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玩,教给孩子负责

如何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玩,教给孩子负责

【摘要】:日本父母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的,比如,栗香利用芽衣生日的机会,邀请了班上其他的小朋友,并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让女儿融入集体当中。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既培养了他的集体观念,又可以使他赢得一个好人缘。不可否认,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所以,父母应该在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把孩子推出家门,鼓励他多与其他孩子玩。

栗香是一位年轻的日本妈妈,她的女儿名叫芽衣,今年3岁了,上幼儿园近两个月了。现在,每当芽衣被送到幼儿园要与妈妈分离的时候,她还是要哭几声,当妈妈走了以后,老师安慰几句才会不哭。芽衣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早就没有这种现象了,栗香觉得是女儿适应得太慢了,过一段时间就没事了。

半个月后,栗香给女儿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老师在电话里说:“芽衣现在在幼儿园的表现特别好,特别活跃,话比较多,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听到这里,栗香松了一口气,接着问道:“芽衣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吗?”

老师回答说:“芽衣喜欢自己玩,对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的活动有点儿都不感兴趣。比如,小朋友吃完饭了,我会让他们到活动区玩玩具,通常都是几个小朋友共同使用一个玩具框。芽衣吃饭比较快,基本上每次吃完饭后她不是围着椅子转来转去,就是坐在椅子上发呆,就不愿意到活动区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我叫过她好多次,她说不想去。等到活动时间结束了,响起搬椅子的音乐了,她就会快速地将自己的椅子搬到指定的位置。像那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她通常都会自己一个人站在一边看着。”

听了老师的话,栗香感到十分忧心,女儿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玩,不会与人合作,那么,她将来走上社会以后又将如何呢?栗香问芽衣:“宝贝,你为什么不愿意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呢?”

芽衣却回答说:“他们不喜欢我,不愿意和我玩。”

后来,栗香就这个问题跟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说:“并不是小朋友们不喜欢她,好多次了,我把她带到小朋友当中一起玩,但一会儿之后,芽衣就一个人走开了。她很少主动找其他人玩,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班上的其他人现在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可是芽衣融入不了这些小圈子里。”

经过观察,栗香发现,芽衣跟单个小朋友是可以玩到一起的。周末的时候,栗香经常带芽衣和朋友的孩子玩,她玩得很疯,跟亲戚家的孩子也玩得很好。栗香带着芽衣去奶奶家所在的小区玩,芽衣就变得不跟其他小朋友玩了,只是一个人玩儿。

栗香意识到,女儿并不是不跟别人一起玩,只有在面对一群人的时候,女儿才会不知所措。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栗香想了一个办法,她打算改变一下女儿跟班上同学的关系。

芽衣生日的那一天,栗香为了给她一个难忘的生日,把她班上的同学都请了过来。可是,同学都来了自己家里,芽衣还跟在学校似的,自己一个人玩。看到女儿的表现,栗香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她组织了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游戏,有二人三脚的游戏、过家家……

起初,芽衣不想参加,但栗香告诉她:“今天是你生日,大家都为你庆祝来了。你是主人,他们是客人,如果你也参加到游戏当中,他们会很高兴的,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好不好?”芽衣点了点头,然后就走到小朋友们中间去了。

游戏的过程中,芽衣不得不和其他人合作,刚开始她还嘟着嘴巴,但一圈游戏下来,她脸上的表情阴转晴了。看到女儿脸上的笑容,栗香知道女儿在集体的游戏中感受到了乐趣。(www.chuimin.cn)

天色不早了,小朋友们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芽衣有点不高兴,栗香心里却很高兴,因为她知道女儿心里已经接受了其他人,所以女儿才会舍不得。

后来的一天,栗香打电话给芽衣的老师,想要了解一下女儿的情况,这次栗香听到了老师话中的笑意。原来,生日过后,芽衣到了幼儿园再也不是看着别人玩了,她主动加入小朋友们的小圈子里,而且相处得十分融洽。知道女儿的情况后,栗香总算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女儿再也不会一个人了。

一般而言,同龄人的一举一动最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日本父母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的,比如,栗香利用芽衣生日的机会,邀请了班上其他的小朋友,并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让女儿融入集体当中。

当孩子稍微大些以后,日本父母会鼓励他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如以兴趣爱好、某项技能、社会服务、交流指南等为基本构成的团体,从而使孩子与他所在的团体融为一体,和其他人欢乐融洽地相处。

而在国内,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只有一个孩子,致使这些孩子平时没有玩伴,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许多时候,父母不愿意让孩子跟别人一起玩,担心孩子学坏,甚至有的父母担心孩子感染细菌,导致孩子没有与其他人相处的机会。

的确,孩子不跟别人一起玩,就不会被教坏,更不会感染细菌,但这样能真正使孩子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孩子总是独自一个人,最终只能导致他产生孤独感。孤独感是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这样说来,父母阻止孩子的交往活动,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孩子的交往活动,是父母必须重视起来的一项内容。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没有同龄玩伴,那么孩子就不会有集体意识,将来走入社会以后很有可能会无所适从,或封闭自己,自私、孤僻,或不尊重别人,任性、自傲。

因此,当孩子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的时候,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着想,父母不妨对他说:“快去玩吧!”鼓励孩子多与其他孩子玩,既培养了他的集体观念,又可以使他赢得一个好人缘。

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被称为“蜜罐”中长大的一代。可是,本该甜蜜的他们竟然也有苦恼。孩子的苦恼,就是被父母密封在家里,不能自由自在地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因为,父母担心孩子会感染其他孩子的坏习惯,更害怕孩子远离自己视线之后遭遇不可预测的危险。

不可否认,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但是,如果父母阻止了孩子的交往活动,对他的危害更大。所以,父母应该在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把孩子推出家门,鼓励他多与其他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