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老左对您说-网上对话直播

老左对您说-网上对话直播

【摘要】:有幸的是,笔者得到一份2007年9月24日电视台局域网的“左安龙做客《SMG对话》”。有单独谈话或带有观众场面的谈话。这里老左又道出了一个对“主持人”水平提高面临的瓶颈。

27.网上对话 精彩纷呈

唐代大诗人高适诗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老左现在的声誉,确实已到了这个境界了。但是,那是在外部世界,那么电视台内部的诸多同仁又有哪些反应呢?有幸的是,笔者得到一份2007年9月24日电视台局域网的“左安龙做客《SMG对话》”。现归纳、整理如下:

(左安龙对话网上实录)

网友:你自己炒股票吗?

左安龙:我自己也炒股票的。量很小,不是很多。

网友:左老师,你是怎么跟广播电视结缘的?这么多年时间下来,您对于广播电视最火的感受是什么?广播电视带给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改变?

左安龙:跟广播电视结缘也是巧合,是一个很巧的机缘,当初是蔚蓝介绍的。感触是什么?我感觉责任重大。带给我的生活就是认识你的人很多。

网友:您是否看其他台的股票节目,比如内蒙古卫视有一档女主持的说股节目,听说影响很大。

左安龙:我听说了,但是没有时间看。

网友:左老师你自己的选股标准是什么?看到一篇报道说,您从来不向分析师打听个股,是这样吗?

左安龙:我选股的标准,先道听途说,后自己观察。是的,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们保持正常的关系。

网友:您对自己的主持风格如何评价?除了现在主持财经节目,以前还主持过其他节目吗?

左安龙:我以前主持过包括《市民与社会》的谈话节目。有单独谈话或带有观众场面的谈话。我主持的风格就是我的感受是必需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节目中。

网友:您选择嘉宾的标准是什么?

左安龙:我选嘉宾的标准是必须自己有特点,而且对别人有启发。

这里就老左的“我主持的风格就是我的感受必需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节目中”作一点理论的诠释。这里所谓的“第一人称”——也就是“我”。首先应是在节目前的运筹、策划、请嘉宾,须有“我”;而在节目运行中更是具体地体现了“我”的智慧、技巧、敏锐乃至节奏的把握等等。

提问用一句话

这里仅说“提问”,不但所提的问题或警策、或敏感而有针对性,且语言必须概括精简。当今CNN访谈大师拉里·金说,每次提问最好用一句话,如果需要两句话表达的就应犹豫,而需要三句话的那就应该放弃(有关CNN,请参见附录《CNN拾趣》)。但我们常见的“提问”很多是噜里噜唆,贪多嚼不烂;还有应特别注意从提问的“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线索;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提问必须步步紧追,但没有意义的须立即切换。如果当节目中有两方争辩而其中的一方明显处于弱势时,主持人就应巧妙地“扶持”弱方……

凡此种种,不但必须是“我”,而且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主持的“我”——这样就可以上升到风格。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关于对风格下的定义是“风格即人”!这也就是老左所谓的“我主持的风格就是我的感受必需以第一人称出现在节目中”。

网友:您之前做过很多的广播电视节目,那您最喜欢的是哪个电视节目?

左安龙:我很喜欢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和现在的中央十套的教育频道。

网友:原来我妈妈每天很早睡觉,但现在一定要等看完您节目的重播后才睡。您的节目为什么这样火?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您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的?

左安龙:不是个人的权威,节目的火不是自己的权威,而是能否动人心弦。

网友:您主持的节目收视率超过很多其他频道的主要节目。除了大环境,您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这个节目(指《今日股市》)开办至今有多长时间了?期间改版情况如何?

左安龙:因为我做的这个事情每个家庭都关心,几乎每个人都关心。不是因为我做得好,而是因为人们都要了解情况。这个节目到现在的时间大概与电视的财经节目同龄。尽管改版多次,但宗旨不变,风格不变,只是形式和内容有所调整。

网友:左老师,您的回答都太短了,我们中午等着看您的对话,不过瘾啊!

左安龙:不是我偷懒想短,而是想和更多的人对话。其实我很能说话。

网友:您作为这个节日的主持人,如何与编导们进行沟通?现在您的节目算是主持人中心制么?(www.chuimin.cn)

左安龙:我组里的其他同志都很尊重我,给了我很宽松的主持环境。当我有偏差的时候他们会指出。

网友:左老师,您现在是一个“名人”,也能看见您在一些场合出现,包括一些晚会,前几天还看见您在演剧。请问这些活动是您的兴趣,还是因为宣传的需要?生活中除了工作,您有什么样的爱好?谢谢!

