文”的多角度、多形式的学习中,感受、理解、体验文本内容,发现蕴含其中的“道”,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是由语文的课程理念决定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充分关注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地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不断地沉浸、体验、感悟、思辨,从而认识新知,陶冶情感,辨别价值,提升思想,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健康快乐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3.以提升境界为本

这是由学科德育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学科德育,不是外加于课堂教学的附加品,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更不是凌驾于课堂之上的御贡品;它本于学科,成于课堂,是课堂教学内生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品质”作为支撑,学科德育不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语文学科德育致力探求的教学境界,与二期课改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着眼点不同,但在内涵上却是相通的。(www.chuimin.cn)

二、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教学方法研究的原则

依据上述理念,确立了语文学科德育建设的教学方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科学性、适切性、主体性

1.科学性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尊重规律,讲究科学:要基于青少年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心理,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无视或超越学生的发展阶段;要关注差异,因势利导,营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能目中无人,一“灌”到底;要能够有机地协调语文素养与道德人格的培育,有效地融会智性发展与德性养成,符合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不能人为地、机械地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品词析句与整体感悟、智性培育与德性养成割裂开来。

2.适切性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立足全人,切实精准:要切合文本特征,能有效引导学生品析文本的德育内涵,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尽量避免出现浅读、误读、偏读文本等现象;要切合人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削足适履,以“法”凌人;要切合语文的课程目标与功能,使语文成为语文,而不是单纯的文字课、文学课、文化课或思品课,要立足语言文字,营造教学情境,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提升其文化品位,培养其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比较辨别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3.主体性

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以生为本,自主为先:要面向学生追求发展的无限可能,从学习内容到学习目标,从学习方式到学习手段,都要预留空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要能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师生双方所预期的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开启思维,举一反三,包容他们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