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毛泽东去安源-红色文化传承

毛泽东去安源-红色文化传承

【摘要】:在此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并在此进行了实地考察。接着,毛泽东又派刘少奇前往安源,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到1924年6月1日,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安源党组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支部。

第三节 毛泽东去安源

《毛泽东去安源》本是一副油画,它问世于1967年举办的“毛主席思想光辉照亮安源”画展,首都院校很多学生参与了创作,正式发表时署名“北京院校同学集体创作、刘春华等执笔”。该画成功塑造了青年毛泽东身着蓝色长袍、臂夹红雨伞的形象。这副油画虽创作于“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但它却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毛泽东去安源的情景。油画面世后立刻引起轰动,发行多达9亿份,创下油画复制发行的世界纪录。1995年10月,该画被中国建设银行以605万元竞拍收藏,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副油画让我们似乎再次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亲眼看到当年的毛泽东身着蓝色长袍、臂夹红雨伞,正迈着坚定、稳健的步伐向安源走去;同时也似乎看到了安源工人在20世纪20年代掀起的一场场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工人运动

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探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以深刻启迪,然而由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十分广泛与深入,“五四”运动时期的毛泽东还没有完全摆脱无政府主义的影响,1919年12月—1920年11月,毛泽东先后组织和领导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两次运动的失败促使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深深认识到:要改变中国,必改变社会,要改变社会,必改变制度,欲改变制度,必要拥有权力。但以何种方式取得这种“权力”,此刻的毛泽东依然在苦苦思索。

1920年底,毛泽东的第一次安源之行为他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找到了新的思考空间。从此,毛泽东也与江西安源结下了不解之缘,到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前,毛泽东曾八次上安源,亲自了解和指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

1920年11月,毛泽东积极倡导的以和平请愿方式开展的湖南自治运动宣告失败。数月的奔波劳累与无情的事实使得毛泽东心力交瘁,心情十分郁闷,于是决定到江西萍乡暂作休息调整。在此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安源并在此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时的中国虽已进入“民国共和”时期数载,但安源工人却依然还在遭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2小时而工资却甚微,安全也丝毫没有保障。这次安源之行,使毛泽东对中国的工人状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要想改造中国,原来设想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探求新的道路。

1921年8月,毛泽东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沙分部的领导职务。鉴于安源工人运动的基础较好,中国共产党把安源列为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地区之一。为了解组织安源煤矿工人的可能性,1921年9月,毛泽东陪同湖南劳工会负责人庞人铨第二次来到安源进行考察。这次安源之行,加深了毛泽东对安源工人的了解,加强了毛泽东与安源工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使毛泽东对劳动组合的宗旨有了更深的认识: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更多的工资和缩短劳动的时间,而且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团结谋求阶级的根本利益。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安源路矿工人的组织领导,1921年底,毛泽东陪同共产党员李立三第三次来到了安源,他们通过与工人们交谈并与工人们一同下到矿井,进一步了解了工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环境状况,号召安源工人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的正当权利而斗争。毛泽东建议李立三在安源“先办工人夜校,启发工人们的觉悟”,然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毛泽东的这次安源之行达到了进一步团结安源工人的目的,也为李立三以后的工作打开了局面。

1922年1月,湖南浏阳华氏棉纺厂的工人罢工遭到湖南军阀赵恒惕的野蛮镇压。在5月的一天,毛泽东在长沙的火车上发现安源路矿工人张贴的“打倒军阀”“共产党万岁”等标语,为此毛泽东第四次赶赴安源。在安源,毛泽东首先肯定了工人们的斗争激情与勇敢精神,但同时告诫大家在复杂的环境下,无论是工人运动还是党的活动都应该注意斗争的策略,不要轻易暴露自己。此外,毛泽东这次安源之行还说服了安源当局的行政官员批准设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工人以“合法”公开的方式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使得“工人俱乐部”的规模得以急剧发展壮大。

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活动日益引起路矿当局的警觉,他们训斥解散俱乐部,同时拒付工人要求增加的工资。工人们强烈要求起来与资本家斗争以实现自己的权益;与此同时,为了响应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最先考虑在铁路工人中进行组织劳动工会的宣传”的指示, 1922年9月初,毛泽东以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的身份第五次来到安源。

在安源,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安源党支部会议,向大家介绍了各地的工人运动情况,听取了安源路矿工运的情况,在与蒋天云、朱少连等人分析了安源的斗争形势后,决定在安源举行路矿工人大罢工。会上,毛泽东还提出了“哀兵必胜”的斗争策略,即通过寻求社会同情以达到分化孤立路矿当局的目的。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次大规模罢工,会后,毛泽东写信给在长沙的李立三,嘱其速回安源领导罢工。接着,毛泽东又派刘少奇前往安源,参加罢工的领导工作。“这一次大罢工,共计罢工五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6)

1922年10月,毛泽东成功地组织了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并由此引发了湖南其他行业工人的罢工斗争。1922年11初,“湖南省全省工团联合会”在长沙成立,它由15个工会组成,其中包括国内第一个省内协会——粤汉铁路总工会,毛泽东先后担任联合会的总干事和联会主席。这年冬天,毛泽东第六次来到安源指导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在安源,毛泽东召开了工人代表大会并作了关于全国各地工人运动情况的报告,号召安源的党组织领导安源工人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同时积极发展优秀工人入党。到1924年6月1日,由毛泽东直接领导的安源党组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支部。(www.chuimin.cn)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与其他军阀同时在北京、汉口、郑州采取严厉措施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至少40人被杀害,其中包括林祥谦、施洋等著名共产党员。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安源路矿当局也扬言要取缔安源工人俱乐部。

1923年4月,毛泽东第七次来到安源。在工人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向工人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形势,指示工人要注意暂避锋芒,不要轻易罢工,但同时要求工人加强团结,提高警惕,“弯弓待发,做好罢工的准备”,鼓励工人们敢于与路矿当局进行斗争。安源党组织坚决灵活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弯弓待发”的斗争策略,使得路矿当局不仅不敢轻举妄动,而且还增加了工人的工资与工会的教育经费。在全国工运处于低潮的时候,安源工人俱乐部不仅巍然屹立,而且还取得了新的胜利与发展。安源也成为党组织聚集和保存干部的堡垒和培养人才的摇篮,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共产党的一项主要任务。1927年8月下旬,湖南省委最后审定了“枪杆子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的秋收暴动计划,决定毛泽东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前往湘赣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初,毛泽东第八次来到安源,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成立有各方军事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此外,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就设在安源张家湾,余洒渡为师长,卢德铭为总指挥,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第一师下辖3个团,其中安源路矿工人与赣西农民自卫军组成第二团。第二团的任务是从安源出发进攻萍乡、醴陵,与第三团并力攻下浏阳。安源会议后,由毛泽东领导的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于1927年9月9日在湘赣边界爆发了。安源也由此成为秋收起义的一个重要策源地。

【注释】

(1)《刘少奇与安源工人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2)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70、671页。

(3)[美]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4)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671、190页。

(5)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671、190页。

(6)《刘少奇与安源工人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