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父母启发孩子创造力,培养责任感

日本父母启发孩子创造力,培养责任感

【摘要】:基于以上认识,小次郎希望通过模仿,来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小次郎相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会充满不断克服困难的快感,在其求知欲得到激发的同时,潜能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另外,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照搬照抄,如果一味复制别人的东西,最终会埋葬了孩子的创造潜力。所以,中国父母应该摒弃“模仿是可耻”这一原则,在模仿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掘他的创造潜力。

山本小次郎是日本冲绳县一所小学的班主任。他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他也知道,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外界现实的刺激,和对感知的刺激,而且要将大脑中新的刺激与旧有的经验创新组合,进而构成新的联系。

基于以上认识,小次郎希望通过模仿,来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此,小次郎从网络上找到了13幅关于“床”的极具震撼力且富有创意的图片。图片上的床有:分子床、汉堡包床、蛋形床、磁浮床、私密之云摇床、梦幻马车似的童话床等。

在给孩子们展示图之前,小次郎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床的功能是什么吗?请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床。”

孩子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床是用来睡觉的,有的时候还可以躺着看书,床的样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个样子,有床头、床板、床脚等。有的孩子甚至还描述了在乡下看到过的老式床。

听完孩子们的发言后,小次郎说:“那请你们看一下这些图片上的床,它们和你们想象中的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随着图片的展示,学生们发生了一阵惊叹声,然后他们开始讨论自己喜欢哪一种。接下来,小次郎让孩子们对这些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并且要指出“这一张床”的什么地方最震撼人心。

看完所有的图片后,小次郎及时引导孩子们思考,事实上,这些床让他们惊叹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功能舒适,更重要的是床的造型时尚新颖。不止是孩子们,就连小次郎也不禁感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或许是因为接触的太少,没有什么经验,更有可能是因为很少有人想要对自己的床进行新的设计。”

有的孩子说:“想了也白想,因为我们根本就做不出来。”

小次郎启发他们说:“其实,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模仿。而且,创新并非一定要做出实物来,只要你们敢想、敢做,你们就能把自己的创意落实到纸,画出自己的创意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很多发明方案申请到专利,就是这样做的。”

听了老师的话后,孩子们觉得可行,都想试一试。可是,如何寻找创新的灵感呢?小次郎在那些图片的基础上对孩子的思维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引导。

从纵向来看,床本身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那么,可以对和床有关的物品进行改造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加舒适、更加精彩。比如,床单、被子、枕头等。枕头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在睡觉或者休息的时候,能够让自己的头部承力,以便入眠。

于是,小次郎引导孩子们在枕头的形状上进行发散思维,最后他们在模仿那些展示出来的床的基础上,想到了汉堡包形状枕头、蛋形枕头、动物形状枕头、条形枕头等。形状有了,接下来,小次郎进一步让孩子思考枕头的图案设计,以及材料,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非常积极。小次郎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纸上。(www.chuimin.cn)

从横向来看,一个人的房间可以设计得更加人性化一点,如鞋柜、桌椅、书架等,除了外观以外,还要考虑功能,切忌只注重趣味而不注重实用。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纸上后,小次郎要求他们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直至形成自己的创作方案。

小次郎相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会充满不断克服困难的快感,在其求知欲得到激发的同时,潜能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

在极具震撼力的床的基础之上,小次郎引导孩子对枕头、被子、书架等物品进行了创新。在日本,不止小次郎一个人这样,许多日本父母都会这样做。也正因为日本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所以让孩子们养成了模仿的习惯。

关于日本人的模仿,高桥敷在《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外国的宴会上,面对珍奇的菜肴又不知其吃法,此时可表现日本人的性格。菜一上桌,西班牙人最先伸手,大吃起来;德国人要先想出一个好一点儿的方法;英国的绅士则慢悠悠地向人请教,然后再动刀叉。但日本人却摆好要用刀叉的架势,装出自己会吃的神色,观望着别人。只要有人打第一炮,他们就按人家的吃法吃起来。因此,不管正确与否,第二个总是日本人。”

的确,日本早年一直是善于模仿起家的,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创新的追求,而且,日本人对创新的追求甚至超过了他们对模仿的热衷。

日本的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小学、初中常常组织孩子们到郊外上课,以便观察动物的活动以及植物的花期;高中时开始让孩子们接触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鼓励他们发现问题。

日本有许多鼓励孩子发明创造的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全国性航模、机器等比赛,奖励通常会伴随那些喜欢创新的孩子成长,比如,全国发明奖、发明协会奖、内阁大臣奖、总理大臣奖、天皇奖等各种各样的奖项。

在家庭中,日本父母会专为孩子建一个“家庭实验室”,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创新。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创意,日本父母则会让孩子从模仿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所以从今天起,父母不妨试着培养孩子模仿的习惯,然后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使其将新事物和旧事物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孩子自己的创造。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模仿好的,摒弃坏的。

另外,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照搬照抄,如果一味复制别人的东西,最终会埋葬了孩子的创造潜力。

有人说:“日本人学什么像什么,中国人学什么不像什么。”其实不然,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日本的孩子可以,中国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所以,中国父母应该摒弃“模仿是可耻”这一原则,在模仿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掘他的创造潜力。到时你就会发现,中国孩子的创新能力并不比日本孩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