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父母教孩子餐桌礼仪,培养责任心

日本父母教孩子餐桌礼仪,培养责任心

【摘要】:为避免这种情况,张敏在生下女儿乐乐后,一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教育她懂礼仪,守规矩。几乎所有日本家长都认为,要想让孩子养成守规矩、懂礼仪的习惯,就要从孩子最常接触到的餐桌开始。“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呢。即便是在家里,也应该让孩子多注意餐桌上的礼仪。事实上,当你对孩子要求的次数多了,就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潜意识,他们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并且愿意遵守规矩!”

中国可以称得上是“礼仪之邦”,然而在餐桌礼仪方面,做得却远远不够。在中国父母看来,孩子小时候不懂事是正常的,等长大后自然就会懂得,尤其是在吃饭问题上,只要孩子能吃饱吃好,不耽误长身体,父母就很满足了,根本想不到去教孩子餐桌礼仪。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很多小事儿累计起来就是大事儿,很多礼仪小时候不学,大了更不可能学会,尤其是一些餐桌礼仪,如果小时候不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对于这件事,日本父母的看法与中国父母截然不同,他们认为,想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有礼貌、守规矩,必须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进行教育,并潜移默化地在教育中帮孩子成长,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一夜之间明白所有的事情。

曾在日本上过研究生张敏深知国内父母对孩子的骄纵,有些孩子吃顿饭甚至都要家长“求爷爷、告奶奶”,哄半天才能吃一口。为避免这种情况,张敏在生下女儿乐乐后,一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教育她懂礼仪,守规矩。

这样做的成果很不错,乐乐将近1岁时就可以做到吃饭时不哭不闹,妈妈给她什么就吃什么了。为此,张敏很开心。但她的喜悦之感,在拜访自己老同学时却消失了。

木村是张敏的大学同学,为感谢张敏帮他完成一个困难的课题研究,木村在家里设宴请张敏一家吃饭。木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3岁,小女儿正好和乐乐的年龄差不多,只有1岁多。

去木村家的路上,张敏跟老公说:“不知木村家里两个孩子,平时吃饭会不会很操心呢!”老公笑笑说:“你看看就知道了。”

当张敏和老公到了木村家门口,木村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站在门口列队欢迎,让张敏感到惊讶的是,木村家的两个孩子表现得非常懂事,不仅能大大方方地用中文向张敏说“你好”,并且在他们进屋后,还热情地给张敏和老公搬椅子、拿水果。和木村的两个孩子相比,乐乐显得有些“怯场”,从他们手中接过水果时,甚至连一句最基本的“谢谢”都没有说。

“这两个孩子都这么懂事,你们平时是怎么培养的?”聊天的过程中,张敏向木村的夫人请教道。

“哦,谢谢夸奖!在我们日本,孩子不懂礼貌,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和木村从孩子出生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礼仪,套用一句你们中国人的话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木村夫人笑着说。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呢?”

“举个例子吧,孩子们在一块玩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谦让;出门拜访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怎么样向主人问好……当然,我们一开始教孩子学习礼仪是从餐桌礼仪开始的。”木村夫人用手指了指餐桌。

这时擅长厨艺的木村已将午饭准备好,马上就要开饭了。当食物端上餐桌时,张敏看见那个只有1岁大的孩子自己搬来了椅子,在3岁多的哥哥的帮助之下坐到了椅子上,她的面前摆着一个小盘子,里面装着一些食物。

“孩子还这么小,自己能吃饭吗?”张敏暗自想着。她发现,尽管1岁大的女孩儿还不能熟练地用餐具吃饭,有时候甚至是在用手抓,但的的确确是在自己吃饭,而不是让爸爸妈妈喂饭。吃饭过程中,还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要这个要那个。当爸爸妈妈将食物放进她前面的餐盘里的时候,她总是微笑着对爸爸妈妈说“谢谢”。

而3岁大的哥哥,早就自己坐在餐桌边,和大人们一起,用正式的餐具吃饭。吃饭的过程中,木村夫妇还不断告诉孩子们,餐具该怎么样使用,吃饭时嘴里不能发出声音、腿不能乱动,更不能发出古怪的声响等等。

看到木村家的两个孩子,张敏才意识到,自己对乐乐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回去一定要更加用心才是。

在日本,礼仪被看作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要是一个人的礼仪知识不够好、品德不佳,即便他拥有再高的能力,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合作,想要成功根本是不可能的。

几乎所有日本家长都认为,要想让孩子养成守规矩、懂礼仪的习惯,就要从孩子最常接触到的餐桌开始。

在日本留学的万琳接受导师的邀请,到其家里做客,恰好导师的女儿9岁的美子和同龄的侄女静子都在家。

“万琳老师,准备吃饭!”

“好,马上就到!”

