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分享能力,让世界更美丽

分享能力,让世界更美丽

【摘要】:培养分享能力的意义在于获得快乐分享不仅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与自己分享,如果孩子连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愿意分享,和别人就更不能进行分享了,家庭是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重要场合。不分享心爱的东西并不会对他的分享能力的培养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分享能力:分享让世界更美丽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虽然读了很多的书,却并不懂得如何去应用。在为孩子灌输书本上知识的时候,也要为他们灌输一些有关于融入集体、助人为乐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充实、快乐地生活下去。

告诉孩子要与人分享、乐于助人

在这一点上,小维尼就做得很好,她非常乐意去和别人分享她所拥有的一切。维尼从5岁开始就给小朋友们上课,很认真地承担着自己作为老师的责任,愿意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其他人。而且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明了很多的属性游戏,帮助其他小朋友获得数学知识。

我会经常让维尼和我一起做些手工送给孤儿院或孤寡老人。我希望维尼从小就具有无私的品格,但是我从来没有强迫或命令她去奉献过什么,她自发地将慷慨和慈悲当成自己的义务。维尼从小就希望赚很多的钱,她认为这样可以让那些没有衣服、没有玩具的孩子在得到厚实的衣服和漂亮的玩具时感到幸福。她曾试图自己建一个“玩具基金”,我鼓励她这样做,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了义演,并且举行了募捐,还为这个美丽、伟大的事业写了一篇感人的演讲词。

我为维尼的举动和演讲词所感动,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奉献的真谛,也没有体会过助人为乐的快乐,他们的孩子自私、吝啬,只知道索取……但是这些父母却对此无动于衷,如果想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先教育我们的孩子乐于助人、与人分享吧。

谦让是分享的最初表现形式(www.chuimin.cn)

有一次,维尼有一个叫特里的小伙伴,他是维尼最好的异性伙伴。特里5岁的时候第一次来我家拜访,他在分享零食的时候表现得彬彬有礼,而且很有绅士风度,总是让维尼先挑选。即使我对他说他是客人,可以先挑,但他仍旧笑眯眯地将权力让给维尼,而维尼很容易吃到了自己喜欢的巧克力小熊饼干。特里的表现让我很感兴趣,他的妈妈一定很优秀。为了引起维尼的注意,我对特里的谦让和礼貌进行了赞扬。特里却说:“零食是女孩子的特权,如果维尼是个男孩子,我相信,她也会像我这样做。”特里走后,维尼很认真地像我道歉,虽然我并没有责备她,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但是特里的行为让她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够好。我坚定地告诉她:“妈妈知道你以后一定会像特里那样做的,是不是?”

通过这件事,维尼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并且学会了分享更深层次的含义,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会将手第一个伸到零食的盒子中。只明白零食的谦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互相体谅。凡事要为他人考虑,如果孩子在分享的时候,能够先想到别人,保持礼让的风度,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非常讨人喜欢,更容易融合到集体中去,从思想上要比其他孩子成熟一个阶层。

培养分享能力的意义在于获得快乐

分享不仅是孩子的事,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与自己分享,如果孩子连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愿意分享,和别人就更不能进行分享了,家庭是培养孩子分享能力的重要场合。我就会和维尼分享很多东西,也会接受她的一些帮助,并且尊重她所给予我的建议,分享她给我做的食物以及她的思想。

但是,要注意,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自己心爱的东西,孩子可能非常乐意和他人分享很多东西,但不一定是他心爱的。不分享心爱的东西并不会对他的分享能力的培养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也不要因为孩子不愿分享而加以斥责,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会让孩子对“分享”感到恐惧。

也不要打消孩子分享的快乐,有些母亲喜欢逗弄孩子,让会说,让妈妈吃一口,当孩子将食物放到她嘴边时,她又不吃了。这种对孩子不经意间的拒绝会扼杀孩子分享的快乐。这类父母本身还没有明白分享的意义所在,只是将分享当成一种必要的培训或是要做的事情来看待。

分享的意义就是能带给人快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那种被别人接受的快乐。不过不要一开始就迫切地让孩子接受与他人分享,要循序渐进地培养这种能力。当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分享能够带给别人快乐时就会因为他人的快乐而感到满足,从而获得快乐,只有在真正懂得分享的意义的时候,才会主动地进行分享,从分享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