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获取新闻素材多而丰富

如何获取新闻素材多而丰富

【摘要】:第六章如何获取丰富的新闻素材本章要探讨的,是新闻行业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采访,也就是新闻角度的调查研究;而公文写作范畴内的调查研究、文学写作范畴内的采风,其实也都是采访,目的都在于大量收集基本素材。如果没有足够的基本素材,那就一切都谈不上。

第六章 如何获取丰富的新闻素材

本章要探讨的,是新闻行业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采访,也就是新闻角度的调查研究;而公文写作范畴内的调查研究、文学写作范畴内的采风,其实也都是采访,目的都在于大量收集基本素材。

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探讨了怎样确定稿件、材料的写作主题和方向,以及怎样思考文章的大体框架的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丰厚的素材基础之上,就是你要拥有丰富、充实而且准确、真实的基本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基本素材,那就一切都谈不上。除了消息、通讯、经验材料等需要完全以事实说话的体裁之外,就是那种以说理为主的新闻言论评论,也需要以有力的事实、事例来支撑,否则就只能是空对空地发议论,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因而也就不大可能被采用。

再联系我们上面几章提到过的要点,即在知道别人"要什么"的前提下,解决自己"有什么"、应当"给什么"的问题,并且合理地搭建文章的"骨架",也就是进行初步的提炼、分类等等。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拥有大量丰富素材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利进行。就是说,最后形成的文章的段落、观点,都应当是从素材当中整理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反过来,先硬性编出几个观点,然后再寻找素材去验证。如果我们是在讲文学创作,那就正应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按照这个正确的程序凝练出来的作品,不论是新闻还是材料,也不论是文学还是文艺作品,都将是语言通俗无华、内涵深刻真实的"合格品"。(www.chuimin.cn)

因此,不论是写新闻作品还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之类的公文材料,都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素材的收集上,甚至应当做到"七分采访,三分撰写"。而《新民晚报》前社长、老记者老编辑林放,则直接提出这样的观点,即应当做到"采访的时间是十,写作的时间是一"。

具体到我们人防系统的机关干部特别是市以下人防办的基层机关干部,平时都有自己繁重的日常工作任务,不可能像专业记者那样经常性地、名正言顺地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上。所以,本章虽然探讨的是采访业务,但却是人防机关干部而非专业记者如何采访,并且未把"采访"二字突出地放在标题上,而是讲"如何获取新闻素材",内容上也没有像专业新闻辅导教材那样展开,都是意在引导大家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工作实际去完成这个任务。

那么,人防机关干部应当从哪些渠道去收集素材,为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奠定基础呢?

下面几节中,分别给出了最符合人防机关工作实际,也是最利于大家日常采用的几种方式。从内在关系上讲,这些方式和途径并不是相互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交叉、结合进行的。除了那种性质较为单一、总体比较简单,通过一次采访调查就能彻底搞清楚的事项之外,越是重要的、操作起来相对复杂一些的稿件,就越是需要这样综合起来采取多种采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