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体健康对人们身心健康最为有利的音响莫过于音乐。两周后,艾丝德终于睁开了双眼,身体恢复功能,最后完全康复。伊里阿斯获悉是他的歌曲救醒了艾丝德,便高兴地赠给她一件礼物———终身免费入场欣赏他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不能包治百病,但音乐治病确实是一门很有前途的科学,懂得音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大有好处的。......
2023-12-04
琴纳与天花的故事
古代社会人口相当稀少,而且不大流动。因此那时即使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恶性传染病也很少发生。后来,当欧洲人口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各种瘟疫就开始在欧洲大地上肆无忌惮地施威逞狂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叶,整个欧洲人口骤增,城乡人口密度显著增大,尤其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壮大,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人际交往日趋频繁。这些变化都为恶性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流行,埋下了不祥的隐患。
早在14世纪,一次名为黑死病的恶性瘟疫袭来,使欧洲人口顿时锐减1/4以上;1665年前后,伦敦流行鼠疫,被年轻的牛顿遇上,仅7、8、9月三个月,伦敦就有70000多人被夺去生命。幸亏剑桥大学及时关闭,牛顿回到家乡,才幸免于难;1867~1870年间,当炭疽病肆虐俄国的索里戈地区时,该地区2000多人口中就死亡500多人,还造成了56000头牛的死亡,其它牲畜死亡不计其数。
使欧洲人胆战心惊、万分恐惧的恶性传染病有很多种,仅近400年来有史料记载的,就有鼠疫、炭疽、斑疹伤寒、天花和霍乱等十几种,其中尤以天花和霍乱最为厉害。它们每次袭来,像野火烧荒一样席卷各地,所到之处,人去室空,往往造成高达10%~20%的人口死亡率。
欧洲人一直熬到18世纪末,天花才第一次不为人们所恐惧了。医生用“种牛痘”的方法防治天花,使人类首次从天花这种“最大的灾难”中解脱出来。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富于献身精神的卓越医生琴纳。
1823年1月24日,琴纳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伦敦和巴黎为他建造了大理石雕像。在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恩人致敬!”
琴纳是值得后人如此颂扬的。他开创了免疫学。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成功地预防恶性疾病的人,是给人类指明征服传染性疾病道路的人。
1749年5月17日,琴纳生于英国格洛斯特一个牧师的家庭。年轻的琴纳堪称博学多才。为了解救人们的病痛,他毅然拒绝子继父业去当牧师,而去学习医术,开办卫生所。
一晃十年过去了。琴纳大夫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当他为死于天花的朋友的爱女送葬时,他内心感到无限悲痛,暗暗决心攻破医治天花的难关。
琴纳博览群书,好学不倦。他从一位传教士的医学著作中,了解到了古代中国防治天花的医疗技术。中国古代就采用了“以毒攻毒,以病防病”的方法来防治天花。中国医生或把患有轻微天花的病人身上水泡里的水,用棉花蘸着搽在健康人的身上;或把患天花的病人身上的水泡结痂物,磨成粉末吹进健康人的鼻孔。这样做能使健康人感染上一次轻度天花,则保证今后永不再得天花。
中国的这种天花防治法很有效。从17世纪开始传向世界,并通过波斯和土耳其传到欧洲。1718年,一位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得知这一方法,用“人痘”给她的儿女进行接种,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这位大使夫人的介绍,中国防治天花的方法传入了英国,进而在欧洲一步一步传开了。
然而,用接种“人痘”的方法并非万无一失,有时健康的接种者还会染上重症天花,留下一脸麻子或危及生命。有什么更好的法子能够根治和预防天花呢?琴纳陷入了沉思。1766年的一天,几位在养牛场工作的挤奶女工到琴纳诊所就诊。交谈中琴纳得知,她们都奇迹般地避免了几次流行的天花,这引起了琴纳的注意。
“为什么你们养牛场的人都躲过了天花大流行?”琴纳关切地问道。
