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父母赏识,激发孩子创造力

父母赏识,激发孩子创造力

【摘要】:当孩子做的事情超出常规时,日本父母会对孩子说:“了不起!你居然做出了如此有创造性的东西!”这样的鼓励和赏识,让孩子敢于幻想、敢于创新,进而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阻力的时候,日本父母不会马上伸手帮忙,而是鼓励他运用想象力,找到更巧妙、更具创造力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赏识教育十分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只有在父母的赏识之下,孩子才会更有创造力,才能被激发

每一个孩子在小时候都会有一些奇怪的念头和想法,这些想法在成人看来,也许十分荒唐,甚至不着边际,然而这些想法,正是孩子创造性的萌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绝佳机会。

在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和古怪念头的时候,有些父母不仅不感到欣喜,趁机培养,反而会暗自嘀咕:“这孩子怎么会这么想呢?”“他脑子是不是有毛病?”甚至对孩子奇特的想法加以压制,不让孩子去探索。

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会将孩子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当中,还会对孩子未来产生影响,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的人。

两岁多的嘉嘉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只要父母一会儿不在身边,就会“闯祸”。爸爸妈妈带嘉嘉去公园玩儿,妈妈去厕所,嘉嘉和爸爸在门口等着,看到花池里漂亮的鹅卵石,嘉嘉非想捡一个看看不可。

爸爸说花池太脏,不让去,嘉嘉马上做出要哭的样子,拗不过嘉嘉的好奇心,爸爸答应嘉嘉可以去捡一个。

刚刚浇过水的花池很泥泞,嘉嘉刚踏进去就弄了一脚泥,刚好妈妈从厕所出来,看到这个情景,忍不住大声抱怨起来:“这么脏,你去花池干什么!”然后转过头责备爸爸:“你怎么不看好嘉嘉,让他乱跑!”

爸爸一脸无辜,嘉嘉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我就是想靠近了看看那个石头为什么是圆的。”妈妈不耐烦地拉住嘉嘉:“就一个石头而已,有什么好看的,快走,妈妈带你去看猴子!”嘉嘉只好嘟着小嘴,跟在妈妈身后无奈地离开了。

一天傍晚,妈妈带嘉嘉出来散步,看到小区里的沙堆前围了一群小朋友玩沙子,嘉嘉又开始蠢蠢欲动,跟妈妈商量道:“妈妈,我也想去玩沙子。”“别胡闹了,沙堆这么脏,玩回来一身沙,还容易肚子疼!”

“我保证不弄脏衣服,行吗妈妈?”嘉嘉懂事地跟妈妈商量。

“不行!跟妈妈去超市,妈妈给你买好吃的,沙子有什么好玩儿的!”

刚好邻居阿姨走出来,看到这一幕,告诉嘉嘉妈妈:“孩子这个年纪,就该让他多探索一下,玩沙子对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好处,你就让他去吧!”

“我自己会教育孩子,谢谢你。”嘉嘉妈妈对邻居阿姨冷淡地说,邻居阿姨看着嘉嘉幽怨的眼神,什么都没再说。

就这样,嘉嘉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但让妈妈没想到的是,嘉嘉很难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做什么都小心翼翼,还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老师问他为什么,他总说:“妈妈说,这个不安全。”“妈妈说这样会弄脏衣服和小手儿。”“妈妈说……”

直到老师找嘉嘉妈妈沟通,说孩子这样发展下去会很危险,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实上,像嘉嘉妈妈这样的家长,在中国不在少数,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跃跃欲试的时候,不仅不鼓励,反而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打击、阻止,只希望孩子稳稳当当,乖乖地听话。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再也不敢有奇怪的想法,逐渐失去了探索的欲望。

日本父母从来不会这样,在孩子想要探索的时候,不管他是否会弄脏衣服,弄坏玩具,只要没有人身危险,都会受到鼓励和赏识。因为在日本父母眼中,孩子的探索是进步的开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哪怕失败了,或者带来一点小小的麻烦,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收获,这样他就会明白,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能再做。

