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但是产业结构中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兰州市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特别是资源加工型占主导地位,轻重工业比例长期以来维持在2∶8左右。兰州市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企业仅为3家,上10亿元的企业为39个。......
2023-11-04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选择
一、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区域产业部门的分类、区域产业部门的结构演化,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各个产业部门的成长规律,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不同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大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
在实际应用中,三次产业分类法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它们多从本国实际出发来划分具体范围。
1.第一产业
它又称第一次产业、第一部门。它是对自然界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收集和初步加工的部门。通常是指生产工业原料或生产不需经深度加工即可消费的产品部门。
一般而言,第一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矿业。
2.第二产业
它又称第二次产业、第二部门。它是对第一产业产品进行加工创造或精炼的部门。第二产业最初仅包括制造业,以后各国结合各自情况,对其所包含的范围做过一些调整。
我国规定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建筑业等。
3.第三产业
它又称第三次产业、第三部门。它是指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部门。
我国统计局规定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下列四大部门: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业、科研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二)产业功能分类法
按照各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分类,可以将区域的全部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产业和基础结构。
1.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区域产业部门结构中的核心和骨架产业。它决定着某个区域在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而言,不同区域其主导产业也是不同的。例如,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优越,煤炭、能源为其主导产业;辽宁省煤铁资源丰富,为典型的煤铁复合体型省份,黑色冶金为其主导产业;江苏省农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所以轻工和机电为其主导产业。
2.协作配套产业
协作配套产业,它是指围绕着主导产业而发展起来的相关的辅助产业部门。
一般可以分为后向关联产业、前向关联产业和侧向关联产业。
后向关联产业,又称上游产业,它是指由于主导产业的“上”行联系而形成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主要是为主导产业部门提供基础性服务的。
前向关联产业,又称下游产业,它是指利用主导产业的产品作原料或者加工利用“三废”所形成的部门。
侧向关联产业与主导产业部门无直接联系,它是指以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要为目的的部门。但是,由于其参与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对主导产业部门有间接影响。
3.基础结构
基础结构,是指为上述基本的生产部门和保证生活供应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体。
它主要包括生产性基础结构、生活性基础结构和社会性基础结构三部分。
(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出现的。
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密集程度和所占比例。据此可以把社会生产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投资较少、资本有机构成低而所需劳动力较多的部门。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而所需劳动力较少的部门。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机械化、自动化、知识人才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即“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创汇”的产业。
这一分类对于反映不同技术水平、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经济优势,对社会资源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演变,而且这种结构演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西方一些经济学者和专家,如配第、克拉克、库茨涅兹、霍夫曼等,都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行过研究,并作出了较大贡献。
下面通过介绍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来认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他的名著《政治算术》中就指出:“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在经济发展中,这种不同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
科林·克拉克对此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他的研究是在下面三个前提下进行的:
(1)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这种时间序列是与不断提高着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对应的。
(2)使用了劳动力这一指标,考察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3)以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为基本框架。
根据上述这三点,克拉克搜集和整理了若干国家按照年代的推移,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移动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配第—克拉克定理”。
(二)库茨涅兹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库茨涅兹在配第和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他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大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了分析,把产业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
首先,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与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相对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其次,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最后,服务业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空间同步。
(三)霍夫曼定理——工业结构重工业化
霍夫曼是第一个对工业结构重工业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就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即所谓的“霍夫曼比例”。
用公式可表示为: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定理,是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用表10-1表示。
表10-1 霍夫曼工业阶段指标
在表10-1中,以霍夫曼比例数值的5左右、2.5左右、1左右和1以下为依据,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www.chuimin.cn)
在工业化的第二阶段,与消费资料工业相比,资本资料工业获得较快的发展,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显然还比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得多。
在工业化的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达到了大致相当的状况。
在工业化的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三、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二重结构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量上讲,它是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
二是从质上讲,它是指在产业结构中,—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另一方则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二重结构的主要表现是:
(1)从劳动力市场状况看,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劳动力市场。一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二是为中小加工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文化低、技术低的中老年。
(2)从企业规模构成看,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用几百人、几千人的大企业;另—极是劳动力人数很少的小企业。前者占企业总数的比重极小,后者占的比重特大。这两极在工资待遇、劳动时间、技术装备、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
这种二重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方经济不能与中央企业有机协作,不能为中央企业提供扎根、开花、结果的必要土壤。
第二,区域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薄弱,地方财政受中央企业“上划”“下放”的影响特别明显。
第三,就地消化中央企业留下的原材料的能力差。
第四,技术力量富裕和技术力量贫乏的地区、企业之间,难以形成技术辐射和扩散机制。这严重影响了技术的横向转移和组合,技术开发成果难以被地方经济接受利用,导致整个地区的综合技术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促进速度、效益更高一级产业结构的推进。
实践中,在改造二重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理论,其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1.动态比较费用论
日本经济学家提出了“动态比较费用论”。该理论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从某一时点看(即静态看),在国际贸易中一时处于劣势的产业,从发展眼光看,却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业。关键是对那些发展有潜力、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采取扶持政策。通过政府的扶持和保护,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这些产业可以发展成为一国有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2.雁行形态说