“前些日子天花作乱,我们农场的挤奶女工,却没有一个人染上天花。人们说,这是我们的手常接触奶牛,手上常长牛痘,才免去了灾祸。”
琴纳心里豁然一亮,“牛痘能避免天花!”这可是个好消息。“不知是不是其他地方的挤奶女工也是如此!”琴纳决定就这个问题进行广泛地调查。琴纳对很多农场所有挤奶女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她们确实都没有患过天花,但却都感染过牛痘。(www.chuimin.cn)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她们在挤牛奶时,大都无意接触过患天花的奶牛的脓浆。开始时,她们手上长出了小脓疱,身体略感不适,有的出现低热,但很快身体复原,手上脓疱消失,以后也就不患天花了。有位挤奶女工告诉琴纳,在英国格洛斯特郡有些家族把这件事当成祖传秘密。琴纳在其他地区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接触过患天花牛的脓浆的人,很少得天花。
连续多日的、广泛的调查,使琴纳确信,牛痘能够防治天花。联想到古老中国接种人痘的方法,更加坚定了琴纳的信心。
作为恶性传染病,不仅人能够染上天花,动物也能染上天花。天花发生在牛身上,出现一些带有浓浆的疱痘,称为“牛痘”。人染上牛痘很少引起水泡,不会给人留下麻坑,同时对于人也只能染上轻度的天花。因此“牛痘”是控制天花感染的安全方法。
琴纳决定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以验证接种牛痘的安全程度和防病效果。结果和预想的一样,十分理想。但是,在人身上接种牛痘会怎样呢?它很安全吗?不经过实验,是不能普及推广的。用谁来作实验呢?现代医学的第一批人体试验,往往需要召募志愿人员进行。可是,当时琴纳找不到这样的志愿人员,在别人身上偷偷接种又是不道德的。他大伤脑筋,颇费心思。怎么办?他决定在自己儿子身上接种牛痘。一个宗教传说故事使琴纳下了决心。宗教传说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天上帝告诉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牧人,为了人类和草原上所有畜群的安全,他要亚伯拉罕把爱子以撒奉献为祭品。亚伯拉罕就这么一个儿子,以撒是他唯一的人生寄托。但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后亚伯拉罕还是下决心弃爱子救众生,当他在祭坛上举起尖刀朝着以撒刺去时,上帝通过天使拉住了亚伯拉罕的手……
琴纳或许根本不相信这种宗教迷信,但他受到触动。当琴纳的主意遭到亲人的愤怒指责和邻里的制止时,他解释说:“如果能为全人类解除天花瘟疫,献出我的一个儿子不是很值得吗?他的一条命换来的却是成千上万条人命呵!”
琴纳为幼儿接种牛痘
当气愤不已的妻子含着眼泪作祷告时,琴纳说:“请相信我,我已经感到万无一失了。”他不顾人们的反对,硬是在儿子身上种上了牛痘。
当琴纳把传染性极强的天花脓浆接种给儿子时,人们都认为他一定是疯了。大家都说他着了魔,要把亲生儿子害死。
琴纳心想,科学不是碰运气和莽撞行事的。为了保险起见,他曾先后观察过许多例挤奶女工。然而,父子亲情毕竟使他牵肠挂肚。结果,一天天过去了,儿子不仅没有传染上天花,就连种痘后出现的略有不适的感觉都没有出现。他身上的瘟神被彻底驱除了。
成功了。儿子接种牛痘后感染的程度比挤奶女工说的还要轻,而且很快就过去了。
1789年是琴纳最忙碌的一年。经过事实的证明,琴纳的“种牛痘”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信服。很多人从遥远的乡间赶来,请妙手回春的琴纳大夫接种“牛痘”。这时有人劝他说,“保守种痘法的秘密,可以赚大钱。”琴纳却淡然一笑,未加理睬。这一年,琴纳经过反复试验,认为万无一失,这才公开了他的“种牛痘”防治天花的方法,并且写成了《牛痘成因及作用》一书出版。从此,预防天花的琴纳种痘法,像春风一样,吹遍了欧洲和世界。
一天,一位神父模样的人化装后来见他,请琴纳为他接种牛痘。琴纳心里觉得好笑。当琴纳推广牛痘法时,封建教会宣扬说,以牲畜的疾病来感染人,是“亵渎上帝”的行为,甚至胡说“人种了牛痘会头上长出牛角来,全身就会长满牛毛,面孔变成牛的模样”。琴纳顶住了这股邪风,他坚信科学事实终究会战胜愚昧的造谣。如今这位教士也不怕“头上长牛角”了。
接种牛痘之所以能够预防天花的道理,直到20世纪,医学才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现代的免疫医学在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接种牛痘是最早的免疫治疗法。今天,人们用接种各种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等预防疾病的方法已经普及了。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在地球上灭绝。许多年来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了防止天花病死灰复燃,该组织还明令奖赏发现天花的人。人类能够彻底送走天花这个瘟神,主要应该归功于爱德华·琴纳。
