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低碳化生活-实现碳金盈余

低碳化生活-实现碳金盈余

【摘要】:2.低碳化生存Mr. Earth明白了,要想让自己的碳金每月有所盈余,他必须选择一种低碳化的生活。至于低碳化生活究竟是什么,Mr.Earth并不十分清楚,不过他确信一点。低碳化的生活并不能以牺牲原本的生活品质为代价,更不能降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这绝对是一种“低碳排放”的模式。按照这一趋势,本月您的碳结余有望超过1吨,碳金盈余将达20碳币。

2.低碳化生存

Mr. Earth明白了,要想让自己的碳金每月有所盈余,他必须选择一种低碳化的生活。至于低碳化生活究竟是什么,Mr.Earth并不十分清楚,不过他确信一点。低碳化的生活并不能以牺牲原本的生活品质为代价,更不能降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与其那样,那倒退到原始社会或农耕社会岂不是更好?这绝对是一种“低碳排放”的模式。试想,原始社会人们茹毛饮血,很长时期尚不知“火”为何物,归于人本身的碳排放几乎无从谈起;农耕社会的小农经济十手工作业,碳排放同样也可以忽略不计。以现代视角看,这完全是一种绿色的生活。但问题是,我们无法回归到这种生活,即使它再绿色,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复杂性降低了。如果是这样,与其说是回归,倒不如说是崩溃,因为整个社会无法承受那种倒退。

Mr. Earth追求的是这样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案:既能保持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又能不断降低碳排放。如果按照卡本女士设计的方案来执行的话,他觉得这一切并不难办到。不过,眼下要紧的是,他首先需要在账户上存一些碳金,以免本月的碳信用透支。没有办法,他只有经过层层的复杂程序,并且拿现金从地球之友公司或碳黑市交易市场高价兑换了。从下个月开始,家里应该就能产生碳金盈余了,Mr. Earth暗自揣摩着。突然像若有所得一样,他旋即行动起来,先去热电公司办理了永久退出电网和热力管网的手续,这意味着他的家里今后将不再依靠热电公司来提供电力和暖气供应了。随后,他去了一家太阳能工程公司,请他们给家里的屋顶安装了最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系统,附带着也将取暖设施改造成了太阳热采暖系统。经过这一系列改造后,家里的用电和采暖便可以能源自给了。与此同时,Mr.Earth决定购置一辆更节能的纯电动汽车,原因是自己目前的座驾能耗仍比较高,碳排放也不小,更换后碳排放可大幅削减。另外,他还计划去公共林区种植或认购11棵椴树,1棵是付给地球之友的,其余10棵就是自己以后的“摇钱树”了。他提醒自己还有重要的一件事不要忘了,那就是所有的行动都需要到环境机构去详细注册备案,地球之友公司也需要长期打交道,公司会协助他监测个人的碳排放情况,并提供每月的碳金盈损账单。

一切进行完毕,Mr.Earth长舒一口气,他已禁不住憧憬下个月的低碳生活了: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将人们从睡梦中照醒,屋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已悄无声息地开始工作了,家中的机器人管家也适时补充着电力,向主人陈述一天的计划安排。早餐刚刚用毕,Mr.Earth就收到一封来自地球之友公司的一周提示邮件:本周短途飞行两次,排放二氧化碳0.15吨;自驾车400公里,排放二氧化碳0.1吨;食用进口果蔬10公斤,排放二氧化碳0. 05吨……本周总计排放0. 75吨}另外,10棵椴树每日吸收二氧化碳0.15吨,本周累积吸收1. 05吨;本周您的碳结余为0.3吨,碳资产价值为6.O碳币。按照这一趋势,本月您的碳结余有望超过1吨,碳金盈余将达20碳币。这样的生活,Mr. Earth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好事”才刚刚开始,中午上班期间,Mr. Earth就接到了来自一家碳捐赠公司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上说,希望Mr.Earth能将第一个月的碳盈余捐赠出来,转到塞内加尔一家福利院的名下,用以支持非洲孤儿的医疗与救助工作;或者将其赠予印度安得拉邦的一所偏远小学,那里的老师们渴望实施太阳能照明的计划,Mr. Earth或许可以尽微薄之力。当然,他可以因此得到5分的碳捐赠积分。

