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父母拒绝孩子进厨房的时候,日本的妈妈们早已掀起了一股“让小孩子走进厨房”的烹饪风潮。在日本妈妈看来,对3岁的孩子而言,“厨房教育”十分重要。有美子说,厨房育儿的很多益处已经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彰显。在日本,妈妈们在让孩子进厨房帮忙之前,往往会和他们约法三章,比如,做饭之前必须洗手,禁止在厨房里乱跑,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菜刀或者接触火。......
2024-04-15
张雅是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妈妈。5年前,她来到日本留学,在一家西餐厅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日本老公。张雅结婚有了孩子后,便像很多日本女人一样,当起了全职妈妈。
有一次,张雅的儿子因为不小心摔下楼梯,被医生诊断为骨折,得住院几天。由于晚上不能陪床,张雅不得不离开。第二天一早,病房的门一开,她便跑进来看儿子。儿子已醒了,正坐在自己的小床上,面前摆放着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满了早饭。早饭的量虽不大,但种类多,营养均衡。
儿子当时呆呆地坐在病床上,望着眼前的早饭不知所措。他向来是由妈妈喂饭,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自己吃饭。张雅看到了很气愤,直接问护士:“为什么没有人喂我的孩子吃饭?他才只有1岁多。”
面对张雅的愤怒,护士倒没有生气,而是用一种很疑惑的口吻问道:“1岁多的孩子应该会自己吃饭,左边床上的孩子比您的孩子还要小上1个多月。”
左边床上的小孩子正在用手抓着吃饭,吃得满脸都是面包屑。
见张雅愣了一下,护士又说道:“我刚刚一直在观察您的孩子,感到很奇怪,吃饭应是人的本能,他怎么不会?”
张雅说道:“在家里,我一直都是在喂他吃饭,从来没想过要让他自己吃。”
护士这时微笑了起来,说道:“您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学着吃饭。”说着,她很客气地将张雅请出了病房,带她进了监控室。
在监控室里,张雅看到自己的儿子见妈妈离开后,顿时惊慌失措,然后又看了看身边几个吃得正香的小孩子,眼睛里充满了泪水。隔了几分钟,也许是饿得受不了了,儿子也学着那几个小孩子,用手抓起了面包,往嘴里塞;吃完后,又喝牛奶,再吃水果切片和鸡蛋……儿子吃得满嘴脏污,面包屑还落了满身,显得狼狈不堪。
“您看到了吧,”护士的嘴角绽出了笑意,“他其实是会吃饭的。”(www.chuimin.cn)
出院后,张雅的儿子就开始自己吃饭了,他在家里挥舞着小勺子,舀着吃饭,吃得不亦乐乎。
中国同学聚会时,张雅对几个同学说起了这事,其中一个在日本生活了10年,已有了两个孩子的女同学感叹万分,她说道:“几年前,我刚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出于疼爱,便坚持给他喂饭,有时为了让他多吃一口,我还端着碗跟在他屁股后面追。现在儿子进了幼儿园,吃饭慢、不爱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他的碗里的饭还有一大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日本妈妈都是让孩子从小自己吃饭,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他们吃得更香。后来,我的小女儿出生,我就放手让她自己吃,她在8个月左右就能拿着小勺子喝粥了,小餐桌还被她弄得一塌糊涂。待她大一点后,与大儿子相比,她特别爱吃饭,哪怕有时想赖床,可一听到说要吃饭了,就立刻从床上跳起来了……”
大家听到这里,不禁都笑了起来。
日本妈妈们一向都习惯让自己的孩子早点儿学会吃饭。她们认为,只要孩子会坐,或者有了想自己吃饭的愿望,就要把他们放在小孩专用的小餐桌旁,让他们自己来吃饭。她们不怕小餐桌被弄得一团糟,也不怕孩子身上满是汤汤水水,只要孩子自己肯吃饭就好。看到孩子兴高采烈地吃饭,她们的脸上便露出满意而愉悦的笑容。
这种情景在国内大概是不可想象的吧。国内现在盛行“6+1”养育模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加上爸爸妈妈全都围着一个小孩子转,要是孩子不肯吃饭,那可愁坏了这些长辈们。不要说捧着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追,就是用送礼物、满足孩子愿望等方式也非要让孩子吃饭不可。但这样做的结果非但让孩子变得不爱吃饭,还让他们变得“嚣张跋扈”,与长辈们“谈条件”,让吃饭“变了质”。
再看日本的教育,虽然让孩子几个月大时就自己吃饭,显得“残酷”、“狠心”,可恰恰就是这种“冷酷”培养了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在日本妈妈看来,让孩子自己吃饭,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第一步,对他们今后的性格培养也有积极影响。
日本认为儿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因而极为注重儿童教育。日本人重视培养儿童的坚韧、独立、自主等精神,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将来才能成为日本社会需要的人。
坚韧不拔、独立自强是日本人比较突出的性格。日本人认为,这一性格来自于婴幼儿时的早期教育,他们认为成功不是能力的结果,而是努力的结果,因此尤为注重培养幼儿的上进精神和拼搏精神。他们要求1岁的儿童能建立独立的信心,2岁的幼儿能成为坚强的人,3岁的幼儿则能具有自信心与社会性。由此看来,日本妈妈们让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学着自己吃饭也不是件稀奇的事了。
有关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的文章
