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就是人类内在思维对外界扰动力作用下的一种响应。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响应,这个响应令你感觉好,你就在幸福之中;反之,你就不幸福。......
2024-03-14
实例六 走出死亡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2003年,有两位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老夫妻,男的60岁,女的59岁,他们在西藏自治区的万卡雪山旅游途中,迷失了方向,迷失在群山的峡谷中,陪同他们的还有一个中国导游,他的名字叫李雪松。
自治区政府得知这一事件后,立即派出森林警察部队到森林中寻找失踪的三个人,森林警察在茫茫的山峦中历经艰辛,甚至有两个战士在高海拔的雪山区发生严重的高山反应,找了两天两夜。在林海中寻找失踪者犹如大海捞针,当他们几乎绝望时,嗓子也喊哑了,身体无限疲惫,只好向天鸣枪。就在这时,战士们听到了微弱的回声,来自对面的山岗,举目望去,他们隐约看见有人在对面的山腰中向他们挥手,挥手者正是失踪者三人中的李雪松,战士们攀岩爬到对面,救出了李雪松。从李雪松处得知两位美国老人还在山谷中,生命垂危,于是森林警察们又跑进山谷,救出了两位美国老人。
理论剖析(www.chuimin.cn)
当森林警察接到这个任务时,起主要作用的是战士们思维阻尼力中的爱心、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认为必须竭尽全力救助那处在险境的三个失踪的人,此外他们思维惯性力中的成功欲也在激励着他们前进。他们希望找到失踪者,成功地完成这项任务,正是他们的内在思维力激励着他们在雪山中攀岩前进,克服了种种生死考验。 当他们第一次听到回音时,他们的成功欲又一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许多情况下,人类思维的惯性力与阻尼力是处于对立的、相互较量的状态;然而,有时这两种力又会处于同向的状态,这正是思维内力相互间关系的复杂所在。
两个美国老人在山峦中迷失了方向,他们思维惯性力中的生存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在雪山、峻谷中感到恐惧、饥饿。最后,两位老人无法走出崇山峻岭,误入死亡谷,等待着营救。最后森林警察终于找到了他们,第一件事是给他们食物,以满足他们思维惯性力中的食欲,然后把他们救出了死亡谷。几天后,两位老人的心态又恢复了正常,他们从恐惧、饥饿的响应状态又恢复了平静,那恰是思维复原力作用的结果。
有关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的文章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就是人类内在思维对外界扰动力作用下的一种响应。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响应,这个响应令你感觉好,你就在幸福之中;反之,你就不幸福。......
2024-03-14
实例一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事情发生在一家快餐店,有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进餐。C君也正在与另一个女孩热恋,但此刻的他早已忘记自己的女友。理论剖析这是一个不长的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有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三个男人在同一家餐馆遇到了同一个靓女。然而三位男士的响应各异,三位男士的思维惯性力中自然都有爱欲、性欲、情欲,他们同时对这位女孩产生了好感,但三位男士的响应强度不同,其中C君的响应最为强烈。......
2024-03-14
实例七马加爵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轰动全国,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先后杀死四名同学,令世人震惊。综上所述,马加爵是一个思维阻尼力很弱的年轻人。当马加爵与同学们吵架时,同学们的每一句话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外界的扰动力,这个扰动力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其内在的思维惯性力受挫,强烈的荣誉欲和薄弱的思维阻尼力令其思维系统做出响应——杀人。......
2024-03-14
确切地说,一旦一个青少年在他人格成长的阶段,其内在的思维惯性力的成长速度大于阻尼力的增长速度,这个青少年潜在的犯罪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并非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是一个人的思维内力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024-03-14
在大海上,我参加过快艇在波浪中的实船实验;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波浪试验室里,我每天面对着水池里在波浪中不停运动着的船舶、海洋结构物模型。那些记录曲线,那些海上的、实验室里的各种数据对我的思维来说就是一种外界扰动力,它们长时间一直作用于我,不断地重复、强化。......
2024-03-14
实例四伍德赶牛送书2003年8月13日《上海老年报》第二版刊载了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约翰·伍德,现年39岁,他曾是微软公司华盛顿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年薪30万美元。如今,伍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一个“书屋”社团,自己出资在南亚建立了50所小学,送去了50万册图书,为了能将书籍送到偏远的山村,伍德甚至和其他志愿者赶着牦牛和驴等原始的运输工具在南亚送书。......
2024-03-14
音乐与人体健康对人们身心健康最为有利的音响莫过于音乐。两周后,艾丝德终于睁开了双眼,身体恢复功能,最后完全康复。伊里阿斯获悉是他的歌曲救醒了艾丝德,便高兴地赠给她一件礼物———终身免费入场欣赏他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不能包治百病,但音乐治病确实是一门很有前途的科学,懂得音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大有好处的。......
2023-12-04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5]和其他学者通过研究告诉我们,即便是有了转机,这种习得性无助也会让人坐以待毙。如果我们不停地努力寻求各种积极信号,那么习得性无助这种被动心理状态就能被避免。屡次失败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这样的人会无视新的有利信息,完全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权。研究者最早是在老鼠身上发现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治疗慢性病病人的医院常常在不经意间塑造了这种习得性无助,特别是在精神病院里。......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