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搭建骨架的注意事项-基层人防新闻写作实用基础教程

搭建骨架的注意事项-基层人防新闻写作实用基础教程

【摘要】: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方法上的小问题需要注意。假如文章"骨架"没有搭好,那就连"装修"的基础都没有了。二是学会把搭建工作贯穿于采写全过程。尤其是那种事关全局的重要稿件或材料,不论由哪位公认的"高手"来写,都会经过反反复复的上下讨论,才能最终定稿。

第三节 搭建"骨架"的注意事项

上面讲的条块分清、相互掰开,其实已经是拟制提纲所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方法上的小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不要拘泥于标题文字格式。

有的同志在起草提纲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片面关注于大小标题的对偶、对仗,特别是在撰写比较严肃的工作通讯或要求比较严格的经验材料时,拼命想做到各个大小标题都跟对联一样,一字不错、句句对仗,有时甚至为一个小标题如何与别的标题对得整齐,能坐在那里想一个上午。结果,白耽误了时间不说,硬凑出来也未必合理管用,其实还不如一句句大白话,直接把事情交代清楚,效果将更好。

再说,有些比较复杂的文章,除了上报领导或传给编辑审阅时,有可能会被要求进行某个方面的调整;就是作者自己在实际撰写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和构想,会随时对原有的提纲进行调整修改。这样一来,如果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前期、初期大小标题的对仗上,就更加显得没有必要。

这也更加说明,确立主题也好,拟制标题也好,都要把重点放在最核心的问题,即前一章里集中探讨的问题——"写什么"上。请记住,"怎么写"是为"写什么"服务的,"写什么"是主、"怎么写"是次,"写什么"必须要领导"怎么写",这个辩证关系一定要把握住。写得不好还可以挽救,事实上挽救稿子也正是报刊编辑的日常工作;但如果没有好的主题、好的思想、好的框架,那就没法挽救了。

如果用盖楼房来打比方,"骨架"搭得好,也就是文章提纲、框架拟得比较好的作者,可以称之为"建筑师",他做的是基础性、主体性的工作;而片面关注标题对仗、文字华丽的,最多也就是个"装修工"。假如文章"骨架"没有搭好,那就连"装修"的基础都没有了。

二是学会把搭建工作贯穿于采写全过程。

从更高层面上讲,对任何一名想在文字写作方面上水平、见成效的机关干部来说,应当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在收集素材阶段,就能一边采访调研一边在脑海里形成未来文章应当分为哪几大块的初步框架;等采访结束时,已经把前面讲的"有什么"、"给什么"的问题都顺带解决了,稿件或材料的提纲也基本成熟了。(www.chuimin.cn)

像这样把思考提纲的工作提前到采访阶段就进行,将大大有助于提高采访工作的针对性,使得来的基本素材更符合文章写作的特定需要,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容易遗漏的新闻要素;而管用的基本素材的定向增加,又会促进提纲本身的进一步成熟,从而提高采写总体效率,确保文章质量。

如果总是把思考提纲的工作放到采访全部结束之后才进行,不但降低了写作效率,而且会因为有些问题直到此时才发现没有搞清,客观上又增大了需要补充采访的工作量。

三是汇报讨论工作要提早进行。

如果觉得自己拟制的提纲及每大块之下堆放的素材要点,能够反映自己的全部思想和事件的全貌,就应当及时向有关领导、编辑以及相关的同事等等进行汇报,不要等到全部成文了才汇报。

这是因为,不论哪一名机关干部,也不论他如何被领导看重,或者说不论他的思维水平有多高、思考能力有多强,都不可能跟领导或编辑"用一个脑袋想问题"。这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由于大家所处的地位和位置不同,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掌握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单个人员对写整篇文章的思考不可能一下子得到所有领导和编辑的认可,而且还一字不动,这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那种事关全局的重要稿件或材料,不论由哪位公认的"高手"来写,都会经过反反复复的上下讨论,才能最终定稿。《陕西人防》记者大军当年在部队工作时,有时被派到总政治部去参与全军重要会议某发言材料的撰写,一篇3000来字的经验材料,有从将军、大校到普通干事在内的七八个人参与,都是写了十几年、几十年材料的老手,却竟然一个月时间返工多达17遍。重要材料反复讨论的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很多重要稿件或重要材料,其实并不是最终署名者个人思想和能力的体现,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提纲阶段就把写作思路向领导或编辑汇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各级领导、编辑对此事的关注和考虑,及时把大家的思维成果纳入到文章中来,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效率,尽可能保证文章最终写成后一次得到领导、编辑认可,顶多也只是局部内容、语句的调整修改,而不会全盘返工、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