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礼仪: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

礼仪: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

【摘要】:在教育维尼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她,让她学会了谦让、谦逊的品质,使得维尼在生活中、游戏中都非常受欢迎。可是维尼却解释说她们想要捉弄她,如果她回应她们就会嘲笑她说维尼自以为漂亮,实际不过是个丑小鸭。原来是这样,维尼在心里树立了假敌,不敢去亲近朋友。

礼仪: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

良好的举止是美好心灵的外部提醒,那些行为粗野的人往往也是无知或思想邪恶、精神紧张的体现者。切斯特·菲尔伯爵认为:“举止教育至少应占儿童教育的一半,而且举止不止所谓的礼貌和简单的规矩,也应该包含习惯的训练,如诚实、毅力、勤奋和自尊。”良好的礼仪,还需要美好的内在精神的支持。

礼仪教育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加融洽

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能够让孩子懂得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从进餐礼仪、仪表仪态、行走礼仪、交往礼仪等各个方面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在教育维尼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她,让她学会了谦让、谦逊的品质,使得维尼在生活中、游戏中都非常受欢迎。孩子应该懂得如何称呼别人、问候他人,也应该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礼貌地和别人进行交谈。懂得这些礼仪才能与人相处的更加融洽,不至于受到他人的嘲笑。

礼仪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是有帮助的

通过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能够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礼貌待人,也会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律能力会提高;在孩子谦让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他那谦让的品质就会日渐增强;在孩子帮助其他人、为他人的利益着想时,他那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就会体现出来;当孩子吃饭严格要求自己的吃饭的速度和吃饭礼仪时,他的自制力又提升了一大截……孩子在幼儿阶段,个性和品性都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人格的塑造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礼仪教育能让孩子登上大雅之堂

如果孩子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那么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上就不会怯场,会表现得大方得体,说话、举止都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而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接受过任何礼仪教育或仅仅接受了一点礼仪教育,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中很可能会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打招呼,甚至不知道怎么去吃食物。

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www.chuimin.cn)

对孩子进行的礼仪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大环境,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礼仪教育。

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礼仪的教育,比如举止、表情、服饰等,还要注意公共场合的礼仪、个人礼仪、待人接客的礼仪、餐桌礼仪、文明交往礼仪等,要让孩子用礼貌的语言与人进行沟通。

角色扮演是非常好的教授孩子们礼仪的方法,孩子们都喜欢这种游戏,通过扮演故事书中的公主来学习公主的礼仪,通过扮演王子来学习王子的礼仪等,通过角色扮演,能够让孩子很容易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并且从中学习到一些经验。

孩子们还会通过玩买卖游戏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用文明的语言礼貌的举止,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的了孩子的品行、素质和礼仪。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要教导孩子如果跟别的小朋友借东西要说“谢谢”,小朋友之间见面时要互相问候等。

如果孩子从小就彬彬有礼,那么长大之后,他就会厌恶那些粗俗、没有礼貌的言行;而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没能形成良好的礼仪,长大之后那些不礼貌的行为就很难改变了。

有时候,孩子不讲礼仪是有原因的

有时候,孩子没有注重礼仪可能是由于在交际上存在担忧的心理,并不是真的不在乎礼仪,无视礼仪。在这一点上,父母要包容孩子,帮助孩子排除心理障碍,让孩子明白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有一次,我带着维尼去散步,路上遇到了三个小姑娘,她们是穷人家的孩子,穿着很破烂,但却很快乐。三个小孩像维尼打招呼,并称她为“漂亮的姑娘”,但是维尼就像没听见,什么也没说。我的维尼一向很礼貌,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啊,于是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回应三个女孩,并且告诉她这样很失礼。可是维尼却解释说她们想要捉弄她,如果她回应她们就会嘲笑她说维尼自以为漂亮,实际不过是个丑小鸭。原来是这样,维尼在心里树立了假敌,不敢去亲近朋友。于是我告诉她,那些孩子很善良,是你的朋友,不会取笑你的,去和她们说“你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