有关人类的发明故事的文章
音乐与人体健康对人们身心健康最为有利的音响莫过于音乐。两周后,艾丝德终于睁开了双眼,身体恢复功能,最后完全康复。伊里阿斯获悉是他的歌曲救醒了艾丝德,便高兴地赠给她一件礼物———终身免费入场欣赏他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不能包治百病,但音乐治病确实是一门很有前途的科学,懂得音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大有好处的。......
2023-12-04
嵇康对琴及琴曲如痴如狂,十分喜爱,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当然,关于嵇康和音乐的故事,最著名的还属他临刑那一曲千古绝唱《广陵散》有一次,嵇康因事到洛西去,晚上留宿在华阳亭。嵇康喜出望外,更加急切地向来人提出很多自己的疑惑。......
2023-11-27
公元1749~公元1832英国内科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种疫苗法。今天,应该感谢詹纳,天花在地球上真正被消除殆尽了。詹纳无私地把他的接种方法奉献给世界,无意从中取利。但是1802年英国议会为了对詹纳表示感谢,授予他一笔一万英镑的奖金,几年后又追加一笔两万英镑的奖金。詹纳结过婚,有三个孩子。虽然詹纳的方法只用于对一种疾病的预防,但此病是危害人类的一种强敌,非同小可。......
2023-11-29
伽利略推翻错误的亚氏定律确有其事,然而实验是否的确在比萨斜塔上做的,这一说法却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不过,争论不休的舌战反而更增添了斜塔的神秘感和魅力。比萨斜塔是意大利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2023-07-31
奇迹般的宗毓华宗毓华是个颇受争议的主持人。1993年6月1日,47岁的美国华裔主持人宗毓华,与全美年薪最高的主持人丹·拉瑟联袂主持CBS《晚间新闻》。在此前她的《与宗毓华共度周六晚》,后来的《与宗毓华面对面》等节目,是辛勤攀升的阶梯。1970年,23岁的宗毓华获得机会担任晚间10点的新闻播报。其一,1993年7月24日《新民晚报》副刊《奇迹般的宗毓华》。不过,“奇迹般的宗毓华”这一题目仍有价值。......
2023-12-06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为成都平原兴修水利。都江堰工程示意图经过一番周密策划,李冰先从玉垒山开始动手。都江堰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修建了分流洪水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都江堰建成以后,发挥了良好的引水、防沙、排洪等综合作用,成都平原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水患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2023-08-30
古代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在旧小说和戏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在处决犯人时,朝廷的那些命官们总会说:“午时三刻,推出去斩了!”为什么当时行刑总是选在“午时三刻”?古代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应该是在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旧小说和戏文中才多出现“午时三刻”问斩的画面和场景。......
2024-05-18
乐平说,“电视上还说男生也要预防性骚扰,特别是外表英俊的男孩子,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的骚扰。”男生也要预防性骚扰,我真是晕掉了。以前人们认为性骚扰只发生在男性对女性的行为上,实际上,女性对男性甚至同性之间也可能存在性骚扰。所以,男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特别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复杂,男孩受性侵犯的概率也日益增大。......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