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生、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受质疑,如何轻松理解人格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受质疑,如何轻松理解人格心理学

【摘要】: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只能是研究行为。华生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斯金纳坚定地相信,建立在行为主义原理上的行为技术能够解决许多重大的世界性问题。

五、质疑华生、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1.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在阐述华生行为主义时,首先应该了解其时代背景。特别是要谈一下德国理学家创立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省和自我分析来研究人的意识本质。首先是向一个训练有素的被试呈现一个客体,然后让他描述该客体引起的各种感觉。心理学家希望用这种方法来揭示产生所有意识经验的思维要素。显然结构主义对后来的行为主义是有一定影响的。

后来达尔文主义传入美国,这一原本是生物学的理论却对美国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的心理学家们热情地接受了达尔文主义,并在其影响下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是揭示人类各种心理过程如何与生存发生联系。机能主义者既研究认知过程又研究行为,旨在揭示行为和认知过程,以便使人类能更好地顺应环境,因为达尔文提出了适者生存的原理。

华生继承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家们的思想,并加以发展,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自此,心理学界又出现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派,这就是有名的行为主义。华生坚决主张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只能是研究行为。而且,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完全放弃对意识的研究,他还希望结束以本能来解释行为的现象。同时,他认为,人为地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分离是行不通的。他说,人类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受同一原理所支配的。

华生还认为,除了某些基本情感是通过遗传得来的,各行为模式都是通过经验习得的。华生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所以,如果你能控制个体的经验,就能塑造出任何一种你所希望的个体。

行为主义曾一度在美国心理学界鼎盛称雄,成为美国心理学界的支配力量。

行为主义的核心是认为人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环境,在行为主义的另一位大师斯金纳名著《超越自由和尊严》(1971)中,斯金纳如此写道:“环境显然是重要的,但其作用仍使人捉摸不定。它并不是产生推或拉的作用,而是产生一种选择,因而我们很难揭示和分析环境的这种作用。 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是在一百多年前才被人们系统地阐述出来,而环境在形成和维持个体行为中的选择作用只是刚刚开始被认识和研究。然而,随着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逐渐为人们所理解,曾一度被归因于心理状态、情感和特质的作用而产生的行为,现在人们正开始去追究它形成的各种条件,从而使一门行为技术学应运而生了。”斯金纳坚定地相信,建立在行为主义原理上的行为技术能够解决许多重大的世界性问题。斯金纳与华生理论同属行为主义,但两者亦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而斯金纳则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他依然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www.chuimin.cn)

2.行为主义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

显然,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弗洛伊德先生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有所不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思维是由伊特、自我、超我三大系统组成。其中伊特是在没有外界世界经验时就已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它是人格建立的基础,它易于冲动、非理性、孤僻、自私、偏爱快乐,它是人格中宠坏了的孩子。其次是自我,自我所遵循的原则是现实的原则,而不是快乐的原则,它是整个人格的利益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往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它控制和统辖着伊特和超我。而超我则是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两个次级系统组成。 自我理想和儿童心目中父母的道德观念相吻合。正是这三大系统主宰着人类的思维活动。

同时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在人类的思维中潜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左右着人的行为。华生则主张心理学应该完全放弃对意识的研究,他还希望结束以本能来解释行为的现象。显然,这是对弗洛伊德理论核心的否定。

3.借助人类思维数学模型理论剖析行为主义

如果我们用人类思维数学模型所提供的理论来审视行为主义,我们将会发现,以华生、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所谓的环境在笔者看来就是外界扰动力,而人们在各种环境外力作用下必然要做出选择,每一次选择对选择者来说都是一次经验,长期地重复、强化这些经验,最后形成一个人的人格。然而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过分地强调了各种环境下进行选择、取得经验的重要;而忽略了每一次选择的原因,即内在力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忽略了人类三个思维内力的存在和作用。其实人类的选择是由于人类内在思维的惯性力、阻尼力和复原力所决定的,不同的个体对外界环境外力做出的响应是不同的,按照行为主义的说法,就是他们所取得的经验是完全不同的。恰如赫根汉所著的《人格心理学导论》256页中所述:“斯金纳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空洞机体’为特征的方法。”这“空洞”二字十分确切,而又形象地道出了华生的思维模式。他们将人视为一个没有内在各种思维力的空洞机体,只有环境的输入和行为的输出,但人类内在的思维力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人们的假设而消失。例如:任何一个成年人都具有食欲、表现欲、权力欲、指挥欲、性欲、金钱欲等,此外,他还具有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自信心人生观世界观爱心亲情、情感等内在的思维阻尼力,他还有内在的思维复原力、不同程度的自慰心理。这些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机体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空洞机体,而是一个具有复杂思维内力的机体。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实际上是把人类作为一个“黑箱”来进行分析研究,只考虑这个黑箱的输入和输出,而不考虑这个黑箱的内部。环境是输入,而输出则是一个人的经验。而人类思维数学模型的理论,则与之相反,通过打开黑箱来诠释人类的思维运动。黑箱的内部是什么?就是人类自身的三个思维内力——惯性力、阻尼力和复原力。人类的任何思维都是在外界环境力的作用下,内力相互作用的一种动态现象。时至今日,这个数学模型虽不能定量地诠释人类的思维,但对于定性地解读人类思维的奥秘则行之有效。

行为主义者在探索人类思维时,将人视为一个空洞的机体。只要对这个机体输入环境外力,他必然就会有一个输出。认为研究这个输入、输出,就能把握人类的思维,显然,这是不科学的。例如在电子学中,人们可以将电子线路视为一个四端网络,如果无视这个电子线路的内部结构,我们对一个放大器输入一个电信号,它一定会有一个电信号输出。改变这个输入,输出就会随之改变。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无穷多的,我们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的情况来判断这个四端网络是放大器还是衰减器,甚至还可以知道它的放大倍数、衰减的程度,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这个线路内部的具体结构。因为有无穷多的线路都可以实现同样的输入、输出,答案不是唯一的,而只有知道这个线路的内部结构才是最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比起人类的思维,电子线路要简单得多,时至今日,任何电子线路和它们的组合都无法模拟人类的思维。因此简单地借助输入和输出来解读人类的思维既不科学,也不可能,这恰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错误。正是因为人类思维的复杂性,致使人类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也无法对自身的各种思维做出合理的解释,甚至对最基本的人格的定义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类要想彻底地解读自己还需要走过漫长的历程。但无论路途有多么遥远,行程有多么艰辛,人是一定要解读自己的。总有一天,人们会对自己说,我们现在已经完全了解我们自己,思维不再神秘。这曾是数代人的梦想,梦想不是幻想,幻想未必能实现,梦想却可以成真。解读人类思维恰是笔者想做的事、在做的事,这也恰是笔者的梦想,笔者的内在思维阻尼力千百次地重复着一句话:天天行莫怕千万里,日日做不怕万千事。无论路有多远,笔者确信,每走一步总能缩短一点距离,总有一天这个距离会变成零,人类会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