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朝江阴王贬谢庭瑞-江阴史事纵横

南朝江阴王贬谢庭瑞-江阴史事纵横

【摘要】:梁敬帝贬江阴王公元420年,偏安江东的东晋政权被刘裕夺取,在原来东晋统治的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仍以建康为国都,加起来不过170年,统称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废暨阳县,置江阴郡,迁治所于君山之南,筑古城于乾明、演教二寺故址。梁敬帝被废黜后,陈霸先将他安置在江阴,封为江阴王,并以江阴郡建江阴国,作为梁主的最后封地。16岁的梁敬帝萧方智迫于无奈,在当年十月下诏禅位。

梁敬帝贬江阴王

公元420年,偏安江东的东晋政权被刘裕夺取,在原来东晋统治的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仍以建康为国都,加起来不过170年,统称南朝北方则由魏分裂为东、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北朝。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今江苏南部是南朝的统治中心和基地。宋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刘义隆将原侨置在海虞县(今常熟市)北境的南东海郡利城县,西迁于利浦(今璜土镇利城附近)即战国时所筑的若溪城旧址为实土。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迁治所于君山之南,筑古城于乾明、演教二寺故址(即今城中民运巷、东平庙巷、庙巷一带范围)。江阴郡领江阴、梁丰、利城3县。公元557年十月,陈霸先逼年轻的梁敬帝萧方智禅位,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梁敬帝被废黜后,陈霸先将他安置在江阴,封为江阴王,并以江阴郡建江阴国,作为梁主的最后封地。

梁敬帝萧方智,是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孙子,梁元帝萧绎的第九个儿子。在南北对峙的局面中,梁武帝是南朝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梁朝的50余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梁武帝在位就达48年。梁武帝萧衍是南兰陵(今武进)人,博通众学,尤擅长文学,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他乘齐末内乱时,起兵夺取帝位。即位之初,常以宋、齐灭亡的历史提醒自己,告诫臣下,兢兢业业,颇有一番除旧布新、奋发图强的气象。他下令将齐朝诸帝收罗在后宫、乐府等处的美女歌姬统统放还归家。他大力提倡节俭,身着布衣,被褥帽子用旧了才换,平时只吃蔬菜,山珍海味从不入口。他不近女色,不喝酒,勤于政务,冬天五更即起,批阅奏章,手冻裂了也不在乎。在他带动下,昭明太子萧统“不蓄声乐”,“菲衣减膳”,赈济贫困,并经常为民请命。萧统爱好文学,秉性聪慧,出口成章,由他编集的《文选》三十卷,精选了周秦以来700余篇文学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萧统年仅31岁就病逝了,据传江阴顾山的香山寺曾是昭明太子读书选文之地。

梁武帝重视水利,奖励农桑,在梁朝的初、中期,是南朝农业发展鼎盛时期,在他的倡导下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土地也得到了充分的垦殖,长江下游在河湖水泽地区开辟了圩田、湖田、沙田。如江阴旧志最早有记载的挡水堤坝“梁武堰”,“在长泾四房桥西,为梁武帝所筑,堰下有溪,名龙集嘴”。它的遗址一直受到保护。

就是这位梁武帝,到了晚年,却在北部边境稍安、社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信奉佛教上,并在全国大力提倡,花了许多钱在京城建康大造佛寺。他还先后多次亲自到同泰寺去当和尚,第一次是公元527年,住了四天,大臣们将他劝了回去。二年后他又去主持佛教最盛大的法会,摘下皇冠,甩掉龙袍,从头到脚和尚打扮,登上讲堂滔滔不绝讲经。后来他竟要彻底出家,群臣惶恐,凑了一亿钱献给寺院,作为“皇帝菩萨”的“赎身费”。如此舍身,萧衍先后有四次,群臣共拿出四亿钱,才算把他请了回来。萧衍笃信佛教,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全国的寺庙越修越多,据旧志记载,江阴建于梁朝、传之后世的就有悟空招隐院、砂山光瑛院、马镇慈云寺、顾山香山寺等。梁武帝的重大失误更在于公元547年不顾群臣反对,接纳东魏叛将侯景的归降,想借助其力在稳固梁北部边境之余向北发展,结果是引狼入室。不到两年,侯景在寿阳起兵反梁,以8000兵力乘虚而入直捣建康,梁武帝宫廷所在地的台城,在被围四个月、外援见死不救的情况下陷于侯景之手,86岁的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侯景军一路开向东部,夺完了金帛,又掠夺人口,富庶的三吴即吴郡、吴兴、会稽等地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史称“侯景之乱”。

