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父母教孩子负责,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日本父母教孩子负责,从小培养社交礼仪

【摘要】:由此,绘里香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当时父母教导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学习社交礼仪。这样一来,孩子的社交礼仪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待客人离开之后,日本父母会及时评价孩子的表现,肯定他的好表现,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待客能力。由于在家比较自由,孩子会充满信心,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日本父母会在家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孩子就被身边无所不能的成年人包围住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乖孩子,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

可是,人类是群居动物,不管孩子在家中如何受宠,他早晚有一天会走出家门,与别人打交道。这时父母的焦虑通常会成倍增加,因为他们发现,这个他们好好保护的小宝贝,竟然不会社交礼仪!他不愿意跟熟人打招呼,拒绝向人问好;他拒绝与其他孩子分享,还伸手打人;他害羞、认生、自私、没有礼貌……

孩子的社交活动是从他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的,而父母就是他的首任社交对象。一般而言,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模式,通常会先在父母身上得到演练,因此父母如何跟孩子打交道,那么孩子就会怎样跟其他人打交道;父母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冲突,那么孩子就会怎样处理他和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是孩子社交行为的模板,更是他社交能力的训练师。

日本父母非常注重教孩子体会他人的情绪、接纳他人的行为、认可他人的存在。可以说,日本父母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交行为模板,更是一位优秀的社交能力训练师。

上原忠信是一个可爱的日本小男孩,今年7岁了。按理来说,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上原绘里香看到这样一个儿子却有些发愁,因为她发现儿子竟然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一次,有客人来了家里,忠信对客人态度十分冷漠,好像不欢迎客人似的。和客人打了招呼之后,就一个人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直到客人离开之后才出来。期间,客人还曾问过忠信,绘里香为儿子有这样的表现而感到很尴尬。

客人走后,绘里香陷入了沉思,她想:“我应该怎样教儿子接待客人呢?我又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呢?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学习这些,长大后再学可能就晚了吧。”

由此,绘里香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当时父母教导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学习社交礼仪。那个时候,父母教他们的不仅仅是“谢谢”和“请”等礼节,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成为善谈的人。直到看到儿子的表现,绘里香才知道父母这样做是有目的的。

绘里香记得,每当父母举行晚会或者聚会的时候,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在开始的头几个小时都会在场,而且每个人都有任务。有的时候需要和父母一起迎接客人,并说:“您好!我帮您拿大衣好吗?我会把它放在客厅里。”另外几人的任务包括把寿司和茶水递给客人,或者把用过的杯子收走。

绘里香的父亲说这些都是他故意安排的,他说:“如果让孩子们充当一个角色,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有拘束感了,这样父母很容易就能把孩子们吸收到对话中去。”同时,绘里香也学会了,与人对话的时候要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现在,绘里香打算用同样的方式来教导忠信。绘里香希望他对别人的生活表现出兴趣,并给人讲关于身边的人的有趣故事,督促他向这些人提出问题。

一次家庭婚礼上,绘里香告诉忠信说有3个在场的亲戚刚刚做了一件有趣的事。“你知道藤原姑姑一家三口最近徒步穿过苏格兰吗?”绘里香悄悄地对儿子说,“你为什么不去问一问他们旅行的情况呢?”

接着,绘里香远远地看着忠信走到那3个人身边。“嗨,忠信,你好!”藤原夫人说。“你好!”忠信回答,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说,“姑姑,我听说你们一家前一段时间去苏格兰旅行了!玩得怎么样啊?”

藤原夫妇显然因忠信的热情和兴趣而大吃一惊,随后他们开始给忠信讲旅行途中的各种奇遇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不一会儿,其他孩子也凑了去。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让他们惊得睁大了眼睛。(www.chuimin.cn)

绘里香除了教儿子说“请”和“谢谢”以外,还教他对自己周围的人感兴趣。如果有人从大阪到他们家来,绘里香就拿出地图给忠信看,指出大阪的位置,并介绍一些那里的情况,从而引起他的兴趣。要是绘里香带着忠信和一个信神道教的同事一起旅行,她就会给儿子讲有关神道教的知识,结果儿子的头脑里装满了问题。

绘里香的母亲说,当初之所以会嫁给现在的丈夫,是因为在她眼里,丈夫是一个伟大的人。很明显,绘里香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每一个人都很感兴趣。要是他刚刚坐火车回来,他经常对接站的人说:“你们知道我在火车上遇到谁了吗?”接下来,他就开始讲糕点师、木匠或者肉贩子。

现在,绘里香也这样教儿子接收周围人的故事,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日本父母特别擅长利用招待客人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社会礼仪。比如,绘里香的父母利用晚会或者聚会的时机,让孩子充当某一个角色,与别人进行对话,并在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一来,孩子的社交礼仪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客人来之前,日本父母会告诉孩子,什么人什么时间要来,来干什么,客人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如何称呼对方,以便让孩子有心理准备。而且,日本父母在做接待客人的准备工作的时候,也会让孩子参与其中,比如让他为小客人准备玩具、图书,或者准备糖果、点心、饮料等,和孩子一起创造迎接客人到来的气氛。

除了身教以外,日本父母还十分注重口头教育。比如,客人来了时,日本父母会提醒孩子热情地打招呼,并请客人坐下,拿点心请客人吃。尤其是在招待小客人时,除了拿糖果、点心、图书、玩具以外,还可以请小客人参观自己的房间或者游戏角等。日本父母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必要的时候还会提供词语,以此来帮助孩子提问或回答。倘若孩子有美术、弹钢琴等特长,日本父母还会鼓励孩子为客人表演。

在招待客人一事上,日本父母通常不会逼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而会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行事。因为如果非要胆小怯弱的孩子去跟客人交谈,只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怯弱。日本父母知道,2~3岁的孩子在社交场合往往会感到不自在,跟别人不常见面,又不是很了解对方,所以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日本父母会给予孩子帮助和指导,尽量使孩子主动开口说话。

有的孩子总是“人来疯”,在家里来了客人时,好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客人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孩子,日本父母不会当着客人的面训斥或者责骂他,而是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让他暂时离开,等他冷静下来以后再跟大家在一起。待客人离开之后,日本父母会及时评价孩子的表现,肯定他的好表现,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待客能力。

由于在家比较自由,孩子会充满信心,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日本父母会在家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日本父母充当乘客,孩子充当售票员,进行乘公共汽车的游戏。倘若孩子迟疑不决,日本父母会交换角色,或者换另外一种角色游戏。日常生活中,日本父母会向孩子提出各种日常问题,如“我们要出门,你想穿红衣服,还是花衣服呢?”或者“你的玩具娃娃叫什么名字啊?”并鼓励孩子回答问题。

此外,日本父母还会给孩子提供学习社交的机会,比如,带孩子拜访亲戚朋友时进行问候,去商店买东西时和售货员交谈,在家中招待客人,去公园玩时和别的父母打招呼等。日本父母总会抓住一切机会,因势利导,培养孩子交往的主动性,提高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礼仪教育并非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社交礼仪教育,有助于他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果孩子不懂社交礼仪,不讲究社交礼仪,那么在一定的情境下,就会因为失礼而出丑,进而影响他的个人形象和交际效果。

拥有好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孩子日后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上,而自信地与人交往会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并认知世界。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尽快长大,那么现在就给人插上成熟的翅膀,教他学习社交礼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