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06 互市贸易 的平台
长城并非是一条凝固不变的防线,而是一条因长城两边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防线,它是一条“游动”的巨龙。长城的最北最西或最东位置与次北次西或次东位置之间形成了一条相距数百公里乃至千余公里的地带,这个地带正处在中国因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所形成的南北两大经济文化区的交汇处,很多人把它叫做“长城带”。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在历史上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加之特殊情况下的民族之间的抢掠,使农牧业产品沿长城一线集散,长城一线也就成了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和物资供求集散基地。
一条“游动”的巨龙
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相互促进。农业经济既需要畜牧业为自己提供农耕运输用的牛马牲畜等畜力和皮毛、珍贵药材等物力,也需要不断向畜牧经济区出卖农副业及手工业产品,使畜牧业经济地区成为农业经济地区的重要商品市场;而畜牧业经济既需要农业经济地区提供粮食、布匹和铁、铜、锡、金、银、陶器等各种手工业品,也需要出卖自己的皮毛、药材等产品,这样便促使了两种经济的贸易交换沿长城一线不断展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关口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比如说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取“远人归化”之意,俺答汗是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他的妻子三娘子是一位美丽聪明、文武兼备的女子,不仅随夫出征瓦剌,还促成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使归化城最早成为蒙古和明朝互市之所,俺答汗晚年多病,事务多凭三娘子裁决,她竭尽所能主政务,掌兵权,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到了清朝这里已然是一个重要的储运站,康熙中叶“外番贸易者络绎于此,而中外之货亦毕集”,“货物齐全,商贾丛集”,“马驼甚多,其价亦贱”,乾隆皇帝赐名“绥远”,并题写“屏藩朔漠”四个大字。发展到今天,这里已经是内蒙古的首府城市,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尤其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可谓“牛气冲天”,成为闻名遐迩的“乳都”。
可见,长城既为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城又是农牧经济的汇聚线。在长城带,经济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吐鲁番盆地景色(www.chuimin.cn)
生产技术传播:汉族的先进生产技艺,如金属冶炼工艺、手工业品制作技艺、育蚕技艺、精耕细作等生产技艺,随着汉族俘虏、移民、屯田士卒或自然迁徙等人口流动,从长城带腹地向四周辐射。据文献记载,“秦人”为匈奴“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汉设河西四郡,开发河西走廊,大批军卒和迁徙人口在此屯田,从事农业生产,汉人最早在吐鲁番盆地种植棉花。文物亦有显示,辽宁西丰县西岔沟出土有属于乌桓时代汉族的铁制工具。受中原农业的影响,长城带各地的经济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在汉时推行了中原的代田法,即把耕地分治成圳(读zhèn,田间小沟)和垄,圳垄相间,种子播在圳底可保幼苗不受风吹,吸收更多水分,既可抗风,又可耐旱,垄上锄草时将土和草一起锄入圳中,培壅苗根,第二年耕作时变更过来,以原来的圳为垄,原来的垄为圳,使同一地块的土地沿圳垄轮换利用,以恢复地力。生产技艺的传播与交流并不是单向的。少数民族的许多先进生产技艺也传入长城带各地,如畜牧业生产技艺、皮毛制作技艺,还有棉花、芝麻、花生、麦、高粱、西瓜、葡萄、苜蓿等许多瓜果、蔬菜的种植技艺,马、驴、骡等畜力的繁育技艺。“胡服骑射”的传入,对中原军事编成、战略战术思想以及军事装备的生产等带来重大影响。各民族对于长城带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商业贸易:两大经济地区在经济上带有地区分工性质的供求关系,双方所需产品,除少部分为统治阶级上层所需要的奢侈品之外,绝大部分是广大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这种相互间的需求,推动并维持着古代社会长城带两大经济类型民族间两千余年持续不断的商品贸易,即使战争和分裂时期也从未间断,成为长城带民族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商业贸易往来的主要形式是互市,它包括官方垄断的“官市”,如关市、榷场、绢马贸易、茶马互市等;民间的“民市”、“私市”,如年市、月市、日常农副牧产品交易等。长期商业贸易往来的积淀,在长城带形成了许多商业贸易城镇,如明代著名的互市重镇张家口、大同、延绥(今陕西省榆林)、宁夏镇(今银川)、兰州、凉州(今甘肃省武威)、甘肃镇(今甘肃省张掖)、哈密、吐鲁番和秦州(今甘肃省天水)、洮州(今甘肃省临潭)、河州(今甘肃省临夏)、西宁等地,东北地区的开原、广宁(今辽宁省北镇)等地,都是历代各民族商业贸易、物资集散的中心,是农、牧业经济区的重要联结点,在长城带历史的商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茶马古道背夫形象
进贡和回赐:不论长城带主要王朝或政权如何强大或衰弱,也不论和平时期或战乱纷更的时代,长城带各民族的统治者或头人,都把贡、赐和馈赠作为向中央王朝或中原政权靠近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中央王朝或中原政权,也常常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抚绥”手段,企图以此控制边远地区各民族统治者或头人;边远地区各民族的统治者则常常以这种贡、赐的机会所取得的册封、诰命和印绶,作为在本民族地区行使统治权力和经济剥削的合法根据,这正是不可分割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的体现,是生活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自然反映。长城带各民族同中央王朝或各民族统治上层之间的贡赐和馈赠,既是一种政治交往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是同互市贸易相佐的一种经济形式。各民族派出的庞大进贡团队,也是一个庞大的商贸队伍,进贡之后,一般都能得到相应或超过进贡数量和价值的回赐;同时,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带有自己的物品,在进贡地或往返途中变卖,换取大量物资,或以自带金银、所得赏赐的银两购取大量物资随队携回,供自己享用或出售。但不论哪种形式,贡、赐或馈赠,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形式,它加强了长城带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