当万琳在餐桌前坐下来的时候,才发现静子与美子都没有落座呢。

“静子、美子,你们也赶紧过来吃饭吧!”万琳看见两个孩子还在忙前忙后地端菜,觉得十分不好意思。(www.chuimin.cn)

“没有关系的,万琳老师,您先稍坐一下,我们马上就好。”

等菜全部都摆上桌子的时候,静子与美子才开始落座。

“大家都不用客气,赶紧吃饭。尤其是万琳老师,入乡随俗,喜欢吃什么请自便。”静子客套地说道。

万琳看着餐桌上的菜,既有日本本土的风味,也有中国传统的菜色,看得她胃口大开,但万琳依然要求自己温文尔雅,注意吃相。她慢慢拿起自己的筷子,缓慢地伸向餐桌上那让人很有食欲的色拉。

“万琳老师,那就不客气了,先吃了。”静子向万琳客套后,也开始用餐。

“妈妈,那就不客气了,先吃了。”虽然是在自己家,美子也像静子一样彬彬有礼。

“她们一直都是这么客气吗?”日本的礼仪程度让万琳老师再一次大跌眼镜,因为在中国时,饭菜上齐,孩子们早就不客气地去抢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有的孩子还会很不礼貌地用手去抓,甚至有的父母干脆将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夹到孩子面前的餐盘里。

“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呢。即便是在家里,也应该让孩子多注意餐桌上的礼仪。事实上,当你对孩子要求的次数多了,就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潜意识,他们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并且愿意遵守规矩!”看万琳吃惊的样子,美子的妈妈解释道,“我们吃晚饭之后再详细地说这个问题吧,现在,马上吃饭。万琳老师,希望你下次还能来,到时候我让你尝一尝美子的厨艺。”

“啊?难道你想让美子去学厨师?”万琳有些吃惊地看着美子的妈妈。

“准确地说,我想让美子去学厨艺。在我们日本,有很多专门为孩子开设的厨师学校,主要是培养孩子独立、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厨师学校能学到很多的餐桌礼仪。”

“我们中国可没有针对孩子的这种培训班,倒是一些英语、奥数培训班的广告满街飞!”

不一会儿,所有人都吃得差不多了。两个孩子的餐盘里,吃得干干净净。静子的餐盘也是干干净净的。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到朋友家里做客,把自己餐盘里的东西吃干净,是对主人的尊重。

这顿饭吃了将近一个小时,整个过程中,两个孩子都非常安静,自己吃着饭,爸爸妈妈很少照顾他们,这让一直生活在中国的万琳大开眼界。这要是在中国,父母必须得等孩子吃完饭下了桌子,才能安安静静地吃顿饭。

中国和日本的距离仅仅是一海之隔,但两个国家的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可以算得上是天壤之别!这是因为日本人比较注重对孩子餐桌礼仪进行教育,更重视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有礼貌、不给其他人添麻烦的好习惯。

差不多到了6岁的时候,日本父母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礼仪了!在6岁之前,日本父母一般会教给孩子很多忠义献身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义务和责任。随后,就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在与父母同桌吃饭的时候,父母就要给孩子传授餐桌礼仪了,比如怎么喝粥,吃西餐有哪些重要的规则,当来客人的时候要如何与客人同桌吃饭,吃菜的先后顺序以及进餐时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怎么和客人进行交流,这些都会被一一告知。

日本人向来是很注重礼仪的,尤其是对“进餐礼仪”十分在意。在日本人的眼中,一个没有礼貌的孩子,不仅仅是没有修养的,同时也说明了缺乏家教,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以后,也是很难立足的,长大之后要想有所成就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日本,有的家庭要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的教育,还会请来专门的礼仪教师,教孩子相应的餐桌礼仪。所以,日本的孩子在差不多3岁的时候,就知道,当用餐的时候,应该像“绅士”一样有礼貌。

餐桌礼仪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孩子,还能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修养,相应的,也能够帮助父母减轻家务方面的负担,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你的孩子到了3岁之后,就可以开始培养餐桌礼仪了,很多父母在这时候都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家长只要从最简单的餐桌礼仪开始就可以,比如在吃饭的时候,邀请大家先到桌子前面来;其他人没有吃完的时候不允许离开桌子。另外,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用刻意要求孩子使用什么样的餐具,或者去讲解餐具应该怎样使用,只要家长正常使用餐具,孩子就一定能够学习到正确的使用方法。

孩子的餐桌礼仪,需要大人从生活小细节方面着手对孩子进行培养,餐桌礼仪是孩子学习礼仪的第一步,更是为以后的礼仪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开端。只有学好更多的规矩,好的习惯才会逐渐变成人格特质在孩子身上长久停留。

普普通通的一张餐桌,就成了日本人见缝插针的家教课堂。对于我们来说,不能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