而此时,梁武帝的子侄们却弃国难于不顾,互相杀伐,甚至不惜投依外来的北朝势力达到夺取皇位的目的。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湘东郡王萧绎向西魏割地求援,消灭了其他皇族势力,于公元552年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受他节制的明威将军、交州刺史陈霸先率精兵三万、舟舰二千破侯景军,收复建康。因平定侯景之功,陈霸先被授为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公元554年冬,西魏出兵五万攻破江陵,梁元帝被杀。陈霸先将元帝的第九子,13岁的晋安王、江州刺史萧方智从浔阳迎回建康,奉为太宰,继承梁朝的朝制。此时,北齐欲向南扩张,想在江南另立一个傀儡政权。陈霸先从京口举兵偷袭建康,杀死屈从北齐、足以与他抗衡的政敌,于公元555年拥立萧方智登基,改年号为绍泰,是为梁敬帝。就在这一年,江阴建置区划有了变动,废暨阳县,置江阴郡。郡的治所设在君山的南面(即今江阴市区),并以原暨阳县与兰陵郡的利城之地,设立江阴、梁丰、利城三个属县。(www.chuimin.cn)

梁敬帝以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州、南徐州二州刺史,总揽朝中一切军政。政敌的残部勾结北齐联合进攻建康,陈霸先率军奋战,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战役,大获全胜,又趁势反攻,把北齐的势力逐离长江以北。两次抗齐的巨大军功,使大局暂时稳定。梁敬帝将绍泰二年(556)年号改为太平元年,陈霸先进位司空,加中书监。次年九月,又升为相国,封陈公,接受九锡(指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之礼。十月,又晋爵为王。

陈霸先挽救了风雨如晦的梁王朝,为的就是一手结束梁朝。他权倾朝野,眼看时机成熟,下一步棋已经不言而喻了。陈霸先授意他的亲信、中书舍人刘师知起草禅位诏书。16岁的梁敬帝萧方智迫于无奈,在当年十月下诏禅位。这份禅位诏书写得冠冕堂皇,依照据说是远古时代唐尧禅让虞舜的典故,把皇位主动禅让给陈霸先的。而陈霸先照旧例三推四让,经过百官一再劝进,才答应受禅。他支使将军沈恪带兵入殿,逼萧方智离开宫廷。沈恪独自去见陈霸先,叩头说:“沈恪曾服事过萧氏,不忍看到现状,情愿去死,不敢奉命!”陈霸先只得改派别人去执行。于是,陈霸先在南郊即位,国号称陈,陈霸先成了陈武帝。废梁主萧方智为江阴王,以江阴郡建江阴国,作为梁主最后的封地。派倪启担任江阴郡守,将郡的治所迁到夏浦,在秦望山麓筑舰浦城,郡守对梁主实际负有监视之责。

即便如此,陈霸先还是不放心,担心萧方智日后会把皇位夺回去,时隔半年多,他密令刘师知对萧方智下毒手。这天,刘师知带人直闯萧方智在江阴的宫室,骗他出门。萧方智警觉地绕床规避,气愤地责问:“师知,你竟然出卖我!我本不要当天子,为何还要害我?”刘师知凶相毕露,一把抓住萧方智的衣服,身后有凶手举起刀子,将萧方智杀害。事后,陈朝宫廷传出“江阴王薨于外邸”的消息,陈霸先对萧方智的“病逝”装得很悲痛的样子,追赠“敬皇帝”的谥号,下令在江阴建造陵墓,并将江阴王位先后由武林侯萧咨子季卿和萧彝接续。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中国,江阴国除,废江阴郡,并利城、梁丰二县入江阴县。

如今,在江阴西石桥东北两公里许,一个碧水环绕、草木葱茏,高约20米、周长225米,略呈长方形的大土墩——苍墩,旧志称“梁萧天子墓”,当地百姓称为“皇坟”的梁敬帝墓依然矗立,已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