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础教程:写消息的基本方法

基础教程:写消息的基本方法

【摘要】:经常看报纸的人都知道,看一条消息,最先看到的当然是标题,然后就是"本报讯"这三个字。下面,就详细讲一下消息的具体写作方法。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如经验性消息等。1994年9月,已过而立之年、时任某部控制排长的曾蛟被保送到某学院,成为该院十队一名本科学员。上面两段中的第一段,是导语;第二段,便是最基本的背景材料。

第二节 写消息的基本方法

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消息的要求是比较严谨的。

第一,主题突出,题材集中。通常,一条消息只反映一件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简明扼要,文字精练。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加几句精湛的、独到的议论。

第三,导语先行,补充标题。经常看报纸的人都知道,看一条消息,最先看到的当然是标题,然后就是"本报讯"这三个字。本报讯之后的第一段,就是导语。所有的消息,开头都要有一段导语。导语可以说是对标题的补充、延伸和拓展,目的在于简要地说明全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事实,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第四,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消息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按照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第五,交代背景,强化主题。所谓背景,是指新生事物出现、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交代背景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地强化出事物的意义。不过,有些消息本身就非常清楚,不一定要交代其背景,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背景。

下面,就详细讲一下消息的具体写作方法。

一、导语

导语,即引导之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也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突出特征。前面说了,导语通常是消息的第一段。当然有些非常重大的题材,导语并非只是一段,两段、三段的都有。

写导语,要注意把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放在最前面,用最节省的语言,反映出消息的要点或轮廓,从而引出主题以及进一步阐述和解释这个主题的主体部分来;要引人入胜,充分唤起读者的注意,并且让读者情不自禁地顺着往下读。

1.概括式

用概括、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某一方面的几个事实的全貌,给人一个总的初步印象。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如经验性消息等。如: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大军报道:经过数年努力,某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层次合理的战略导弹学科体系,为第二炮兵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

2.素描

通过对新闻事实现场状况的简洁素描,使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如:

本报讯 (通讯员刘明松 大军)9月6日,某学院校园里热闹非凡。西安洪庆派出所的民警们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新分到房的教员们欣喜地拿着户口簿前来办理手续。

3.告诫式

多用于悲剧性、教训性、事故性的消息,开头先写出对如何避免同类悲剧再次发生提出的劝告或警示之语。如:

本报讯 (通讯员刘明松 大军)快放暑假了,家长千万要管好孩子,不要让他们到一些危险地方去玩。13日,又有一名初中生在水库玩耍时掉进深水中,至今下落不明。

4.引语式

先引用几句消息中人物的语言,让他说出消息中的关键之处,也能引人注目。如: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大军特约记者伍旭东报道:"也许你丢失的只是一张小小的软盘,但有时却会造成比毁掉一枚战略导弹还要大的损失。"这是日前某学院进行的一次计算机失泄密预防教育会上,一位教授所说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5.感叹式

按照一叙一议的形式,说出最重要的事实之后,立即加上几句感叹、惊叹性的话语,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当然,所感叹的事实必须确实是值得感叹的。如:

本报讯 岳朝晖、特约记者大军报道:一部旨在提高二炮作战阵地综合保障能力、适应阵管专业教学和技术培训需求的专业教材《阵地给排水系统及设备》,日前与部队官兵见面。令大家称赞不已的是,这部讲解细致、指导性强,由20万字、203幅图表汇成的著作,竟是年过六旬已退休的某学院副教授刘焕南独立完成的。(www.chuimin.cn)

此外,还有评论式、悬念式、提问式等类型。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大家也可以自己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总的目的,是让导语简明扼要地说出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唤起读者的注意,让他忍不住想往下看。

写导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与标题雷同,更不能直接把标题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导语中来;防止概念化、空洞化,尽量少用"在……领导下"、"自……以来"、"大大地"、"有效地"等空话,套话,要直接写事。另外,也不要把导语当成简单的"缩写",什么都往里塞。突出重点、亮点才是根本,不要贪多,以免消化不了。

