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直播决定生死-老左对您说

直播决定生死-老左对您说

【摘要】: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政治方面的,另一是传播形态方面的,都堪称“性命攸关”!由于新闻是突发的,并正在进一步发生,若这时进入现场直播,那一切都是“进行时”!现场直播长达几小时,终于以辛普森归降而结束。“直播”的溯源有关“现场直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37.进入直播 性命攸关

为什么说“进入直播,性命攸关”?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政治方面的,另一是传播形态方面的,都堪称“性命攸关”!

先从政冶方面说。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播模式,任何一个节目的播出都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审稿”把关;但“直播”将突破这一束缚,这在政治上可能带来风险。而这一次央视财经频道的思想解放,更让人刮目相看,因为老左并非属央视本台的员工,而是从市场聘任的;更有,在上海演播室开播后,每次邀请的嘉宾都是由老左个人拟定的,这岂不是“风险”更大?但时代毕竟不同了,那个连《新闻联播》也不能直播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央视的财经频道正以一种“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大无畏精神奋勇向前!

“直播”的三层次

再说传播形态方面的。这里,我们将深入到对大众传播与主持人成材的两个方面研究。如果对“直播”进行分解,大致可有三个层次。

其一,如央视的《新闻联播》等,这些“直播”,若从“时态”上分析都为“过去时”,也即播出的“新闻”已有一定的时间,都经过采访、编辑,然后是不通过录制的直接播出——这里可产生优秀的播音员;

其二,像《老左来了》或一些谈话节目、也包括球赛等直播,这里既有“过去时”也有“进行时”。因为谈话的主题、嘉宾等是已知的(“过去时”),但谈话的进行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进行时”);同样如球赛,其中的球队、裁判乃至比赛胜负将产生的后果等是“已知”的,但现场将发生什么是“未知”的——这里播音员已无法胜任;

还有更高第三层次,即突发新闻的现场直播。由于新闻是突发的,并正在进一步发生,若这时进入现场直播,那一切都是“进行时”!譬如美国的“9·11”、俄罗斯的“别斯兰危机”等报道。对于这一形态的传播,于传播者(记者、主持人,摄像等)和受众(一切接受者),其影响将是革命性的。这里,先看一例:

1999年6月12日,距美国女足世界杯开幕式还有5天,正当电视机前众多球迷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有关介绍时,突然,意外的突发新闻爆发:原来警方已获得重要的线索而上门拘捕辛普森,但正在这瞬间,辛普森在朋友帮助下驾车于高速公路上逃遁,警方驾驶警车立马追捕……与此同时,洛杉矶几家电视台闻讯即出动直升机在空中进行追踪报道。此时,美国其他的电视网也即刻加入现场直播“大追捕”;而荧屏前的“世界杯”观众也一律惊讶地朝向“大追捕”——

……只见辛普森的一辆白色福特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驾车的是他朋友考林斯,后面则有警车飞速追赶,简直就像一场F1方程赛较量。其时,高速公路大部分已被管制,公路的上空有数架新闻单位、警方直升机在轰隆盘旋……突然,从直升机上推近的镜头看到辛普森骤然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此时观众的心,已被提到喉咙口),并通过移动电话对警方说,一定要见到母亲,否则就立刻结束生命!正在这时,前方道路一侧竖起一块很大牌子,上书“快逃,辛普森!” 这是昔日辛普森的橄榄球球迷所为;而在天桥另一侧,则出现一大批辛普森影迷,他们频频打电话给洛杉矶的电视台,请求转告让辛普森赶快向警方交械投诚……

于另一方面,包括ABC著名主持人彼得·詹宁斯等正通过直升机传来的微波信号全神贯注地在主持“现场直播”……他们或“现场”报道,或分析其中原因,或调动平时的积累即时讲解背景材料。他们虽身处直播室,但额头沁出汗珠……现场直播长达几小时,终于以辛普森归降而结束。(引自《世界明星主持人》)

这样的“现场直播”,胜过好莱坞大片!因为大片毕竟是虚构的,而“直播”是客观真实的,并且是在受众一起“参与”下发生、发展的。诚如一个运动员,若没有经过奥运会等世界级的竞技较量,是见不出真功夫的;同样,一个记者、特别是新闻主持人,若没有历经过这一“层次”的炼狱,那是难于成大器的。因为这样的现场直播,对传播者的素养、能力、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极大的、高层次的挑战!

