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湖南省委接受了毛泽东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正确主张,同意此次暴动“用CP名义来号召”。此外,就暴动区域而言,中央与湖南省委也存在分歧。根据中央原定计划,湖南的秋收暴动应在全省发动。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发动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部队被迫向浏阳......
2024-04-07
第二节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列宁对爱国主义下了一个简明而经典的定义:“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群众的热爱之中,而且突出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方志敏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难关头,他大声疾呼:“大家去救母亲啊,无论如何,不能让母亲死亡啊!”“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面对敌人的屠刀,他大义凛然地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他在《死——一个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一文中说:“我真诚爱着我的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我有一天的生命,我就应该为他们工作一天。”充分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宁都武装起义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壮举,广大官兵在起义胜利后,即呼吁国民党军“不为地主资产阶级打仗,而为解放全中国几万万被压迫的工农打仗,不替军阀争地盘作帝国主义的走狗打仗,而为中国真正独立与和平统一打仗”,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评价尺度和标准。爱国主义这种精神支柱和价值信仰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情感基础上的。人们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才有安全感和意义感,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绵延不断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涵义,被赋予不同的内容。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爱国情感、爱国行为,往往是感性的、具体的。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它基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红军将士为了实现振兴国家的理想,留下了许许多多为国家而不顾小家的感人事例。1930年初夏,左权奉命同刘伯承等一道由莫斯科经商参战回国。到达上海后,党中央即派他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离沪前,他给家中写信表示:“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还家,老母赡养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革命事业,戎马一生,从未离开过红军部队。左权在闽西党地下联络站的掩护下进入中央苏区,在龙岩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6月下旬,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奉命作出了由汀州向南吕推进的战略部署,左权随军从汀州出发,北上江西。8月,红一方面军久攻长沙不克。9月12日,红军总部决定撤围长沙,回师江西。左权在途经澧陵县黄猫岭家门时,为实现自己“壮志未酬不回家”的誓言,过家门而不入。他默默无言地望着站在眼前的侄女柱碑,将仅有的一枚银元突然放入侄女的手中,迈开大步,毅然离开阔别七年的家乡,随军返回中央苏区(5)。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还指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从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巧合或误会,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是辩证统一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与忧国忧民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有着广泛的历史内容和多种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周恩来指出:“我们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不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在国际主义指导下的加强民族自信心的爱国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www.chuimin.cn)
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周边国家和民族的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民族情感和品格。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其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其民族精神。我们所弘扬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培育的过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精神,这就是民族精神。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中华民族越是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史,培育了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精神。不同的民族,其民族精神是不同的。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其民族精神也有所不同。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线。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有句至理名言:“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精神、气节和美德,共同构成具有强大生命力、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和基本价值。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民族精神深深融合在中华各族人民血液之中,挥之不去、化之不开,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精华,但没有必要抱残守缺、敝帚自珍,要善于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新的活力、新的生机,包容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敢于大胆地推陈出新,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活力。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始终高擎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聚起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只有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置于最高地位,把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帮助人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集体主义的利益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有关红色文化与传承的文章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湖南省委接受了毛泽东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正确主张,同意此次暴动“用CP名义来号召”。此外,就暴动区域而言,中央与湖南省委也存在分歧。根据中央原定计划,湖南的秋收暴动应在全省发动。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发动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部队被迫向浏阳......
2024-04-07
在此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并在此进行了实地考察。接着,毛泽东又派刘少奇前往安源,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到1924年6月1日,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安源党组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支部。......
2024-04-07
1929年5月,中共赣西特委在东固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冯任被选为特委书记,曾山被选为特委委员。10月,赣西革命委员会成立,曾山任主席。2月中旬,赣西苏维埃联席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以曾山任主席的赣西苏维埃政府。......
2024-04-07
因为他们在中国革命的火种即将被扑灭的紧要关头,果断地做出了第三种选择:“上山”,实现工农武装割据。9月19日,第一、二和三团余部1500余人在文家市会合。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设两个营,第一营和第三营。......
2024-04-07
1922年9月14日至18日,在安源爆发的那场路矿工人大罢工便是中国共产党将中国革命实践与工人运动有机结合的初步尝试。在领导安源工人开展革命运动期间,以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为首的共产党人对此就有了初步的探索。......
2024-04-07
面对惨烈的失败和数万将士的伤亡,一向固执高傲的博古差点开枪自尽。蒋介石力图在湘江以东地区消灭红军的计划破产后,再次重新调兵遣将。1月28日,由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在土城打响。......
2024-04-07
永新暴动后,贺子珍亲自参加了保卫永新的战斗。永新失陷后,贺子珍年仅10岁的小妹贺先圆惨遭敌人杀害。中央苏区成立后,贺子珍还担任了中央苏维埃政府机要科长一职。自引兵井冈至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曾受到党内四次明显的排挤,每当这个时候,贺子珍总是给予毛泽东她能做到的最大的支持。......
2024-04-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