二、背景材料

一篇消息,不论它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都会有它一定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历史条件。这些因素,就是背景材料。如果在消息中一点都不用背景材料,就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搞不清楚你为什么要写这件事,也不明白你所描写的新闻事件跟过去的类似事件有什么差别,更不明白稿件中提到的人或单位为什么要做现在这件事。事实上,背景材料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因此,在消息中加入一定的背景材料,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前边我们说过,不是所有的消息都得加背景,有的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就不一定要加背景了。

背景材料一般用在导语下面第一段的开始,以便为下一步更详细的描写作好铺垫。如: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大军记者毕永军报道:7月30日,曾被写进八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而名扬全国的第二炮兵爱军习武标兵曾蛟,以优异的毕业成绩结束为期4年的军校生活,奔赴第二炮兵某基层部队,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1994年9月,已过而立之年、时任某部控制排长的曾蛟被保送到某学院,成为该院十队一名本科学员。当时,不少人对这位在全院学员中年龄最大,文化程度只有高中的一级英模能否学懂高深的大学课程心存疑虑。而曾蛟却丝毫没有畏难情绪,他丢掉"典型"包袱,轻装上阵、分秒必争地向课堂上和实验室里新的难关发起冲击。

上面两段中的第一段,是导语;第二段,便是最基本的背景材料。这是写人物的。写工作或成果的,同样需要运用背景材料,以方便读者对照理解,同时也是为了突出事件价值。如:

新华社西安5月20日电(大军孙金汉)由某学院教授王汉功主持研究的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日前在西安通过技术鉴定。这项困扰世界工业制造领域近40年的难题,已被攻克。

旨在为机械设备穿一层金属"超薄耐磨外衣"的电弧喷涂技术是50年代初出现的。40年来,机械制造业一直沿用的金属粒子热喷涂技术,成本高、喷速慢、效率低、涂层强度差,影响了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寿命。

上面的第二段,也是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段背景材料,科研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将令人因无法对比而大打折扣。

运用背景材料时,一是要注意不可太多,以免冲淡主题;二是要注意不能太滥,跟主题无关的一概不要。如果条件允许,所写的消息又比较重大,只交代一次背景感到不够清楚,也可以在主体的其他部分随时插进不同的背景材料。总的目的,还是为了突出主题,增强稿件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交代完了背景材料,接着就是写消息的主体了。主体的写作上,没有什么统一的章法,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偏离主题,而要一段接一段地保持好逻辑关系。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素材,当舍则舍,不要乱朝里塞。主体写到最后,表现主题所需要的素材都用完了,该结尾就立即结尾,不要硬加上几句收尾性的话。

三、结构

消息的结构主要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自由式这三种结构形式,在此略加阐述:

1.倒金字塔式

目前,由于导语在消息中的普遍采用,使消息的结构大部分是属于倒金字塔式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安排、组织材料,把消息的重点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根据事实的重要性依次递减的顺序,从大到小地安排和运用其他素材,目的是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这种结构的好处,首先是快,不必在行文上费多少工夫,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来就成;其次是新,因为它突出了最新鲜的内容,读者一眼就能看到,第一印象就是新;再次是短,篇幅短、段落短,一个段落就是一个事实,省略了许多前因后果的交代,编辑编起来也好处理,从后面开始往前砍就是了。

这种写作形式在国外用得较多,国内很多大报也经常用,但省市一级的报纸用得较少,因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读者,总是觉得它有头无尾,心理上不太好接受。

2.金字塔式

又被称为顺序式。顾名思义,就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写,事件的开头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束就是消息的结尾。这种写法,容易为读者所理解,也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3.自由式

自由式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讲究,除了前面说的两种以外,其他的消息类型都可算是自由式。比如:镜头画面式、对话式、问答式、层层剖析式等等。

只要能把消息本身写活,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但不论采用什么结构,都必须牢记"主题集中、条理清楚"的原则,否则自以为写活了,实际上写乱了,甚至弄成"四不像",那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