美智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家里玩,妈妈给他们每人一盒牛奶。美智子喝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觉得牛奶盒子横过来像个小船,于是忍不住把盒子横了过来。没想到,盒子里剩下的那部分牛奶一下子洒到了沙发上,还不断往地板上滴。(www.chuimin.cn)

“对不起,妈妈!”没等妈妈问怎么回事儿,美智子连忙道歉:“我不小心把牛奶洒了。”妈妈过来帮忙把沙发和地板擦干净,温和地说:“以后小心点就好,没有关系的。只是,你为什么把牛奶盒子横过来呢?”

“妈妈,我突然觉得它横过来像个小船,于是试了一下,我忘了里面还有牛奶了。”美智子不好意思地说。这时其他孩子好奇地围了过来,纷纷点头:“果然像个小船哦!”“不过好像少了点儿什么呢!”

妈妈笑笑说:“大家想想看,这个小盒子怎么才能更像小船呢?”

“妈妈,把盒子剪掉一部分,然后粘上纸就成小船了!”美智子抢着说道。

“好啊,那你去把盒子洗干净,咱们一起做小船吧!”妈妈高兴地说。

一会儿美智子把盒子洗干净,妈妈拿出剪刀和胶水,几个小朋友围在旁边,兴致勃勃地看她做小船。美智子做得很认真,很快一个简陋但有模有样的小船做成了,美智子很开心,其他孩子大受鼓舞,纷纷研究奶盒还能做成什么。

妈妈把桌子上的其他东西都转移了一下,让孩子们当成手工台。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把做好的东西都摆在桌上,有小飞机,有小汽车,还有小楼房……再看看地上和桌上,除了这些简陋的“作品”之外,其他地方一片狼藉,胶水和纸屑到处都是。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展示作品,充满期待地看着美智子的妈妈。妈妈赞扬了每一个孩子,并告诉他们:“其实只要多动脑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上创造力,每件物品都可以变成工艺品。”点评完所有作品后,妈妈带领孩子们把屋子打扫了一遍,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当孩子产生新奇想法时,日本父母首先想到的,从来不是拒绝,即便会因此带来麻烦。他们会告诉孩子:“来,把你的想法说一下,咱们看看如何实施!”当孩子做的事情超出常规时,日本父母会对孩子说:“了不起!你居然做出了如此有创造性的东西!”这样的鼓励和赏识,让孩子敢于幻想、敢于创新,进而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实世间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所谓“莫名其妙的想法”或者天马行空的幻想变成现实的,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勇于尝试,不仅是让孩子更加独立,增强创造力的途径,还是促使他成功的垫脚石。

日本教育中,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教育下,不管孩子天资如何,都能在父母的鼓励下取得最好的成绩。作为孩子,失误在所难免,比如在对待萌萌的时候,与其让她每次失误都在懊恼中度过,不如引导她换个方式,扩宽思维、发展创造性,也许能发现和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美丽,让她对发现世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饱满的热情。

日本父母不仅在生活中赏识和鼓励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而且还善于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导孩子做出“创举”。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阻力的时候,日本父母不会马上伸手帮忙,而是鼓励他运用想象力,找到更巧妙、更具创造力的办法来解决。

这样的赏识教育十分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只有在父母的赏识之下,孩子才会更有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更多种可能,才能拥有更加成功的未来。

当孩子告诉父母他的新奇想法时,孩子往往是满怀期待的,此时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想法太过“无厘头”嘲笑或拒绝孩子,而应该认真听听他的想法,然后和他一起分析,看这个想法是否能够实施。

假如孩子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了一件不太被大众认可的作品,作为父母,必须赏识和鼓励孩子,同时引导他继续思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他遇到阻力和意外,则需要父母多指导其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