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的重要制度-金元史简介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的重要制度-金元史简介

【摘要】:大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创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国家制度,实行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取代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以便能有效地控制这个新兴的帝国。这种“刻木记事”的无文字状态,在大蒙古国建立之前的1204年发生了改变。

四、大蒙古国的建立

1206年春,全蒙古各部的奴隶主贵族们在鄂嫩河源头的“根本之地”举行了忽里台,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整个蒙古高原的大汗,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是蒙古语“强大、坚强”的意思),并建九脚白旄纛作为新政权的旗帜。关于“成吉思”一词的解释,《蒙古源流》一书中还记载有这样的传奇。据说在铁木真即位的前三天,每天清晨都有一只五色鸟落在屋前的方石上,响亮地鸣叫:成吉思,成吉思。于是便以这只神奇的鸟的叫声为铁木真的称号。

成吉思汗成为全蒙古的汗,标志着蒙古族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蒙古各部结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纷争和残杀,他们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建立了“也客·蒙古·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这个新生政权统治着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阿尔泰山的辽阔地域,过去语言、民族、文化水平各有差异的各部落开始结合成一个共同体,他们开始使用一个总名称——“蒙古”,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蒙古族开始形成。

大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创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国家制度,实行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取代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以便能有效地控制这个新兴的帝国。千户是早期蒙古国的基本军事单位和地方行政单位,取代了过去的部落和氏族结构。成吉思汗在1204年征乃蛮前建立的千户制的基础上,将全蒙古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任命88人为千户长。千户由大汗直接委任,一般由那颜来担任。千户的划分不再以原来的部落为基础,而是将各个部落的人员打乱,然后混合组成。像原来人数众多的泰赤乌部、塔塔儿部、克烈部、乃蛮部、篾儿乞部等,被拆散编入到各个不同的千户中。这种组建千户的办法,打破了各部落之间的此疆彼界,有利于蒙古民族的形成。国家按千户来征派徭役和征调军队,凡15到70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自备马匹、兵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既是战士,又是牧民,是寓兵于牧、兵牧合一的制度。

千户之下,成吉思汗还组建了百户、十户,设置百户长、十户长进行管理。这样,所有的牧民都被编入相应的十户、百户和千户中,并只能在指定的牧地上屯聚放牧,就像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中所描绘的:“人们只能在指定的百户、千户或十户内,不得转移到另一单位去,也不得到别的地方寻求庇护。违反此令,迁移者要当着军士被处死,收容者也要受严惩。”除了十户、百户、千户之外,成吉思汗还委任博尔术、木华黎、纳牙阿和豁儿赤等为万户长。万户长并不是地方行政官员,只是军事统帅,专门负责蒙古国的重要军务。万户长、千户长都是世袭的。

成吉思汗又将全部蒙古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命木华黎为左军万户,纳牙阿为为中军万户,博尔术为右军万户,后来又封豁儿赤为管辖北边诸千户和“林木中百姓”的万户。不仅如此,成吉思汗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保证大汗的绝对权威,还组建了一支由自己亲自控制的精锐部队——怯薛军。怯薛蒙古语的意思是轮流值宿守卫,实际上是成吉思汗的护卫军,以此“制轻重之势”。为了扩大这支军队的力量,巢湖市将怯薛的人数从550人增加到1万人。怯薛成员称为“怯薛歹”(即护卫军士兵),由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及“白身人”(自由民)中有技能、身体健壮的孩子来担任,可见这支侍卫亲军是由蒙古贵族、千户、万户的将领们的子弟所组成的,因此这支军队又被称为“质子军”。他们组成了最大最精锐的部队,也称大中军。怯薛军随时守卫在成吉思汗左右,平时负责大汗“斡耳朵”(帐殿)的保卫工作,大汗亲征时则成为大汗亲率的部队参加战斗。怯薛歹是世袭的,享有各种特权。“凡怯薛长之子孙,或由天子所亲信,或由宰相所荐举,或以其次序所当为,即袭其职,以掌环卫。”一方面,成吉思汗给予这些贵族子弟们许多特权及优厚的待遇,使他们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另一方面,又把这些人作为“人质”,用来控制在各地的蒙古贵族和各级蒙古军的首领。后来成吉思汗将这支护卫军分成四队,称为“四怯薛”,由“四杰”博尔术、博尔忽、木华黎、赤老温4人担任怯薛长。