在经济技术还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问题。日本经济学家提出了“雁行形态说”,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应该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这个进展过程,在图10-1上像三只大雁在飞翔。
图10-1 产业结构雁行形态
第一只雁是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这就是雁行形态的基本模型。
3.产品循环说
该学说是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发点的。
第一个过程,新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直至饱和;
第二个过程,产品出口到国外,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个过程,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出现了资本和技术与当地廉价劳动力及其他资源的结合,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
第四个过程,国外生产能力的形成,又会使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使得原先开发这种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这种产品的生产而转向更新的产品开发。
4.非平衡增长论
该理论认为,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应选择好带头的先导产业——战略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发展。以先导产业——战略产业的优先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战略产业选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我们将在下一部分具体介绍。
5.相关分析法
产业结构的演进,既是产业系统内部结构的相互调节,又是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其复杂的内在机制,就需要采用相关分析法来揭示产业间的关联性以及产业结构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
也就是说,研究产业结构,不仅要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动态关系,还要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变动的相关性。
四、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区域主导产业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作为全国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为全国劳动地域分工起着重大作用;二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能够通过关联效应对区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四个基准:
1.产业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这里的生产率是指全要素生产率,即产出对全部投入要素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所以,按生产率上升率选择主导产业,其实质就是选择那些技术进步最快、产品附加值最高的产业做主导产业。
2.产业关联基准
在产业关联链中,存在着一些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关联系数较大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首先发展那些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以此为主导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判断。
3.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示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赖程度。对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业,其需求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而对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的产业,其需求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
显然,如果选择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则该产业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4.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过密环境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考虑到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稳定劳动场所的产业。
总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或以开发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为主,或以发挥区域内资金优势,或以利用区域内人才与技术的优势等等。另外,选择怎样的主导产业,应考虑到区域本身的优势所在,还应考虑全国其他地方类似产业的基本情况,并对此作深入的对比分析,以利于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二)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主导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正确选择并努力发展主导产业是每个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应注意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只有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的主导产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主导产业的产品至少在全国应该是一流的,不论经济效益指标和还是技术指标都应该是最好的。
2.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及时获得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信息,需要不断的实现创新和产品换代,需要多方面跨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而这一切中小企业难以胜任。只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集团,才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技术动态,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从而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3.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幼小先导产业,为未来主导产业的升级和更替做准备
主导产业既然是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那么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主导产业逐步升级扩散,要求压缩已有的技术层次较低的主导产业。
但要注意,当新兴主导产业还不成熟,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时,政府应给以大力支持,以免下一轮产业结构升级受阻。
有关新编经济学基础的文章
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但是产业结构中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兰州市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特别是资源加工型占主导地位,轻重工业比例长期以来维持在2∶8左右。兰州市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企业仅为3家,上10亿元的企业为39个。......
2023-11-04
“十二五”时期,加快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使命感与危机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陕西经济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三)强化自主创新,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与培植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3-11-28
第二十章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一节产业结构存量调整与供给增长如果我们把产业结构存量调整看作是实现供给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地实现产业结构存量调整是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③该项研究认为,工业化实质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目标是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优先轻工业发展可能会产生产业轻型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冲突。......
2023-12-02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正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拟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政策。上述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对于陕西这个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新兴产业正在起步的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无疑仍然是严峻的挑战。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要素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竞争加剧,给陕西新兴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带来严峻的挑战。......
2023-11-28
该运行方式下市场机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机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由过去的行政行为的附属转变为以价格、利润、工资为导向的自主选择行为,政府无法直接调控投资运行。......
2023-11-0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从消费性城市转变为现在的工业性城市,产业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兰州的产业结构演变轨迹与一般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并不相符合。1979—2000年,兰州产业结构再次发生重大调整,是城市组团之间及组团内部的填充阶段。2011年—2013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接近并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稳定的发展趋势。图4-3兰州市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演变......
2023-11-04
总体来看,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靠后,经济发展增速相对较快。各乡镇和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明显,区域分工不清晰,缺乏整体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存在趋同的现象。......
2023-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