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格心理学:抑郁与痛苦的内力冲突

人格心理学:抑郁与痛苦的内力冲突

【摘要】:二、抑郁、痛苦是内力冲突的结果人的三种内在力寓于人的思维中,它们有时和平共处,有时十分协调,有时彼此冲突,有时彼此较量,当它们发生冲突时,一种力在强烈地限制另一种力,有时是很痛苦的,会产生困惑、痛苦、压抑、焦虑。

二、抑郁、痛苦是内力冲突的结果

人的三种内在力(惯性力、阻尼力、复原力)寓于人的思维中,它们有时和平共处,有时十分协调,有时彼此冲突,有时彼此较量,当它们发生冲突时,一种力在强烈地限制另一种力,有时是很痛苦的,会产生困惑、痛苦、压抑、焦虑。

一个女人,人到中年,她十分爱她的丈夫、她的家,那是她与丈夫苦心经营了十多年的家,一个十分温馨的家。而就在这个时刻,她发现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常常夜不归宿,对她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爱。这对这位女人的思维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外界扰动力。开始时只是一些小的扰动力,例如:有人告诉她,曾看见她的丈夫和一位年轻女性在一起逛商店。不久她又看见丈夫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吃饭,最后丈夫不回家了。这些外界扰动力不停地输入她的脑海,此刻,她内在的思维力在频频较量,她依然爱她的丈夫,她的情欲在,感情依旧,苯乙胺并没有因为她丈夫的移情别恋而停止分泌,内在的思维惯性力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她的思维阻尼力在不断告诫她,她的丈夫已不再爱她,她思维阻尼力中的道德准则告诉她,她的丈夫背叛了她。在想到这些的瞬间,她想到离婚。而在下一个时刻,她的阻尼力又对她说,也许她的丈夫有一天会幡然省悟,重新回到她的身边,毕竟他们是多年的夫妻,此外她还想她已经近40岁了,再找一个合适的男人也并不容易,再则,孩子还小,需要有一个父亲,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家。想到这些她又不想离婚。就这样,她内在的思维阻尼力与思维惯性力在不停地苦苦较量,时而惯性力大于阻尼力,时而惯性力小于阻尼力,较量的过程令她焦虑、压抑、痛苦。如果这个时间很长,她内力的较量在不断地重复与强化,她就有可能产生抑郁症,成为一个病人。(www.chuimin.cn)

这世界上有许多女人遇到过上述的情况,而每个人的处理方式却大不相同。有的女人发现丈夫有了外遇,立即与丈夫离婚。也有的女人把丈夫送上了法庭,甚至个别女人采用更极端的做法。还有一些女人认为在这个欲念和诱惑横流的世界,一个男人抵不住外界的诱惑是可以原谅的,装做不知道,继续做他们的“夫妻”。表面上的做法各不相同,实际上是因为她们的内在思维力学特性千差万别,类同的事情会有各种不同的响应,这些不同的响应使她们的表现大相径庭,最终构成了这个纷繁无比的大千世界,每一天都在演绎着各种不同的爱情故事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凯利曾做出过颇为精彩的论断:“我们并不是说,如果一个人像另一个人那样经历了相同的事件,他就会复制出那个人的心理过程……它不需要我们去推测使两个人的行为相类似必然是由于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历了相同的事件。即使他们每个人感受的是极为悬殊的现象刺激,但是这两个人也可能产生同样的行为活动。”遗憾的是,凯利并没有看到其本质是由于事件的本身只不过是人思维的外界扰动力,而外界的扰动力只不过是作用在人思维上的诸多力的一种,同样的外界扰动力作用于不同的个体,由于不同个体内在思维力的千差万别,他们的响应才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人经历了相同的事件,却往往不会复制出相同的心理过程。同样,当两个人的心理过程相同时,他们所受到的外界扰动力也可能相差悬殊。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我们必须全面地考虑到他们的全部思维外力和内力,唯如此,才能正确地解读人类的思维过程,而不致为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