在国内父母拒绝孩子进厨房的时候,日本的妈妈们早已掀起了一股“让小孩子走进厨房”的烹饪风潮。在日本妈妈看来,对3岁的孩子而言,“厨房教育”十分重要。有美子说,厨房育儿的很多益处已经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彰显。在日本,妈妈们在让孩子进厨房帮忙之前,往往会和他们约法三章,比如,做饭之前必须洗手,禁止在厨房里乱跑,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菜刀或者接触火。......
2024-04-15
在“拼养”的过程中,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只要没有威胁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日本妈妈绝不会出手,而是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集体意识。对此,中国的年轻妈妈不如试着与其他妈妈结成同盟,省力、省时、省神的同时,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培养他的集体意识。“拼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可以使父母省时又省力,但这并不表示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关爱了。......
2024-04-16
在中国,当父母知道孩子参与打架事件后,通常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处理打架后的解决事宜,而是抓住孩子打架这件事情不放,不问青红皂白,主观判断孩子的对错。更有一些父母对待孩子打架这件事情表现得过于偏激,认为只要参与打架就是不对的,于是无心问原因,直接对孩子进行谩骂,甚至是体罚,用“最直接”的方式将孩子的打架行为遏制住。在日本,倘若孩子之间的冲突较为严重,父母都会及时制止,尽量避免双方的肉体伤害。......
2024-04-16
基于以上认识,小次郎希望通过模仿,来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小次郎相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会充满不断克服困难的快感,在其求知欲得到激发的同时,潜能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另外,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照搬照抄,如果一味复制别人的东西,最终会埋葬了孩子的创造潜力。所以,中国父母应该摒弃“模仿是可耻”这一原则,在模仿的基础之上,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发掘他的创造潜力。......
2024-04-16
由此可见,“遗憾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教会孩子懂得取舍,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力,更具责任感,学会担当,想要的东西自己努力,想做的事情自己争取。因此,父母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孩子的“遗憾”,对其进行“遗憾教育”,以此来达到磨炼其耐力的目的。......
2024-04-16
由此,绘里香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当时父母教导她和其他兄弟姐妹学习社交礼仪。这样一来,孩子的社交礼仪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待客人离开之后,日本父母会及时评价孩子的表现,肯定他的好表现,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待客能力。由于在家比较自由,孩子会充满信心,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日本父母会在家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
2024-04-16
事实上,在日本父母看来,孩子的这些不恰当的行为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正的。在日本人看来,将食物吃光不仅仅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高素质的最好表现。这些对孩子爱惜粮食的观念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事实上,要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观念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荣泽的爸爸采用的联想式的教育方法就是值得学习的一种。......
2024-04-16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而友好的,没有高低与贵贱的分别,所以,日本父母认为,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别人友好地相处,就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尤其是当孩子正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这最益于培养孩子谦让的好习惯。日本父母教子有方,当他们在教育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总是......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