成吉思汗还设置大断事官,制定札撒(命令、法令),建立起司法机构和初步的成文法。他任命养弟失吉·忽秃忽为“札鲁忽赤”(断事官),主持分封民户和惩治盗贼、诈伪等事。大断事官是行政司法长官,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国相”,后来汉人就把失吉·忽秃忽(又译胡土虎)称为胡丞相。直到元世祖初年,大断事官一直保持着中央最高行政官(丞相)的地位。“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的指示,编成“札撒”,依此标准来断决各种案件。成吉思汗的“札撒”现在已经失传,但从相关史籍中保留的一些札撒和箴言的条款来看,部分内容有:必须尊重长者;那颜们不得背离大汗,投托他人者处死;牧民必须留在指定的千户、百户、十户内,不得转移他处,违者处死,收容者受到严惩;擅离职守者处死;构祸皇室,挑拨是非,助此反彼者处死;收留逃奴不交还其主者处死:盗人马畜者,除归还原马畜外,需赔偿同样的马9匹,如不能赔偿以子女作抵,如无子女没其妻子畜产以入被盗之家;禁烧草地,禁箠马之面目,禁相与淫奔,禁说谎行骗,禁以幻术惑人,违者处死。作为初步成文法的札撒,对巩固成吉思汗的统治,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www.chuimin.cn)

蒙古原无文字,《蒙鞑备录》记载蒙古人“凡发命令,遣使往来,止是刻指以记之”。这种“刻木记事”的无文字状态,在大蒙古国建立之前的1204年发生了改变。成吉思汗在攻灭乃蛮部后,俘获了太阳罕的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见他怀里揣着印逃亡,问他带着印要到哪里。塔塔统阿回答说这是做臣子的职责,他将把印交给故主。成吉思汗赏识他的忠诚,但不理解印章何以如此重要。塔塔统阿回答说:“出纳钱谷,委任人才,一切事皆用之,以为信验耳。”成吉思汗由此对印章和文字有了新的认识,遂将塔塔统阿留在自己身边掌印,并命他教子弟学习。塔塔统阿精通的是畏兀儿文,于是就用畏兀儿文书写蒙古语,从此出现了畏兀儿体蒙古文。有了文字,就可以编定法律,发布命令,登记户口,传递信息,编纂史书。成吉思汗还设立了必阇赤(书记)一职,专掌文书。畏兀儿体蒙古文的创制和使用,对蒙古族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成吉思汗还特别重视对宗教势力的控制。他登上大汗之位时,曾利用蒙古民族崇奉已久的萨满(又作“珊蛮”)教巫觋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他“君权神授”的形象。后来他任命兀孙为萨满教的代表“别乞”,作为他控制宗教的一个中介。萨满教认为整个宇宙由天主宰,天和人之间的联系者就是萨满教的巫觋,而别乞是萨满教中地位最高的巫觋。

大蒙古国建立后,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已臣服于成吉思汗。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还居住着许多依靠狩猎为生的蒙古部落,他们被称为“林木中百姓”。这些部落主要有居于贝加尔湖东西的八儿忽、脱额劣思、豁里、秃马惕等部,居于叶尼塞河上游的斡亦剌部等。他们人数较少,以兽皮为衣、桦树汁为饮料,有简单的城郭和乡村,经济畜牧业为主,整体发展水平比蒙古高原上的草原部落落后。但他们出产的西伯利亚的珍贵毛皮却非常有名,令成吉思汗等蒙古统治者羡慕不已,于是成吉思汗决定征服这些“林木中百姓”。

1207年,成吉思汗派长子术赤率领右翼军出兵征服“林木中百姓”,兵锋直指斡亦剌部。不里牙惕、秃马惕、斡亦剌等部得知消息后,自知无力对抗蒙古大军,纷纷投降。接着,成吉思汗又派遣按弹、不兀剌二人为使者,去招降斡亦剌部西边的吉利吉思部。吉利吉思就是唐朝时的北方强族黠戛斯,属于突厥语族。慑于蒙古军队的威势,吉利吉思的首领斡罗思亦难等立即向成吉思汗的使者表示归降,随后,他们和“林木中百姓”一起朝见成吉思汗,并敬献白海青(鹰)、白骟马、黑貂鼠等名贵动物。这样,西伯利亚地区的各部落都接受了蒙古国的统治,成吉思汗的统治区域向北、向西都扩展了许多。

因为成吉思汗派豁儿赤到秃马惕部挑选了30名美女供自己享受,结果引起秃马惕人的极大愤慨,新的统治区域爆发了反抗大汗的斗争。他们把豁儿赤抓了起来,成吉思汗于是派兵前往镇压。他首先派熟悉当地情况的忽都合别乞前往解救豁儿赤,结果忽都合别乞又被抓了起来。成吉思汗不得不派他的心腹“四杰”之一的博尔忽领兵前往,而秃马惕人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博尔忽达到目的地后,并未率大军进攻,而是只带了三个人前往侦察,结果被秃马惕人截断归路,束手被擒,秃马惕人遂杀了博尔忽。“四杰”之一的博尔忽被杀,使成吉思汗非常伤心,也大为恼火,他决定亲征,博尔术、木华黎苦苦劝阻才作罢。成吉思汗遂改派朵儿伯领兵出征,这样才把秃马惕人的反抗镇压下去。成吉思汗为了悼念死去的博尔忽,将100名秃马惕人分给博尔忽的家属做奴隶,准许豁儿赤从秃马惕人中挑选30名美女作为妻妾,又赏赐了其他有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