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08 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长城的英文是GREAT WALL,即伟大的墙,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长城当之无愧。
敦煌壁画
从春秋战国开始,万里长城伴随着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煌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都与长城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数不尽的金戈铁马,诸侯争霸;多少次中原逐鹿,王朝兴衰;寰宇升平,狼烟四起,叱咤风云,离怨哀愁;说不完的往事,咏不完的史诗,都在长城身上留下了印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一些诸侯小国(如中山)在争斗中,都把长城当成了御敌制胜的利器,以保卫自己、打击敌人。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的出现,更使长城绵延万里。汉代在长城沿线设置了屯田,使河西四郡及西域几十个属国的生产大大发展了起来。这种“屯田”、“屯戍”、“屯垦”的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一方面促进了农与牧的结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民族融合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形式莫过于统治阶级的王朝更替。李白曾写过“四海南奔似永嘉”的诗句,说的就是自两晋以后南北朝以来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中原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大量南迁,促进了中原民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而进入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又与留在北方的汉族融合。雄关存旧迹,形胜壮河山,长城内外则是这种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和见证者。
敦煌壁画(www.chuimin.cn)
长城不仅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兴衰,而且见证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我国与欧洲、中亚、西亚各个国家很早就有了友好往来。自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以后,两千多年相继发展着。汉武帝修筑河西长城以及远至当时西域诸属国的列城、亭障、烽燧,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卫这条两万多里的漫长交通大道,防止匈奴军队掠扰。这对当时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发展与欧亚各国的政治往来、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两千年前,中国的丝织品、工艺品和其他特产即是由这条大道经安息、叙利亚等国家而过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欧亚各国的毛织品、瓜果等也相继输入我国。在文化艺术上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古时这条道路被称之为“丝绸之路”。现在在这条古老的丝绸大道上,还遍布着许多艺术珍宝。敦煌石窟的壁画、彩塑,麦积山石窟的雕塑,库车、克孜尔、库木图拉等石窟的壁画,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诉说着这条大道上光辉灿烂的历史。
由于长城修建的历史悠久,经行的地区辽阔,以长城作为历史的标尺,还可以为其他科学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据说长城和中国5毫米降水线基本重合。千百年来,由于风沙的侵蚀,地形的变化,使以往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长城已经被黄沙逐渐淹没,有的长城原来在河坎岸边,现在却远远抛在河流的一边了。历史地理学家们发现这一现象之后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十分可贵的遗迹。他们把长城作为标尺来研究河流改道的情况,研究沙漠发展的速度。因为各个朝代的长城都可以查出建筑的年代,为研究河流改道的情况和沙漠发展的速度找到可靠的根据。找出河流改道、沙漠发展的规律之后,进而为防沙、治沙、治河提供参考。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许多长城都处在地震产生的断裂位置上,每次地震都使一些长城留下了断裂或位移的痕迹。历史地震研究者利用长城修筑的可靠年代来判断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情况,从而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防震抗震提供参考。
如今,长城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永远前进。旅游观光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综合功能。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万里长城以其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旅游开放中,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保护这一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1961年中国政府已将万里长城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嘉峪关等重要地段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城重要地段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国家每年拨出专款,进行维修。长城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朽的历史遗迹将永远保存下去。
有关图说长城的文章
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36龙城飞将——李广要说李广的绰号可就多了,“飞将军”,“神射手”都是他,射手座李广的小档案:姓名:李广性别:男年代: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职称:飞将军特点:擅长骑射骁勇能战主要事迹: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致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这里的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2024-05-05
027九镇三关险长城万里遥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务区,合称九镇。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面对蒙古瓦剌和女真各部族的频繁侵扰,明王朝在辽东地区修筑了1700多里的长城,称为辽东边墙,以此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2024-05-05
026金墉迤逦倚山尖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修筑长城得出的经验,明朝也是如此,“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砦备巡警。又于崖砦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了敌避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们对长城的憎恨。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峦雄壮,山势却平缓,因而,这里的长城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它是雄伟中见灵秀。......
2024-05-05
054绚丽多彩的长城散文描写长城的散文,自汉代以来层出不穷,体裁多样,有策论、上书、游记、碑铭、纪略等形式,抒情、叙事、议论、描写,各臻其妙。古代抒情性的长城散文多与长城史实相联系,抒发朝代兴亡和人物遭遇之感慨。但唐宋元各朝之后,很多长城散文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长城本身防御作用的局限,论述长城的消极作用和局限性的作品增多。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长城的功绩。......
2024-05-05
055千古传诵的长城故事从秦始皇派蒙恬带军却匈奴八百里、修筑长城,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跨出长城直捣王庭、封狼居胥,再到张骞、班超通西域,苏武牧羊、文姬归汉、安史之乱、澶渊之盟、朱元璋北伐、永乐迁都、土木堡之变、清军入关等等,在长城沿线上发生过多少历史事件,数也数不清,这些历史事件都是真人真事真典故,它们是历史演绎的真实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024-05-05
020绵亘千里隋长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四百年间混战割据的局面,中国从大分裂再度走向统一,而且是长期的统一,隋灭亡后,是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盛世。隋文帝修长城一事,在《隋书》中多有记载。一段是山西兴县到北京,长约442.5公里,二段是山西离石到岢岚,长约150公里,三段是宁夏灵武到陕西绥德,长约309.75公里,四段是内蒙古黄河岸边到山西右玉县杀虎口,长约120公里,四段长城合计为1022.25公里。......
2024-05-05
许多影响长城风貌的建筑物都是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一些行政机关也热衷于在风景秀丽的长城景区内建各式各样的培训中心、教育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长城景观的破坏,保护长城往往为开发长城旅游让路。对处于深山之中没有险情的长城,应尽可能原状保存,不要轻言开发,对险情严重的采取加固的方式排除,不要推倒重建。其次,明确各级政府保护长城的职责,设置临时保护区,防止长城环境风貌继续遭受破坏。......
2024-0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