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父母教孩子负责做好防止欺负

日本父母教孩子负责做好防止欺负

【摘要】:不少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欺负”其他人的行为,比如突然打旁边孩子一巴掌,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破坏游戏规则等。通常情况下,低龄孩子是不会故意使坏、欺负别人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别人妨碍到他,或者惹他不高兴,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引导就变得极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看到孩子欺负别人,可以严厉地批评他,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太过分,还可以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

三岁的林林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家里的“小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这让他越来越肆无忌惮,即使在外面,也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一起排队滑滑梯,林林滑了一次,觉得不过瘾,还想再玩儿一次,但后面有好多小朋友等着,他一把将排在后面的小华推到一边,又滑了一次。小华看林林又高又壮,也不敢吱声,安静地在后面继续排着队。

没想到林林还没玩儿够,小华刚要上前,林林又挤到了前面。老师看到后,过来问林林:“林林,你为什么不排队呢?”

林林说:“我想玩儿,就得让我先玩儿!”

“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在排队,而且小华已经让你多玩儿了一次,不能欺负其他小朋友哦!”老师温和地跟他商量,“去后面排队吧,很快就轮到你了!”听到老师这么说,林林不情愿地跑到了后面。

第二天林林奶奶送他上学,老师告诉林林奶奶他滑滑梯不排队的事情,奶奶不仅没有批评林林,还觉得是老师事儿多,晚上林林放学回来,奶奶还自豪地说:“我孙子真厉害,凡事肯争先,长大了肯定吃不了亏。”

在奶奶的纵容下,林林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和其他孩子玩儿的时候,不是推倒这个,就是抢了那个的玩具;在公园玩儿秋千的时候,不管上面有没有人,只要他去了,就会把秋千上的人赶走自己先玩儿。

这样的性格,让林林很快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因为没有小朋友敢和他在一起,这让他变得十分孤独。

不少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欺负”其他人的行为,比如突然打旁边孩子一巴掌,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破坏游戏规则等。对于这些行为,有些父母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这样了。

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欺负他人的坏毛病,长大后习惯成自然,会觉得谁都不怕,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欺负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还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通常情况下,低龄孩子是不会故意使坏、欺负别人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别人妨碍到他,或者惹他不高兴,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引导就变得极为重要。引导正确,孩子从此会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引导失当,孩子则会误入歧途。比如林林奶奶的这种引导,不仅会让孩子失去朋友,变成“孤家寡人”,还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样的情况在日本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日本父母认为,年纪小的孩子动手打人,完全是无意识的,但只要他有欺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无论是否故意,都必须加以制止,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只有从小让他牢记这一禁区,他才能拥有良好的品德。(www.chuimin.cn)

在山本小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玩开汽车游戏。江崎开着“汽车”把智子的“汽车”撞倒了。智子立刻大声对江崎说:“你不可以撞我的车!”江崎没有搭理智子,再一次发动了“袭击”。这时,智子对江崎大喊道:“听见没,你不能撞我的汽车!我真的要生气了!”江崎依然没有说话,他笑着叫山本一起对智子发动攻击。山本开始的时候还犹豫了一下,接着接受了江崎的“邀请”。于是,江崎和山本一起去撞智子的汽车。智子眼见自己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于是气愤地拉住山本的胳膊,闭着眼睛狠狠地咬了一口。这时正巧赶上智子的妈妈过来了,看见眼前的一幕,她急忙阻止:“智子,马上停止你现在的行为!”

听了妈妈的话,智子马上松开了山本,默默地低下了头。智子妈妈十分气愤地指着山本胳膊上两排整齐的小牙印,训斥智子:“智子,你怎么能咬其他的小朋友呢!”经过短暂的沉默,智子的妈妈接着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智子和山本都悄悄地低下了头,没人敢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智子妈妈又指着山本胳膊上的牙印对智子说:“你自己来瞧一瞧,你都把山本的胳膊咬破了。要是山本的妈妈看见多心疼呢!你来想想是不是,如果受伤的是你,你说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呢?”

智子低下了头,轻声细语地说:“是。”智子妈妈说:“这样想就对了。快对山本说‘对不起’。”智子揉搓着自己的手,一声不吭。妈妈又要求说:“快向山本道歉,说‘对不起’!”智子又停顿了一会儿,才对山本说:“对不起。”山本回答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和江崎合伙儿撞翻你的小汽车。”智子妈妈看两个孩子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是欣慰。温和地对智子说:“再也不能下口咬人,听见了吗?”智子点点头。“嗯,和山本一块玩吧!”

也许有人会说,看到孩子欺负别人,可以严厉地批评他,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太过分,还可以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其实,当孩子激烈地发脾气的时候,和他说过多的道理或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一通都是没有用的,这样的时刻,日本父母会给孩子一些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时间能够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当他冷静下来之后,父母再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所在,而且给孩子申辩的权利,并在孩子解释之后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引起的原因是其他孩子,日本父母就会引导孩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让他知道打人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好办法。

如果已经造成打人的后果,日本父母一定会带着孩子给被打的孩子道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打人。

要是一时之间,孩子的这个坏习惯难以改正,日本父母就会利用剥夺其他权利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限制,让孩子慢慢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不被大家喜欢的,只有不打人,小朋友们才愿意和你一起玩。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父母会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打人是错误的,有错就改才能得到父母的喜欢。

在日本父母眼中,孩子之间的交往,不是出现严重的冲突,他们是不会插手的。日本父母更相信孩子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更希望孩子能借此得到足够的锻炼。

只有这样,就算没有父母的照顾,孩子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当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也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给他们做参考。

日本父母在出面帮助孩子处理事情的时候,从不会强化孩子的痛苦。如此一来,孩子就不会感觉那么委屈,起争执的两方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父母坚持科学教育观念,相信你的小宝贝一定能改掉打人的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