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层人防新闻写作实用基础教程:多读书的必要性

基层人防新闻写作实用基础教程:多读书的必要性

【摘要】:第一节多读书多读书,对于一名想在新闻及材料写作上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来说,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大军记者之所以在许多类型的文章写作上都能够比较熟练地拿出思路、搭起框架,与从小就反复阅读这些中国古代名著有着极大的关系。这里补充一句,刚才讲的研读《毛选》等理论名著的过程中,也会有文字感觉的熏陶和提高,这一点请注意。

第一节 多读书

多读书,对于一名想在新闻及材料写作上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来说,是极其必要的。自古以来,记者也好,作家也好,诗人也好,政治家也罢,哪一个都是先从大量的、经常性的阅读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只不过阅读的范畴各有侧重而已。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多读书,你才能从无数前人的成果积累中,学到更多处理文字写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你的知识面和汉语词汇量才会更加丰富,你的文字感觉特别是文字反应速度才会超过别人,面对一件新闻事实时你才会迅速拿出更多的策划,接到一篇工作材料任务时你才有可能在脑海中立即涌出成熟的提纲思路来……

但是,我们面对的书目太繁杂了。那么,对我们人防部门的机关干部来讲,要想增强内在综合素养、提高外在文字水平,应当把握哪些重点呢?本书编委会在总结长期机关领导工作经验和写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研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里所指的,重点是《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机关干部,这是讲政治、讲学习的起码要求。具体到提高机关文字写作能力上,就更是要坚持不懈地仔细研读。时间一长,你会感到受益匪浅的。除了政治素养上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受到许多直接的启迪。所以,这条建议,可以说既是严肃的,又是郑重的。

比如,通过研读《毛选》,可以学到如何前瞻性地站在战略全局上思考问题、拿出对策,如何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能够在长远意义上指导全局的规律性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领导和决策水平等等。

比如,通过研读《邓选》,可以学到如何增强思维敏锐性,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时,如何提出大胆、独到而富有战略指导意义的见解等等。

比如,通过研读《江选》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论述,可以学到如何增强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如何针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甚至包括如何撰写重要的讲话等等。

而通过研读这一整套理论体系,又可以学到如何更加紧密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去运用先进理论。这是因为,对某个人来讲,这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终所体现和传授的,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真正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

曾经有一次,一位在深圳开公司的朋友给记者大军打电话,说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觉得缺乏管用的根本性的自我指导方针,眼前有点迷茫,公司前景也不是那么十分明朗。于是,这位朋友让记者给他推荐几本书。

当时,记者毫不犹豫地向他推荐了《毛泽东选集》。他觉得很意外,甚至以为记者在开玩笑。记者就跟他说,不要以为《毛选》或者说毛泽东思想离你有多远,因为你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得"斗争",这就是打仗。而《毛选》中恰恰充满着斗争的哲学艺术,比如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古典理论的科学运用,比如对"吃梨子"的深刻阐述,比如如何最大限度地集中自身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去打击强大敌人的最薄弱之处,以赢得局部的胜利,最后积少成多,赢得最终胜利等等。

他接受了记者的建议,后来打电话说,读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读与不读确实不一样。现在,这位朋友已经对自己在深圳如何发展,作出了更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可以说现在比过去钱挣得更多,还更省力,心情也更好了。

单从人防机关写作上讲,《毛选》也是有着大量现成的范例的。不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调查报告,抑或是言论评论;不论是正统严肃的正式行文,还是幽默风趣的讽刺艺术……只要坚持阅读,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还有如何运用文字这个强大工具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出路的方法,都能慢慢地进入你的思想,成为你自己的内在素质与能力。

二是要坚持不懈地研读中国传统的古典名著。

"名著"这个概念,其实也是比较宽泛的。如果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当然读得越多越好。但从为提高文字功底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来讲,还是应当确定一下范围。

本书建议大家多读、常读的名著,主要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两拍》、《聊斋》等中国传统名著。国外的名著并非不好,而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译者自己的理解,容易对中国的读者形成误导。

以记者大军的经历为例,曾在这几本书上下过很大工夫,从上小学就在看,那时候就经常会走着路碰到树上。到现在还在看,而且越看越爱看,越看就越是会发现仍然存在还没有看懂或看到的地方。事实上,大军记者之所以在许多类型的文章写作上都能够比较熟练地拿出思路、搭起框架,与从小就反复阅读这些中国古代名著有着极大的关系。

这里面,有个渐进过程:小时候主要是"看热闹",后来慢慢变成"看方法",再后来就会慢慢变成"看做人"的。而"做人",才是制约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和水平高低与否的最大因素。

任何人都会存在一辈子都难以克服的缺点,尤其是在性格和做人上,需要永不停息地发现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改造自我。古人讲"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毛泽东同志直到生命最后几天,依然在刻苦地攻读古代史籍。(www.chuimin.cn)

我们为什么要极力推崇这几本书呢?这是因为,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因为它的博大精深。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学习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孕育而成的各种优秀文化和相关知识,都能从它们里面学到。比如,语言诗词,服装饮食军事谋略,风土人情,礼节礼貌,宗教文化,政治经济……没有找不到的。

对于一名想写东西的人防干部来说,在长期坚持读名著的过程中得到的最重要、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知识素养的逐渐坚厚,而是文字感觉的培养。