同样的“挑战”也关联到受众。譬如一个心脏不适者,很可能看一场惊险的直播球赛导致猝死。这说明“直播”,不但具有无可比拟的“时效”,同时还具有对“心理”的巨大冲击力!而一个真正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必将包括要求对人们的“心理”越来越适应乃至渴求这种“冲击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凡重要的世界杯赛事,那怕时间在深夜,总会有无数的球迷为直播而“宁死不悔”了!

“直播”的溯源

有关“现场直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早在1940年8月8日,爱德华·默罗开始了著名的现场直播《这里是伦敦》——(www.chuimin.cn)

“我站在屋顶上,俯瞰着伦敦全城,此刻万籁俱寂。为了国家和个人的安全起见,我不能告诉你们我现在说话的确切位置。我估计不出一分钟,在周围附近就会听到枪炮声了。探照灯此刻正向着这一边移动,呵,炸弹爆炸了,又飞起了弹片!”“飞机还飞得很高,刚才我们听到一些爆炸声——又响了,那是在我的上空爆炸的。早些时候,我也听到有许多炸弹落下来,落在附近几条街上。现在我的头顶上是高射炮在猛烈开火……”

当时,奥地利的维也纳陷落,他也作了现场直播:“我是爱德华·默罗,此刻正从维也纳报道。现在是凌晨二点三十分,希特勒本人还没有到达市内;看来,没有一个人知道希特勒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儿。年轻的纳粹冲锋队员乘车在街上四处闲荡,他们乘着军用卡车、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唱着歌,向人群扔橘子皮。几乎所有重要的大楼都设武装警卫,包括我现在临时广播的这座楼……整个城市有一种断定要发生某种事情的迹象,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要想知道希特勒在什么时间到达这里。”(引自复旦大学《电视业务》)

“直播”与软实力

对于“现场直播”的“性命攸关”,还可作更多的阐述:

其一,过去的新闻教科书把“新闻”定义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显然是不科学的。譬如对以上的突发新闻的“现场直播”,可定义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与传播处于同时、同步的报道。”

其二,现场直播是选、采、编、播高度的整合,它在客观上必将导致产生节目主持人。所以,节目主持人的寻根究源,正可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时“现场直播”的始作俑者爱德华·默罗。直播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判断力和对事物作出迅速反应的应变能力!因而西方新闻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的现场直播。”

其三,甚至还出现“超前直播”——即电视摄像机安排在先,“新闻”是否发生则要观其后。自美国的欣克利枪击里根总统后,摄像师总是事先被安排在里根可能出现的地方。对此,有人戏称为“等待着看死尸”!

其四,为什么“辛普森出逃”,竟能置“世界杯”不顾,并使其他的传媒也都一一转向?试问,还有哪一种“传播”能达到如此的境界?!至少在突发新闻“现场直播”这一刻,它将使一切媒体(也包括非这一层次的电子媒体)相形逊色。所以,在今天的发达国家,报纸等纸质媒体,早已“知趣”而另辟蹊径,向新闻的广度和深度报道去发展了。

其五,直播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古希腊的先哲曾提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今天的法治国家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无疑应追求“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特别当“信息”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一个至关重要的运作手段时,那么电子媒体的“现场直播”,无疑可抑制其“作恶”,而扮演一个使信息平台公开、公正的重要角色!

其六,今天的世界大国都在强调“软实力”,而这恰恰是美国比诸经济、军事更强的强项。大众传播,无疑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那么第三层次的“现场直播”,正可比作这一“软实力”的前锋。因而仅就这一传播形态而言,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若没有或缺失这种“软实力”,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崛起,必将伴随着这一传播形态的“软实力”的崛起。

笔者预测:对于中国内地的这种第三层次的“传播形态”的突破,将发轫于某一次重大的灾难性事件,继而随着媒体市场化的竞争而终至势不可挡……(参见附录《现代传播大趋势——现场直播》)

【注】“辛普森案”:辛普森出生于黑人贫寒家庭,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杰出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同时还是体育主持人和影视演员,被认为是黑人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1994年6月初,美国洛杉矶郊区发生了一起杀人案,辛普森的前妻尼科尔和她的新男友古德曼被人残忍地杀死在家中。辛普森在婚前曾经常虐待、殴打并威胁要杀死他妻子,于是他俩在1992年离婚。而以上,警方侦察到这起凶杀案的新的线索:案发时辛普森正在现场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