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服食以固形为目的,从而与这种理论趋势相背离,而内丹学实际上是迎合了这一道教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以上对有关解释内外丹兴替原因的学术观点略作评论。......
2024-05-04
一、内外丹道共同的理论模型
在前一节论《参同契》时我们已经指出,《参同契》本是以易道黄老与外丹炉火相结合,形成系统的丹道理论,把炼丹的过程与天地造化、日月运行相比拟,以阴阳变化、阴阳交媾象征药物间的配伍和化学变化,故“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参同契》后来成为内丹学借以形成内丹理论的经典媒介,内丹学家以《参同契》为根本经典,故《参同契》的炼丹理论也就成为内外丹共同的理论模型。陶植《还金术》曰:“古之人所以假《易》象而为经者,谓至道与天地配。……此乃明乎剖一气以法天象地,自有合于无为者矣,岂假他物而成之乎!”[61]“至道与天地配”,这是内丹学从《参同契》中抽取的丹道理论,但否定了《参同契》中的外丹术成份。《崔公入药镜注解》“序”曰:“外则穷天地施化之理,内则明身心运用之机。”[62]《中和集》曰:“人身与天地造化无有不同处”[63],天人合一,以炼丹效法天地阴阳造化,这是内外丹共同的理论模型。
唐张九垓在其外丹经《金砂灵砂论》中谓:“圣人法象天地,辨别阴阳,外合造化,以成还丹”,“还丹者,取阴阳之髓,法天地造化之功,水火相济,自无入有,以成其形。”[64]外丹以阴阳和合为还丹之要,而阴阳交媾也是内丹还丹之根本,阴阳理论为内外丹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曰:“知人之一身凡精神消长气血盈虚,无一不与天地并其阴阳造化。”[65]内丹学的宗旨是返本还源,与虚无之道合为一体,而人体内精气运行的规律与天地造化的规律是一样的,内丹修炼的关键也是在于阴阳交媾。《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云:“身中之天地交坎离合,二气氤氲,结成一滴露珠而飞落丹田中”,“天机将至,人能动吾之机以应之,则天人合发,内外相符,结而为丹矣。”[66]阴阳交媾而成丹,是内外丹共同的炼丹原理,正如《道枢卷之十二·玉壶篇》所云:“明五行,辨气候,寒暑相交,阴阳互用,阴得阳而成熟,阳得阴而起伏,此还丹之要旨也。”[67]
外丹以鼎炉象天地,以火候象日月,在炉鼎中模拟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而人之一身亦可象天地万物,此亦一种共同的理论模型。《三元延寿参赞书卷之一·人说》有云:“天地之间人为贵,然囿于形而莫知其所以贵也。头圆象天,足方象地,目象日月,毛发肉骨象山林土石。呼为风,呵为露,喜而景星庆云,怒而震霆迅雷,血液流润而江河淮海。至于四肢之四时,五脏之五行,六腑之六律,若是者,吾身天地同流也,岂不贵乎?”[68]人身是一小天地,天地万物在人身中皆可找到相应的类比,而内丹的修炼与天地造化自有统一的原理可寻,这些都是内外丹共同的理论思维模式。(www.chuimin.cn)
从内外丹修炼的目标上看,它们也有共同的思维模式,前文已指出,炼丹士们炼丹并不是从事于一种科学研究,而是要炼制使人长生不死的金丹大药、不死之药。这种寻不死之药以成神仙的思维方式为内丹学所继承,如果说外丹是以人体外的金石、丹砂等为原料炼制“金丹”(外丹),那么内丹不过是在人体内以自身固有的精气神为药物,炼成不死而仙的“神丹”(内丹)罢了。《云笈七签》卷十三《太清中黄真经》谓:“是知食胎气,饮灵元,不死之道,返童还年。”[69]《养性延命录》谓:“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70]此即是以“胎气”、“神气”等为“不死之药”,由此可见以内丹为不死之药的过渡,内外丹只不过是对不死之药有不同的理解而已。
内外丹的理论当然有其显著的差别,在具体的操作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它们论述的是不同的领域,在对神仙的理解上也有根本的差异,如外丹重在形体化质而仙,内丹重在元神出壳而仙。故内外丹理论又有互相矛盾、互相批判的情形,但如上所述,一些共同的理论模型乃是内外丹交融的必要的理论基础。
有关道教内丹学溯源的文章
外丹服食以固形为目的,从而与这种理论趋势相背离,而内丹学实际上是迎合了这一道教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以上对有关解释内外丹兴替原因的学术观点略作评论。......
2024-05-04
[71]鼎器、药物、火候本为外丹烧炼的三要素,其语义原指外丹,鼎器是炼丹的仪器设备,药物是炼丹的原料,火候是对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温度控制。张伯端读《参同契》的方法,也就是内丹学移植外丹术语的方法。外丹术中药物的变化关键取决于炉火中温度的控制,因为化学变化与温度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2024-05-04
内丹学的形成,就经过了类似于量变和质变的这样一个过程。[110]由上所举之例已可看出,内丹学大都把各种炼养方术作为傍门小道来看待,而只有内丹修炼才是超越成仙的不二法门。或者说内丹学对方术的升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024-05-04
因此考察从一般方术到内丹的演变,时间跨度相当长,在内丹名称出现以前,是一般方术演变成原始内丹的时期;而在内丹名称出现之后,是一般方术和原始内丹向较成熟的内丹的演变时期。本文以下即以此两条线索为主,考察从一般方术到内丹的演变。......
2024-05-04
所以从历史上看,虽有主流地位的变迁,但总是有特例的存在,故内外丹之关系只可以主次潜显论,不可以有无论。从内外丹交融的关系来看,可有三种类型:1)外丹为主论; 2)内外双修论;3)内丹为主论。故最初还是以外丹为主,内丹成为外丹的辅助。......
2024-05-04
对精气神的先后天层次和顺逆两个方向进行清楚的规范,是内丹学对各种方术的精气神理论进行系统化的一个成果。内丹学有系统的“精气神”演化理论,一方面是对各种方术的系统化,同时也是人体修炼实践探索的结晶。......
2024-05-04
《参同契》未广流行,亦不足以引起丹家之重视。一旦时机成熟,《参同契》就不再默默无闻,而是成为内外丹道所公认的“万古丹经王”。[55]文中并明确指出种种外丹之药材,非其所为,则指《参同契》为内丹明矣。苏元朗,刘知古等已开始对《参同契》作内丹化的解释以形成内丹学理论,但他们还并没有明确反对外丹术。《参同契》现存的两种唐代注本为外丹注,不是偶然的。......
2024-05-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