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与人格形成:童年经验的密切关联

教育与人格形成:童年经验的密切关联

【摘要】:笔者亦认为每个人人格的形成与他童年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华生所言颇为极端,但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他清楚地看到了儿时的教育对人格发展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育与人格的形成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被教育者。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是一个被教育者,而当你成为父母的时候,你又成为一个教育者,这是绝大多数人生命中必然经历的事。尽管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上岗的。

在赫根汉所著的《人格心理学导论》一书中,赫根汉对世界心理学各大流派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一一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尽管诸多心理学大师对人格以及心理学理论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然而有一点,而且只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一致认为,童年经验对于形成成年人人格特征是极其重要的。笔者亦认为每个人人格的形成与他童年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重要,这是因为任何人,他的三个内在思维力(惯性力、阻尼力、复原力)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孩子长大了,求知欲在提升,他会每天问你许多为什么: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有的花是红的,而有的花是白的?人为什么有男的,还有女的?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云飘在天上?有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给他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后来你发现他还是问你为什么,因为生活中的为什么远不止十万个……

再大些,他开始喜欢听故事,即使你的故事并不精彩,他还是要听,这是你教育子女的最好时刻。但这也往往是你一生中最忙的时刻,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耐心,人们往往丧失了这段教育子女的最佳时间,也许因为你想赚更多的钱,你想事业有成,你想得到权力,你想……而最关键的是你还没有意识到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教育有多么重要,而过了这段时间,教育的效果将大大减少,十几岁之前是父母开发子女智力的最佳时刻,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人格正在迅速地成长,这是一个人人格的成长期,而不是人格的稳定期。(www.chuimin.cn)

在人的一生中,人的内在思维力一直在变化着,它始终都是一个变量,所谓人格的发展,其实只不过是指人们的内在惯性力、阻尼力与复原力这些变量的变化,而其变化最快的时段便是在青少年阶段。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并没有什么金钱欲,他们甚至还不懂得什么是金钱,也不知道什么是权力。他们表现出来的思维惯性力最鲜明的莫过于食欲,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思维惯性力、思维阻尼力乃至思维复原力等才日趋完善。例如随着成长,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内分泌发生了重大变化,少男少女们开始出现性欲,而性欲是人的思维惯性力中的一部分;就在这时,他们在教育中也获得了大量的理性思维,他们的思维阻尼力也在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人内在思维力激烈变化的年代。到了三十岁,也许早些,时至而立之年,人格发展也日趋完善和稳定,所谓稳定,就是指其人格的变化速度大幅度减少。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并非是指一个人在三十岁时成家立业了,也不是指一个人学有所成了,更不是指房子、车子,而是指他知“礼”了,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了。从思维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指他的思维惯性力与思维阻尼力都得到了比较健康和健全的发展。如果在人格的逐步形成与完善阶段,他们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或者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他们的思维内力就不会健康地发展,这就为他们的未来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恰如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所著的《社会学习和模仿》一书中所说:“人类的行为是习得的,准确地说,那些被普遍认为的使人具有理性、使人具有成为特定民族或特定阶级成员的特征行为,是获得的,而不是天赋的。”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他说:“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任何一个婴儿,不管他们的才能、嗜好、趋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一种专业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盗贼。”华生所言颇为极端,但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他清楚地看到了儿时的教育对人格发展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