通过这些经济交流方式,生活在统一格局中的长城带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经济上相互联系、交流、影响、依赖、推动和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长城带各民族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是多方位的,规模是宏大的,对各民族影响极为深刻,是中华民族一体格局长期发展的动力。长城是为对抗而修建,却为合作提供了平台,经济贸易交流把农牧两大类型民族争端化为无形,刀枪入库,铸剑为犁,大地鲜花盛开,人们脸上重绽笑颜。
有关图说长城的文章
024长城两边是故乡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的广袤的疆域上。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的人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便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12—14世纪的亚洲历史,被称为蒙古时代。破坏草场,是要杀头的。于是,就形成了游牧铁骑的劫掠和万里长城的绵延。但是,真正抵挡铁骑的不是泥石墙体,而是民族精神之城。......
2024-05-05
027九镇三关险长城万里遥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长城沿线的兵力,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务区,合称九镇。蓟镇,镇守总兵官驻今天津蓟县,管辖山海关起、西到居庸关东面灰岭隘口的长城,全长1200多里。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面对蒙古瓦剌和女真各部族的频繁侵扰,明王朝在辽东地区修筑了1700多里的长城,称为辽东边墙,以此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2024-05-05
026金墉迤逦倚山尖因地形,用险制塞,是历代修筑长城得出的经验,明朝也是如此,“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砦备巡警。又于崖砦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了敌避射”。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们对长城的憎恨。金山岭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沿雾灵山伸展。雾灵山海拔2116米,山峦雄壮,山势却平缓,因而,这里的长城敌楼密集,设计巧妙,它是雄伟中见灵秀。......
2024-05-05
036龙城飞将——李广要说李广的绰号可就多了,“飞将军”,“神射手”都是他,射手座李广的小档案:姓名:李广性别:男年代:公元前183年—公元前119年职称:飞将军特点:擅长骑射骁勇能战主要事迹: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七十余战,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闻其名而避之,不敢与其相战,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致成为后人崇拜的偶像。这里的龙城飞将就是李广。......
2024-05-05
许多影响长城风貌的建筑物都是得到政府部门批准的。一些行政机关也热衷于在风景秀丽的长城景区内建各式各样的培训中心、教育基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长城景观的破坏,保护长城往往为开发长城旅游让路。对处于深山之中没有险情的长城,应尽可能原状保存,不要轻言开发,对险情严重的采取加固的方式排除,不要推倒重建。其次,明确各级政府保护长城的职责,设置临时保护区,防止长城环境风貌继续遭受破坏。......
2024-05-05
054绚丽多彩的长城散文描写长城的散文,自汉代以来层出不穷,体裁多样,有策论、上书、游记、碑铭、纪略等形式,抒情、叙事、议论、描写,各臻其妙。古代抒情性的长城散文多与长城史实相联系,抒发朝代兴亡和人物遭遇之感慨。但唐宋元各朝之后,很多长城散文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长城本身防御作用的局限,论述长城的消极作用和局限性的作品增多。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长城的功绩。......
2024-05-05
008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都与长城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为了保护这一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1961年中国政府已将万里长城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嘉峪关等重要地段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05-05
020绵亘千里隋长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四百年间混战割据的局面,中国从大分裂再度走向统一,而且是长期的统一,隋灭亡后,是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盛世。隋文帝修长城一事,在《隋书》中多有记载。一段是山西兴县到北京,长约442.5公里,二段是山西离石到岢岚,长约150公里,三段是宁夏灵武到陕西绥德,长约309.75公里,四段是内蒙古黄河岸边到山西右玉县杀虎口,长约120公里,四段长城合计为1022.25公里。......
2024-05-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