这里补充一句,刚才讲的研读《毛选》等理论名著的过程中,也会有文字感觉的熏陶和提高,这一点请注意。

有了这种敏锐、到位的文字感觉,就会一通百通,接到什么写作任务都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只要注意遵循不同格式公文材料的基本技术要求就行了,内在的规律都是一致的,甚至就是即席讲话的能力都会比别人高得多。我们都曾见过,越是经常读书的人,特别是经常读名著的领导,感觉非常到位,即席讲话时还真会产生出口成章、字字珠玑的效果,因为他比别的人更有思想内涵和文字底蕴,汉语词汇量更大,同时也更善于把握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样的话,而这种把握常常会表现为一种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是非常可贵的,但没有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养成的。比如那些竞技性非常强的体育比赛项目,如乒乓球拳击、摔跤等等,越是想在这类体育项目中获得好成绩,打败对手,就越是需要有那种"不用经过大脑"的条件反射。

再比如车辆驾驶,越是技术熟练的司机,就越是能够做到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同样"不用经过大脑",想都不用想,手脚就会密切配合作出避险的相应动作,要是先想一下再采取行动,恐怕就要出事故了。

这种条件反射,其实就是一种长期磨炼形成的良好感觉。如果大家能够培养出一种类似于这样的文字上的感觉,那么在面对工作中的公文材料写作任务时,肯定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至少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的,只不过速度有快慢、层次有高低罢了。

与如何区分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之类的纯技术问题相比,这种文字感觉有时更为管用,更不会忘记。比如,有的记者"的、得、地"这三个字的正确用法,除非粗心大意,一般不会用错。别人写的文章,如果在某一项上用错了某一个,记者只要扫上一遍就能发现,错字、错词就更不用说。可是如果让他讲解"的、得、地"前后各自应当配什么性质的词,是形容词还是副词,一下子还未必能说得出来。

刚才我们说,看名著到最后会变成"看做人",是因为多读名著,能够对人的性格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能够令人越来越大度而不是小气,越来越辩证而不是偏激,越来越开朗而不是封闭,越来越负责而不是推脱,越来越简单而不是复杂。同时,也越来越看淡长远意义上没必要抱住不放的那些东西,越来越看重平时容易忽视,但其实对人生、对事业来说都很珍贵的东西。

并不是说,读够了名著,就有多么了不起,就能成为"神仙"。而是说,不论是谁,只要坚持深入阅读这些真正的好书,就会越来越明白在今后的人生岁月里,应该追求什么,或者说应当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忙些什么。这,也纯粹是个感觉问题。而这种感觉的由来,主要还是因为这几大名著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包括《西游记》也是。而带有强烈悲剧性色彩的经典文字作品,是最有助于帮助一个人加深思考、有所启迪的。

说穿了,就是一种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对如何做人的一种深刻感悟。中央领导经常讲,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首先都要解决做人的根本问题。

写文章,首先也是要解决做人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做人与写文章有关系吗?有。人品决定文品。一个没有足够的事业心责任感、对人防建设与发展漠不关心的人,一个只关注个人待遇和小团体利益的人,一个思想狭隘、品德低劣的人,你能指望他写出那种具有鲜明思想性和较强指导性的好文章来吗?不可想象。

因此,我们讲看名著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文字感觉,这种性格上的影响也是一个组成部分,有了这种影响,文字感觉才会大气而不琐碎,才会高雅而不低俗,才会稳重而不浮躁。

三是要坚持不懈地研读本系统本专业的业务知识。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我们前面讲过,所有文字作品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一致的,都是要主题集中、条理清晰,具备应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这并不等于就可以把姜昆、郭德纲他们写相声本子的模式,拿来套到人防工程建设的材料上。

尤其是在当前形势很紧迫、任务很繁重的前提下,大家要想通过自己的笔,把人防建设的成绩宣扬出去,把经验总结出来,把问题探讨清楚,就必须要做足人防各个领域专业性知识积累的功课,包括人防法律法规政策及工程建设、指挥通信等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未来形势和任务的提前判断,加强对如何落实到纸面上的要领的把握。有了多年人防工作的积累,再做到这两点,迅速提高文字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推进单位建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此外,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人防领域过去已有知识的积累,只是成才成功的一个方面。在当前形势不断变化、任务不断加重的前提下,人防工作、人防建设都越来越频繁地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各级人防机关的领导和同志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学会更多的新本领。如果不能经常不断地加强这种对人防相关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运用,人防建设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事实上,通过运用新知识新理论来研究探讨如何解决人防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正是我们人防机关广大领导和专兼职文字骨干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同时也是人防杂志期待大家来稿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除了上面三大类书籍知识,其他的就不能看、不能学。只要是好书、经过了历史长河检验或重大变革考验的书,只要是对提高大家素质能力、促进我们人防建设有利的书,都应该读。当然,有些书籍是知识性、资料性的,比如《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等,看过一遍,需要时知道去哪里查就行了,不需要牢记,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牢记。

研读上面讲的政治名著和文学名著、专业知识的过程,是个相当长的慢功夫,就好比储蓄中的零存整取,急不得,也不要试图一下子认真看一遍,那只会弄得自己看不下去,只要能坚持有空就拿起来读几段就可以了,关键是坚持不懈、积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