左安龙:不能算名人,只是认识我的人多了一点。那些晚会都是组织安排的。对我个人来说,工作完毕最好是听听音乐运动运动。

网友:感觉您是一位性情中人,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

左安龙:这是一个个人问题,也许总有一天可以好好谈谈。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波动以后又进入到平静的状态。

网友:目前集团重视文化节目,您对这样类型的节目有何看法?

左安龙:作为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如此重要的城市,广电的领导想方设法要办出符合时代特点,与我们这个城市的地位相匹配的广播电视节目,这个雄心我们看到了。但真要办好,看来还得走一点群众路线,而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要办出上海特点的节目。

网友:应该说您是见证了上海广播电视的成长和发展。那么您个人最喜欢(或者说推崇)哪一位电视工作者?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哪些人是对您有启发的?

左安龙:也许这是体制上的不足,我们内部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展过。我们互相都不了解,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几乎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可有谁能知道,成功节目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辛酸苦辣。由于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对每一个广电工作者都给予尊重。我相信他们都和我一样,都为搞好节目而苦苦探索。哪怕天才也是需要辛勤劳动的。在我的心目中的天才,像主持文艺节目有谁能像叶惠贤那样流畅呢?至于后起之秀如黄磊、陈蓉、程雷、豆豆……我真是羡慕他们。

这里老左又道出了一个对“主持人”水平提高面临的瓶颈。“体制上的不足,我们内部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展过”。为什么?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持人不但应该内部交流,还应该与国际接轨呐!我们今天已完全开放了奥斯卡影片,但对于主持人这个领域似乎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譬如已在世界144国家播出的风靡全球的“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为什么我们不能也引进、借鉴,以至直到今天只能从网络视频上窥及一二。

网友:左老师,想问一下,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有没有觉得失落的时候?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您又是如何走出来的?

左安龙:失落经常有,放弃也经常会产生,但最终还是坚守住了。我这个人耐性比较好一点,在我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我始终觉得要比别人花更多的辛苦,才只取得别人一半的成绩。由此我往往心态不平。但这有什么办法呢?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讲的“要服命”——我往往就这样说服自己又坚持下去了。

网友:您认为,如果股市不行了,您的节目还会那么火么?

左安龙:可能你不知道,在长达4年半的熊市中我主持的节目在财经频道还是收视率第一。股票节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研究股票的最终是研究人哪!

网友:您曾提到过体制的问题,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广电体制的管理又似乎走回头路,更强调媒体的公益性。对这个变化您是怎么看的?

左安龙:公益性是不能削弱的,不过我感到更多的是商业性。这是当前双轨制的一种无奈,按理说,国家广播电视台不应该有商业性。怎么办?上上下下都没有一个说法,这就是转轨时期的无奈。

网友:现在集团有多个频道在策划谈话类节目,您是做这方面节目的前辈,对这些节目有什么样的建议?

左安龙:谈话节目成本最小,一个听筒两个人可以侃两小时,这叫低成本运作。但是要把谈话节目搞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一两句话没办法谈。

网友:您对目前包括财经节目在内的娱乐化倾向怎么看?在所谓的高端和大众之间,到底应该怎么选择?

左安龙:生活应该轻松又娱乐,只要这个娱乐不令人恶心,不刻意挠人痒痒是可以的。但别忘了,电视广播媒体就是大众媒体。既然是大众媒体,这个性质决定了你的节目必需是大众化的。大众化就等于低俗化吗?否,大众化同样可以把它做得高端。大众是需要高端的,什么叫高端,听不懂就是高端吗?把高端的内容大众化那才叫本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解释精彩吧,谁都听得懂。

网友:左老师,问个轻松点的话题,请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吧?有您最喜欢的歌曲、电影吗?谢谢!

左安龙:我们对传统的丢失太久了,所以我很喜欢看《百家论坛》以及凤凰卫视的许多历史性的专题节目。从生活上来说,我现在特别喜欢看传记、回忆录。歌曲都是上一个时代的,看过几部韩剧好像蛮好看的,很喜欢看。

网友:40岁转行,实在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挑战,就这一点都值得尊敬。您会如何评价40岁以前的您,以及现在的您?

左安龙: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就什么也轮不到我,我什么也没有。在27岁从部队复员的时候我曾经来叩过上海电视台的大门,当时接待的人说:“年轻人,路就在你的脚下,永远地往前闯吧,不一定要到电视台,条条大道通罗马嘛!”

谢谢大家,非常遗憾没能及时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但愿以后还有机会。祝大家工作都能取得成就。再见!

做客《SMG对话》,其实也可以看成“主持”一台节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向别人提问,而是由别人——同仁们向老左提问。其难度更高,不知读者能给老左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