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就是人类内在思维对外界扰动力作用下的一种响应。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响应,这个响应令你感觉好,你就在幸福之中;反之,你就不幸福。......
2024-03-14
实例一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事情发生在一家快餐店,有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进餐。年轻人A是一家公司的白领,B是一位大学讲师,C是一位房屋中介公司的职员。餐厅的门打开了,走进来一位妙龄少女。三个人的眼睛顿时一亮:呵!天使降临。只见那少女靓丽挺拔,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炯炯有神,举止高雅,三位男士心灵为之一震。
少女买好快餐,坐在三位男士对面。只见三位男士的眼睛像三个雷达不停在向她搜索,少女拿出了一本杂志,边吃边看。
男士A想:这是一位绝代佳人,赏心悦目,但不可心存歪念。想到与自己女友的约会时间将至,便起身走出了餐厅;
男士B心中暗想:这绝对是个艺术品,举手投足气质高雅,实在是上帝的一个杰作,可惜我已经有了妻室,而且妻子待我很好,绝不能有非分之念,也匆匆走出了餐厅;(www.chuimin.cn)
男士C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心想:我在上海滩生活了近三十年,不曾见过如此漂亮的姑娘,实在令人动心,机会千载难逢,失不再来,我一定得抓住这个机会。C君也正在与另一个女孩热恋,但此刻的他早已忘记自己的女友。他立刻端起未喝完的咖啡,移身到那位少女的对面,与其搭讪起来……
理论剖析
这是一个不长的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有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三个男人在同一家餐馆遇到了同一个靓女。这个美丽的女孩对三位年轻男士来说,无疑是一个外界扰动力,在三位男士的思维中兴起了波澜。然而三位男士的响应各异,三位男士的思维惯性力中自然都有爱欲、性欲、情欲,他们同时对这位女孩产生了好感,但三位男士的响应强度不同,其中C君的响应最为强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思维阻尼力不同。A君的思维阻尼力在对他说,面对靓丽的女孩,切勿心怀歪念,他已经有女朋友了,思维阻尼力中的道德观使他的思维处于理性的状态。B君情况与A君有所不同,他已有妻室,而且与爱人彼此相爱,他不能做出对不起爱人的事来,这也是他的思维阻尼力中的道德观对他作用的结果。C君与上述两个人不同,他的内在思维阻尼力很低,他见到漂亮的女孩,便认为机会千载难逢,他得追这个女孩,尽管他已经有了女朋友,但在思维惯性力与阻尼力的较量中,惯性力占了上风,这就是此刻三位男士心理活动的动力学分析。
有关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的文章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就是人类内在思维对外界扰动力作用下的一种响应。然而永远不变的是: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响应,这个响应令你感觉好,你就在幸福之中;反之,你就不幸福。......
2024-03-14
实例七马加爵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轰动全国,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先后杀死四名同学,令世人震惊。综上所述,马加爵是一个思维阻尼力很弱的年轻人。当马加爵与同学们吵架时,同学们的每一句话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外界的扰动力,这个扰动力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其内在的思维惯性力受挫,强烈的荣誉欲和薄弱的思维阻尼力令其思维系统做出响应——杀人。......
2024-03-14
实例六走出死亡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2003年,有两位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老夫妻,男的60岁,女的59岁,他们在西藏自治区的万卡雪山旅游途中,迷失了方向,迷失在群山的峡谷中,陪同他们的还有一个中国导游,他的名字叫李雪松。从李雪松处得知两位美国老人还在山谷中,生命垂危,于是森林警察们又跑进山谷,救出了两位美国老人。最后,两位老人无法走出崇山峻岭,误入死亡谷,等待着营救。......
2024-03-14
确切地说,一旦一个青少年在他人格成长的阶段,其内在的思维惯性力的成长速度大于阻尼力的增长速度,这个青少年潜在的犯罪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并非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是一个人的思维内力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024-03-14
为了阐述人类思维数学模型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差异,有必要将该理论的摘要记之如下:笔者认为思维是一个巨系统,其数学模型可表达为下式:惯性力+阻尼力+复原力=外界扰动力其中这些力的英文拼写分别是:惯性力:Inertial Force阻尼力:Damping Force复原力:Restoring Force扰动力:Exciting Force在此表达式中,扰动力是外界环境给予人的外部作用力,而思维的惯性力、阻尼力和复原力是人思维过程中系统本身的内力,即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由一个外力和三个内力组成。......
2024-03-13
古龙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但是,古龙先生对男人和女人的认知,议论男女的精彩绝伦的妙语更是了不得。男人会因怜悯和同情而发生爱,女人却只爱他们所尊敬的。......
2023-07-30
在大海上,我参加过快艇在波浪中的实船实验;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波浪试验室里,我每天面对着水池里在波浪中不停运动着的船舶、海洋结构物模型。那些记录曲线,那些海上的、实验室里的各种数据对我的思维来说就是一种外界扰动力,它们长时间一直作用于我,不断地重复、强化。......
2024-03-14
实例四伍德赶牛送书2003年8月13日《上海老年报》第二版刊载了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约翰·伍德,现年39岁,他曾是微软公司华盛顿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年薪30万美元。如今,伍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一个“书屋”社团,自己出资在南亚建立了50所小学,送去了50万册图书,为了能将书籍送到偏远的山村,伍德甚至和其他志愿者赶着牦牛和驴等原始的运输工具在南亚送书。......
2024-03-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