理由看起来都很充分,Mr. Earth没有办法拒绝。不过他做出了一项意外的举动,他计划捐赠两个月的碳金,第一个月的先给福利院。第二个月的再给学校,如果第二个月有结余的话。不,必须得有!(www.chuimin.cn)

Mr. Earth往后的生活可就要多多注意了,他口袋里随身揣着一只碳计算器,可以随时拿出来计量和对比各种活动的碳排放,连他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精于算计。比如出差时,如果时间允许,他宁可选择火车也不乘坐飞机;如果有实用的商务型宾馆可选择,他就会排除五星级大酒店。这种“算计”还特别体现在一些日常生活细节上,原来他洗漱时都是敞开水龙头,现在开始用脸盆洗脸,洗漱后的水还可以浇花、冲厕,一水多用,因为节水就意味着节碳。对于四层以下的楼宇,他一般会选择爬楼梯而代替乘坐电梯,因为节电也意味着节碳。当然,Mr. Earth不会为了节碳而放弃一些个人喜好,比如,他喜欢食用水果蔬菜,全世界各地的果蔬他都来之不拒,他愿意为此多支付一些碳金,不过显而易见的好处是,由于减少碳排放的要求,这些果蔬已经很少用化肥、农药以及杀虫剂了,代之以更绿色的种植方式。这是Mr. Earth最乐于昕到的好消息。他可不愿意看到人们的餐单上被那些长时间浸泡在石油里的化工食品所充斥,化肥、农药、杀虫剂,围绕食物生产链环中的那一项不是来自于石油化工品?悲哀的是,人们每天都在享用着这样的难以确定是否有毒害的垃圾食品,甚至与其说是享用,倒不如说是忍受。当然,Mr.Earth更不愿意听到的是,人们未来的伙食由某种高效能的化学药丸代替,连续一周或半个月无须再进食,自此人们没有了吃的乐趣,消化系统也开始萎缩,或许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悲哀。

Mr. Earth的努力没有白费,至此之后,他每个月的碳金再也没有透支过,而且基本上都出现盈余。他用日积月累多出来的碳金进一步购置了椴树,享受着利滚利的乐趣,后来归于其名下的椴树已经累计达四十多棵,形成了一片椴树林,年累积碳资产达四千三百多碳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Mr.Earth有时不免会想,古代农耕社会一些部族经常以牛的数量来衡量财富的多寡,比如,牛在古代埃及社会就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假若一户人家有三四十头耕牛,那一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想必牛主人的社会地位也不会低到哪里去!诚然,现代社会早已脱离了对某一种动物或者器物的朴素崇拜,比如对作为生产工具的牛,或者作为祭祀用品的鼎等等。但在一些新理念的浸淫下,社会价值观也会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复古或者回归。人们仍会以某种自然物作为财富的标志,不过会赋予其新意义。在碳减排的时代大背景下,可以肯定,牛不会再次人人们财富的法眼了,因为它会排放废气;而树就不同了,它之所以是一种热门的选项,就在于它消除了动物自身的天然缺陷。那些二氧化碳吸收量大,稀缺名贵的数种更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成为碳财富的制造利器。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会为自己名下的树木数量多、碳吸收量大而自豪,就像古代人曾经为自己的牛力气大、数量多而沾沾自喜一样。

低碳生活将变成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一种生活方式。Mr. Earth的生活已经不是低碳式生活,也不是碳中性生活,而是一种负碳式生活。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他所消除的碳排放已远远大于他生活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两者相抵是负值,这就是他的碳资产节节攀升的原因,因而也成为人人赞慕的“碳负翁”。他可以为一些朋友或素不相识的人在碳金方面入不敷出时而慷慨解囊,也可以在一些公司或机构碳减排承诺无法兑现时而伸手施援。在推动低碳生活上,越“负”的“碳负翁”,往往也越是不遗余力、身先士卒。当然,多不了多久,M r.Earth就要结束单身生活,他希望留给还未谋面的太太和孩子们的,除了碳金外,还有健康的理念和低碳化的生存技能。

这是Mr. Earth的生活,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这是未来低碳社会的一个片段,也是能源生活的普通场景。因为能源利用已经伴随着碳减排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处旮旯角落,如影随形,难以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