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特点是有些思维惯性力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的,是在人格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有人对思维惯性力中的欲念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们都是非理性的。显然,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思维惯性力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总之,全盘否定人类思维惯性力的作用是错误的。......
2024-03-13
三、思维阻尼力
1.思维阻尼力概述
在人的三个内在思维力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力,这就是思维阻尼力。思维阻尼力的最大特点是,绝大部分思维阻尼力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类在成长发育阶段,在人格的形成阶段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诸如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意志、毅力、爱心、亲情、道德观、法律意识等。这些观念是在长期的人格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格成长的结晶。
A君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要看报纸、看电视新闻节目,B君则毫不关心,这是由于他们思维阻尼力中的认知差别甚大。A君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应该事事关心;B君思维阻尼力中的认知则相反,他认为国家大事是领导者的事情,他什么也决定不了,关心也没用。C君也在每天读报,但他只关心财经方面的信息,因为他正在炒股票,他认为买卖股票首先应把握大势。从现象上看,A、B、C三人对国家大事的响应截然不同,而实际上是他们三个人的内在思维阻尼力差距甚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任何外界扰动力的作用下,思维惯性力与思维阻尼力几乎都是同时出现、相互作用的,而响应的大小便取决于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一位科学家要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他不畏困难,努力奋斗,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现象。从思维动力学上看,这可能与他思维惯性力中的创造欲、成功欲、荣誉欲有关,也与他的自信心、价值观、人生观、意志等有关。前者属于思维惯性力,而后者则属于思维阻尼力。
2.思维阻尼力的特点
1)思维阻尼力是逐渐形成的
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人们渐渐形成许多概念,诸如: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在别人面前裸体是不文明的,遇到危险时要打电话报警,工作需要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应该说谎,要尊老爱幼,我们的一切活动应该在法律或道德规范的半径内进行,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公德,等等,这些都是多年来积蓄、沉淀在我们思维中的阻尼力。阻尼力也可以视为是人类各种潜在思维力中较为理性的思维。当然,鉴于每个个体的理性程度相差很大,所以我们还不能说,每个人的思维阻尼力都处在理性的状态。
2)思维阻尼力与惯性力有时是同向的,有时是反向的(www.chuimin.cn)
例如:每个人都有求知欲,这些是与生俱来的,当一个人具有远大理想时,他想为人类、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那么他就会发奋图强,努力学习,这恰与惯性力中求知欲方向是一致的。再如,每个人都有性欲,性欲是人类思维惯性力中的一种,但是,如果他没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他就会今天爱一个,明天又爱另一个,这时他就会做出违法的事情,这时,他的两种内在思维力就处在同向状态;反之,如果他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恋爱观,他的性欲有时就会和他的思维阻尼力处于反向的状态,确切地说,就是他的思维阻尼力将会抑制他思维惯性力中的欲念,令其欲念处在受控状态。
还可再举一例:当两个人口角时,彼此相互谩骂,双方思维惯性力中的荣誉欲受挫,于是就萌生了反击对方的念头。这时,如果你的思维阻尼力中的道德观、法律意识能很好地控制住你的惯性力,即当思维惯性力与思维阻尼力处于反向状态且阻尼力大于惯性力时,你就会控制情绪,而不致做出什么蠢事;反之,如果在此瞬间,你的思维阻尼力中的法律意识淡薄,你就可能大打出手,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也许在这瞬间,你的思维惯性力只是略高于你的思维阻尼力,但这一点点差异就足以令人们做出终生悔恨的蠢事,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在心理学分析中,思维惯性力与思维阻尼力之间的微小差异必须引起每一个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因为这瞬间的微小差异为人世间导演了太多的悲剧,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3)思维阻尼力是时代的函数
思维阻尼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在一朝一夕形成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20岁以前是他们思维阻尼力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其内在思维阻尼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由于人类的思维阻尼力主要取决于上述的三个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总体上看,人类整体的思维阻尼力差异巨大。我们常说的代沟,实际上就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内在的思维阻尼力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导致他们的行为方式明显不同,为两代人的沟通设置了一堵墙。
