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遗憾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教会孩子懂得取舍,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力,更具责任感,学会担当,想要的东西自己努力,想做的事情自己争取。因此,父母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孩子的“遗憾”,对其进行“遗憾教育”,以此来达到磨炼其耐力的目的。......
2024-04-16
在国内,许多父母都将厨房列为孩子的“禁区”。当好奇心强烈的孩子想要走进厨房看一看、摸一摸的时候,父母总是将他们拒之门外。因为,在父母看来,孩子应该有独立能力,但是不一定要学做饭。
赵小姐的女儿今年读小学四年级。赵小姐坦言,她从来没有让女儿进过厨房做家务。她这样说道:“别说女儿了,就连我自己都不会做饭。从小到大都是我妈妈做饭的。生了孩子以后,我们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妈妈不在家,没人做饭的时候,我就会带着女儿一起去饭店吃饭,感觉也没有什么。等我女儿长大以后,可能都是吃快餐了,谁还会亲自下厨啊?而且,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并不一定要人人都会做饭啊。”
在国内父母拒绝孩子进厨房的时候,日本的妈妈们早已掀起了一股“让小孩子走进厨房”的烹饪风潮。
在日本,有许多关于“厨房教育”的书籍、菜谱以及光盘。不仅如此,“厨房育儿”以及“儿童烹饪”早已成为日本家庭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的智能,增长他们的学习能力,许多日本妈妈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去“烹调学校”学习烹饪。孩子们戴上小袖套,穿上小围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淘米、洗菜、切菜等各种技巧,甚至就连不能用肥皂清洗小海贝,切完生肉以后如果还要切熟食要选择另一个切菜板,以及如何在打鸡蛋的时候不将蛋壳掉进碗里等各种细节,也要一一学习。
在日本妈妈看来,对3岁的孩子而言,“厨房教育”十分重要。因为这时的孩子有着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他们希望有一个更大的独立活动的范围,而且他们也愿意独立做新的事情。
此外,3岁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让他们学习择菜、洗菜、淘米,甚至学习炒菜、煲汤,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以及安全感,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被依靠、被依赖的。
福田有美子的儿子上幼儿园时就已经经过专门的烹饪培训,现在已经有5年的厨龄,不仅能做出生鱼片、天麸罗、素烧、寿司等一些家常菜,甚至还能做出几道中国菜,比如宫保鸡丁。
有美子在儿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学习洗碗——事实上是允许他玩水。有的时候,儿子磨磨蹭蹭,因为水实在是太好玩儿了,即便是衣袖都弄湿了、玩脏了,他也很开心。
有人曾经问过福田有美子:“孩子把衣服玩湿了、玩脏了,你会不会责骂孩子?”
有美子笑着答道:“为什么要责骂呢?当孩子玩儿够了,我再跟他一起去泡澡,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游戏吗?”
当然,有美子并不是随意让儿子在厨房里玩耍,而是看了关于“厨房教育”方面的图书,也曾带着儿子一起去幼儿园开办的“烹饪实习”课里见习。早在儿子3岁的时候,她就开始让儿子烹饪。在烹饪之前,她就把食物的营养、厨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菜刀与火的危险性等问题,对儿子进行一一说明。而且,在整个烹饪的过程中,只要不危及人身安全,有美子都会让儿子做主。
有美子说,厨房育儿的很多益处已经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彰显。以前,她的儿子性格十分内向,对她有很强的依赖,可现在不一样了,儿子变得开朗、积极、主动,而且在学校里交了许多好朋友,跟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www.chuimin.cn)
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自从儿子进入小学以后,变得越来越懂事,不仅会帮她分担家务,每到星期天的时候,还会为她和丈夫做上一顿饭。虽然只是普通的一顿饭,但足以安慰父母之心了。
从有美子“厨房育儿”来看,“儿童烹饪”的确是好处多多。会做饭的孩子除了变得更独立、更有安全感以外,还能在厨房里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比如,孩子从小与菜刀、火等危险的东西打交道,可以让他的手脚变得更加灵活,促进智能的发育;还可以让他学习数数、认识颜色,体验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儿童烹饪”有利于让孩子感受到“享受必须靠辛苦才能换来”。如若不然,孩子极易形成好逸恶劳的性格,养成动辄就去饭店“撮一顿”的习惯,如此一来,孩子永远不知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
“儿童烹饪”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在有效的时间里,孩子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在此期间,有交流,有合作,利于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有美子与儿子关系好,离不开“儿童烹饪”在当中所起的作用。
“儿童烹饪”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从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厨房育儿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不过,虽然厨房育儿好处多多,但是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日本,妈妈们在让孩子进厨房帮忙之前,往往会和他们约法三章,比如,做饭之前必须洗手,禁止在厨房里乱跑,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菜刀或者接触火。
学习烹调并不一定要将地点设在厨房,日本妈妈们通常会选择一个大大的饭桌,将各种烹调使用材料摆在上面,有利于妈妈在旁辅助。她们在孩子初次接触烹饪的时候,不会让孩子使用菜刀、火等危险物品,往往是由拌菜类、三明治、饭团子等开始。当孩子喜欢上烹饪,且对各种材料有了一定的操控能力的时候,才会让他们使用刀具、炉子。
