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艾青的创作低谷期及其原因

艾青的创作低谷期及其原因

【摘要】:艾青的创作从1941年到1956年进入了低谷期也是必然的结果。这不能不说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特色在此期诗歌实践中的大褪色所致。

三、第三时期:低谷期

艾青来到解放区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反映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改变,以及对刚刚到来的生活变革缺乏深刻的体验,艾青感到了自己在新天地里的不适应,因而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诗人把握生活的艺术个性,与当时所倡导的艺术规范不相适应。具体说,首先表现在诗歌内容上。当时的社会主要倡导艺术家表现“乐观”情绪,而艾青固有的深沉的抒情个性,却是一种以忧郁作为基调,交织着渴求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富有历史悲壮美的英雄情绪;其次在表现方式上,艾青总是站在时代和社会人生的高度对事物所蕴含的历史内容进行情绪体验与哲理思考,然后选用象征性形象加以抒发。这种把握生活与艺术创造的方式与当时盛行的推崇理性阐释和对生活表象直接描摹的诗风很不合拍,因而诗人找不到与新的社会生活及当时的创作方法相适应的抒情方式,出现了创作危机。(www.chuimin.cn)

为了摆脱创作危机,更为了适应解放区倡导的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要求,诗人在延安开始向民歌学习,吸取民歌语言朴素、凝练和形象单纯、明朗的特点,力图创造出一种质朴明快又和谐自然的语言形式。此时期,他的创作也确实比以前朴实、明朗多了,语言形式也更加明确与单纯,避免了前期某些作品语言暧昧、拗口和含混不清的弱点。但总体上来说,此期的创作因为过多丢弃原来诗歌的根本性的特点——富有象征色彩的形象化情感,致使产生了语言上缺乏启悟性暗示和丰富层次性内在张力的弊端。也即提纯了“诗的散文美”形式,却放逐了“诗的散文美”实质。艾青的创作从1941年到1956年进入了低谷期也是必然的结果。尽管如此,在这一时期他还出版了《雪里钻》《吴有满》《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等多部诗集。当然,如前所述,本时期大多数作品,因为疏离了艾青“诗的散文美”命题中的核心特征——形象思维,加上感情稀薄、语言直白、缺乏暗示性、政治色彩浓重等诸多与“诗的散文美”命题相背离的因素,都平淡得近于粗陋,成了败笔之作。在这些集子中除《黎明的通知》等极个别的诗能与他第一次创作高峰期的作品媲美外,流于标语口号者居多。后来艾青谈到这些作品时也承认“大都是浮浅的颂歌”。这不能不说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特色在此期诗歌实践中的大褪色所致。虽然是无意识之间遗失这把与自己审美个性相契合的、通往诗歌创作成功之路的金钥匙——“散文美”,艾青也要面对受挫于诗坛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