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足迹》徐清一教学案例

《足迹》徐清一教学案例

【摘要】:徐清一、教材分析《葡萄沟》是一篇很典型的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徐 清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一篇很典型的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出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明白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好吗?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了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葡萄)“你们爱吃葡萄吗?”“对呀,香甜的葡萄多么诱人哪!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2.播放音乐VCD《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然后深情地叙述)在金秋的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葡萄沟的旅游客车。啊,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觉得心旷神怡;一阵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让我们仿佛闻到了葡萄的芬芳。这时,车上的导游开始工作了。(听课文录音)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夸一夸葡萄沟吗?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

(二)理解课文

A.学习第一段:

1.“经过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第一站,让我们快来看看吧!”(生自由读第一段)

2.哪位大胆的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介绍来到葡萄沟的第一站我们有些什么收获?

3.师:听了导游的介绍你从哪里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让我们带着对葡萄的喜爱之情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B.学习第二段:

1.师:随着旅游团我们又来到了葡萄园参观。让我们来分享那里美丽的景色吧!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参观,看看葡萄园又好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2.师:好,参观结束。

3.“刚才谁在课文中去过梯田上的凉棚?给大家介绍一下!”(点名读,出示课件一)

4.葡萄的枝叶长得怎么样?

5.(板书“枝叶茂密”)那“茂密的枝叶”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6.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生接上)

7.“葡萄的枝叶长得这么好,那到了九月,葡萄肯定长得更好了!哪一个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葡萄呢?”(出示课件二)

8.1位小导游介绍。

9、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板书:葡萄多)

10.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葡萄美)(www.chuimin.cn)

11.生读课文中描写葡萄美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二,让同学欣赏葡萄的美。

12.“葡萄沟的葡萄就是与众不同,颜色那么多,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五光十色)

13.“哪个小导游能用别的词语来表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

14.“是啊,多美的葡萄啊,看到这么美的葡萄,置身于这样的凉棚中,你有什么感受?”

15.指导朗读:“那大家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16.在旅途中你见到维吾尔族老乡了吗?他怎样招待你呢?(生读)

17.“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觉得葡萄沟的老乡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18.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听出来的?(准会 最甜 吃个够)

19.教师在课件上给这些词做上重音符号。

20.指导朗读:“刚才这位小导游介绍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把这些词语读得突出一些,你来试一试!”(全班齐读这一节)

21.葡萄沟的葡萄那么多,那么美,老乡那么热情好客,让我们再来夸夸葡萄沟吧!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C.学习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有一位去阴房参观的小朋友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摄制下来了,我们来请一名小导游来解说,让同学们边看边听。”(播放动画课件)

3.“你们弄懂了吗?老师请你们把刚才看到的用动作表示出来,编成一段舞蹈,相信你们自己做得到!”生纷纷创作,一边读课文这一段,一边翩翩起舞。

4、提问:“那这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葡萄干有名)

5.师: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6.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三)小结

这次旅游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这次旅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中外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你们看,他们就坐在后面(指后面听课的老师),想听听我们的介绍,谁来给他们夸一夸我们的葡萄沟?(指板书)你可以夸葡萄沟的水果多、葡萄沟的葡萄美、葡萄沟的老乡热情,还可以夸葡萄沟的葡萄干有名,谁来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今天大家到了葡萄沟,又得到新的收获和体验,祝贺你们!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去的好地方向你的朋友、家人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葡萄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祖国!

五、教学反思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熏陶,体验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养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播放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导游”深情的讲述,这是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坐上了旅游客车,并在脑海中想象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以读为本,整体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以“为什么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为题,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默读课文,边默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如:轻声读,指名读,师生比赛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一般的扮演活动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扮演不一样,扮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正是课堂扮演的这种动态生成,才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即扮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在《葡萄沟》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次旅游就要结束了,我相信这次旅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中外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你们看,他们就坐在后面(指后面听课的老师),想听听我们的介绍,谁来给他们夸一夸我们的葡萄沟?”学生兴趣盎然,介绍也是五彩纷呈。有的介绍夏季的葡萄沟,有的介绍秋季的葡萄,每一个介绍都流露出了对葡萄沟、对葡萄的无限喜爱。这样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老师用她丰富无比的情趣、点到即来的才识、娓娓动听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火苗;她能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在窄小的教室里构筑一个个想象的王国,带领学生插上翅膀,飞出课堂,而语文老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在语文的世界里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