举例来说,我的前辈生存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那时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物质条件与现代相差甚远,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也和我们有所不同。那时的妇女处在社会的底层,她们面临的生存环境左右着她们的思维阻尼力。她们在人格成长阶段,处在封建教育体制下,其道德准则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则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古代女性,她们的阻尼力自然与现代妇女截然不同。而现代妇女是在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男女都一样、女人半边天等的教育下形成的人格。只要在法律允许的半径内,她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从事任何工作,她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她们的前辈完全不同。因此,她们的行为方式也与前辈迥然相异。
4)思维阻尼力因人而异
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人们的思维阻尼力也因人而异:有的人遵纪守法,有的人则为所欲为;有的人充满爱心,有的人残酷无情;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有的人则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的人做事满怀信心,有的人遇到困难则止步不前;有的人在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有的人则为个人的利益挖国家的墙角。这是因为人们接受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是不同的,此外,人一生中的特殊经历也会对思维阻尼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关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的文章
第二个特点是有些思维惯性力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的,是在人格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有人对思维惯性力中的欲念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们都是非理性的。显然,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思维惯性力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总之,全盘否定人类思维惯性力的作用是错误的。......
2024-03-13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内在思维复原力的作用。故事中,哈勒尔得到3 100万美元大奖,如果他的内在复原力是零,那么,他就有可能终生滞留在幸福中,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哭是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它应该归属于思维复原力。......
2024-03-14
为了阐述人类思维数学模型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差异,有必要将该理论的摘要记之如下:笔者认为思维是一个巨系统,其数学模型可表达为下式:惯性力+阻尼力+复原力=外界扰动力其中这些力的英文拼写分别是:惯性力:Inertial Force阻尼力:Damping Force复原力:Restoring Force扰动力:Exciting Force在此表达式中,扰动力是外界环境给予人的外部作用力,而思维的惯性力、阻尼力和复原力是人思维过程中系统本身的内力,即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由一个外力和三个内力组成。......
2024-03-13
集体性的音乐活动是指挥存在的重要依托,指挥是一门大众的艺术,更强调广泛的人员参与。尼古拉依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职业指挥家;发展到近现代时期,世界范围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家,如著名的卡拉·扬、伯恩斯坦、小泽征尔,等等。图2-1-1指挥家卡拉·扬......
2023-10-20
我们在上一节曾引用过毛主席在其《实践论》这一部名著中关于概念的形成所教导我们的话:“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到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毛主席这指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虽然概念是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的一种思维形式,但是如果把它形而上学地从感性认识分割开来,我们就无法理解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2023-11-08
3.能源更替过程的脉络人类社会的能源更替过程有着一定的脉络可循,其最基本的规律前已阐述。这一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遵守自然科学中著名的质能方程。氦-3反应堆的等离子体参数要求比托卡马克系统更高,而且世界各国至今还未遵选出公认最佳的等离子体约束方案。......
2024-03-13
死气沉沉的大脑毫无创造力可言,在学习过程中,若要保持大脑的兴奋,就要保持思维的活跃,而发散思维可以帮助维持一个灵敏的状态。这种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问题的做法所展现的就是发散思维的运用。许国泰先生运用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法。发散的角度越多,我们掌握的知识就越全面,思维就越灵活。对每个人来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自然和几乎自动的思维方式。......
2023-12-05
可见,《周易》后天八卦,实本羲《易》先天而设也。故在兑震巽艮四宫,以颐、小过、中孚、大过,与坤坎离,并为八卦。不变之四卦内,除本宫一卦不变外;其余三卦,上下互变。乾坤坎离八卦变,而中不变;屯蒙五十六卦变,而中不变,其道也。八卦,皆不变;其极,亦变。......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