当然,日本妈妈们还会专门为孩子准备一套合身的围裙,准备一个脚踏台,以使孩子的身高与炉台相匹配。由于大人用的刀,刀把过粗,因此她们还会为孩子准备一把小一点儿的菜刀,或者一把不怎么锋利的刀。
日本妈妈不会要求孩子一下子成为大厨,她们会先让孩子从煮菜开始学习,接着再让孩子学习炖、炒、烤等各种烹饪方法,循序渐进。
最后,她们还会让孩子一同参与打扫、洗碗筷等各种收尾工作,以使孩子养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厨房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好课堂。这个课堂里,日本妈妈们以鼓励为主,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的动手及自理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
切莫小看做家事,做家事。尤其是进入厨房帮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让孩子从小为“入得厨房,出得厅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关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的文章
由此可见,“遗憾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教会孩子懂得取舍,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力,更具责任感,学会担当,想要的东西自己努力,想做的事情自己争取。因此,父母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孩子的“遗憾”,对其进行“遗憾教育”,以此来达到磨炼其耐力的目的。......
2024-04-16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而友好的,没有高低与贵贱的分别,所以,日本父母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别人友好地相处,就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尤其是当孩子正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这最益于培养孩子谦让的好习惯。日本父母教子有方,当他们在教育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总是......
2024-04-16
为避免这种情况,张敏在生下女儿乐乐后,一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教育她懂礼仪,守规矩。几乎所有日本家长都认为,要想让孩子养成守规矩、懂礼仪的习惯,就要从孩子最常接触到的餐桌开始。“没有规矩,怎能成方圆呢。即便是在家里,也应该让孩子多注意餐桌上的礼仪。事实上,当你对孩子要求的次数多了,就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潜意识,他们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并且愿意遵守规矩!”......
2024-04-16
其实,榜样,尤其是父母这一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榜样,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标准。有一个正面、向上的好榜样,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好孩子!日本父母认为,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会将父母作为模仿的对象。父母要想让孩子有好修养,首先父母就应该具备这种修养。父母榜样的力量,对孩子来说有着强有力的感染作用。......
2024-04-16
据调查,在中国,70%的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就不会再养宠物,因为他们认为宠物会危害孩子的健康。当孩子提出想要养某个宠物的时候,日本父母就会带着孩子去宠物商店,并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年龄挑选宠物。日本父母一致认为,责任感是上天给予孩子的特殊营养,责任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成才。日本的父母通常是非常严厉的,他们允许孩子犯错误,却不能容许孩子没有责任感。......
2024-04-16
在中国,当父母知道孩子参与打架事件后,通常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处理打架后的解决事宜,而是抓住孩子打架这件事情不放,不问青红皂白,主观判断孩子的对错。更有一些父母对待孩子打架这件事情表现得过于偏激,认为只要参与打架就是不对的,于是无心问原因,直接对孩子进行谩骂,甚至是体罚,用“最直接”的方式将孩子的打架行为遏制住。在日本,倘若孩子之间的冲突较为严重,父母都会及时制止,尽量避免双方的肉体伤害。......
2024-04-16
在家里,日本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在学校里,日本老师教育孩子“要诚实”;在公司里,“以诚实为本”是普遍的经营理念。按理说,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要受罚。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敢于将事情和盘托出,不但不会遭到责备,还会因为诚实而受到表扬。在孩子说谎的问题上,日本父母赏罚分明,从而让孩子从小就在心中树立起“以诚实为本”的信念。......
2024-04-16
在“拼养”的过程中,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只要没有威胁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日本妈妈绝不会出手,而是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集体意识。对此,中国的年轻妈妈不如试着与其他妈妈结成同盟,省力、省时、省神的同时,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培养他的集体意识。“拼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可以使父母省时又省力,但这并不表示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关爱了。......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