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衡的石油产耗在石油极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沉积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将地球形成的石油总资源在时间上进行简单折算,那么8500万桶的巨量石油被“生产”出来相当于地球耗时一万年。从严格的实验科学意义上说,石油完全可以“人工生产”。这种收益与代价之间严重失衡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成为了人造石油在大规模应用方面逾越不了的鸿沟。......
2024-03-13
5.新时代的卖“碳”翁
在煤炭没有进入日常社会生活的几千年间,人们主要靠烧木炭来取暖生活。唐代著名大诗人自居易曾描绘过一个卖炭翁的形象,其终日伐薪烧炭但却无以糊口的凄凉处境跃然笔下。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卖“碳”翁却挥洒自如。他们的处境看起来已截然不同,只不过一个卖的是真实碳,一个卖的是虚拟碳,也就是所谓碳排放权,本质上已经大相径庭。
碳买卖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商业概念,而是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财富载体。目前,全球碳排放交易额日均达数亿欧元。碳交易市场活跃着一批又一批忙碌的身影,买家、卖家以及中间人,还有大大小小的专业机构均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共同上演着碳交易市场的一出出火热大戏。那些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成功运作了碳减排项目的业主们·在获取了专业的碳减排第三方机构认证后,立刻就成为了受人追逐的货主,这些业主们手上已经拥有了待价而沽的碳资产,可以卖给需求方或中间商。他们俨然是新时代的卖碳翁。而且他们有的手头不止一个项目,可能有几个或十几个项目,他们就依赖这些项目所产生的源源不断的碳排放而过活,在碳交易的大池子中如鱼得水。这些专门的卖碳翁在全球有数千名之多,仅中国就为数不少。截至2009年3月底,中国在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EB)注册的碳减排项目已近500个。年减排量占全球50%以上。注册项目的总减排量约20亿吨碳当量,总价值约三百多亿欧元。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大卖家。由此,中国国内也就出现了不少卖碳收入甚丰的个人卖家,成为《京都议定书》这一规则主导下的直接受益者。
如果说这些卖家是直接受益者,那么相关的认证机构、交易机构以及中介机构就是间接受益者。而且未来的交易过程会越发依赖这些专门的机构开展,甚至项目业主可以不用参与整个项目过程的运作,完全可以委托给专业的机构代劳,只不过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罢了,当然也可以采取项目收入分成的方式,这需要双方协商,风险性与灵活性兼具。随着今后碳减排约束力的进一步加强,自愿减排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由此将会催生出众多的新职业和新产业。一些专业的人才或机构将会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碳减排方面的服务,内容可涉及项目咨询、方案规划、效益评估、市场猎头等一系列方面。一些时髦的职业如碳规划师、碳顾问也将应运而生,而且类似的职位或许还会成为令人追捧的香饽饽。碳规划师、碳顾问等这一类专业人士保不准就会成为稀缺人才,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仰慕。当然,这些专业人才所服务的公司也会换个新称谓,暂且叫作碳商务公司吧。从更广的层面上说,碳减排的理念将会扩展到社会的很多方面。就像目前各式各样的排行榜一样,碳减排榜、碳财富榜以后也会五花八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而国与国之间,乃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碳竞争力排位也会逐步深入人心。不仅如此,碳减排活动也会改头换面,在不同的场合施加影响力。比如,一些慷慨解囊、支持植树造林或其他碳减排活动的人士会被冠以“碳慈善家”的新称谓,彰显“环保就是慈善”的新理念。
我们不要以为那些碳减排的理念距离普通老百姓还很遥远,其实与之相关的事情已经贴身于日常生活了。中国老百姓私底下打诨插科时偶尔会说到一句粗语:“管天管地,管不着人拉屎放屁。”不过,这句话要改写了,放屁真的要被管了,只不过还不是针对人,先从牛羊身上开始。研究表明: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以甲烷为主,通过打嗝、放屁的方式排放到空气中,全球目前在栏牛羊数总计有15亿头之多,它们所排放的甲烷对气候变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西方不少国家巳采取措施,比如英国为牛设计出环保食单,以减少牛放屁时排放的甲烷含量;美国一些州要求养牛业主引进新技术保证牛放屁不污染环境;新西兰则更直接,干脆向牛、羊养殖牧场主们征收“牛羊放屁税”,目的是控制对大气的污染。这意味着新西兰的牧场主们,每年将不得不额外支出约500万美元,为政府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买单。当然,牧场主们纷纷叫苦,认为收税太不公平,甚至抨击政府的这一计划实在是“臭不可闻”。
不论新西兰政府的举措能否顺利施行或施行多久,它至少传递出一种信号.即碳减排已经和日常生活挂上钩并且会越来越密切了.一些个人生活细节问题也和气候变暖扯上了关系。比如,别太胖,否则全球变厦的责任你就比别人大。美国一项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气候变暖是胖子引起的”,理由看起来很直白,胖人无论是乘飞机还是驾车总要耗费更多一些的能量。至此,一道环保主义的道德枷锁要给胖人戴上了。变胖不仅成为了生活问题,而且影响了道德水准,我们甚至可以将其作为笑料了。再比如,少吃肉,多吃素。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曾有句名言:“少吃肉,你会更健康,地球也会更健康。”其中的逻辑似乎也很简单,少吃肉你就可以让牲畜少放屁,或许自己也可以,这对缓解全球变暖可都是贡献。
或许有些人都会怀疑这个社会是不是出问题了,也太无厘头了!怎么突然间连吃肉、放屁也要人注意了。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呢?的确还不好评判。印度有一句谚语:脚步太快,难免把灵魂跑丢了。的确,社会变得实在太快了,我们都不免担心整个社会的灵魂是否还安在,如果它有灵魂的话。不过,思来想去,有时我们真的无需感叹这个世界变得太快,或许需要体察的只是我们的内心,还有我们的思维能否真正与时俱进。(www.chuimin.cn)
放屁和呼吸似乎是相对应的,如果说放屁税都“臭不可闻”地出台了,那么也就该轮到呼吸税了。只不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次终于超前于发达国家而显山露水了一次。2008年11月,有关呼吸税的设想在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先生的口中吐出来了,他呼吁政府应对排放二氧化碳的企业征收生态税。对于普通市民,他认为政府应要求老百姓每月购买10元或20元的生态基金,为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废气买单。这一提议被媒体称为“呼吸税”,不过听起来确实比生态税更形象,而且本质意义上就是如此,只不过笔者担心媒体仍有断章取义之嫌。。
事态的发展可想而知,呼吸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当事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抨击声更是不绝于耳。一些人不无揶揄地说,蒋院士的提议虽然“高妙”,但技术含量却相反。且不说忽略了生物多样性,因为动物差不多都呼吸,只对人征税,而不考虑山中的野兽,高空的飞鸟……提法显然不甚全面;而且,单就征税本身而言,呼吸税的操作性就不强。因为人的食量、食类不同,体格、体质不同,肺活量、呼吸频率有异,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必然有别。如何界定?一律收10元或20元属于简单粗暴式征税,如何体现公平?诸如此类的调侃和诘难可谓不胜枚举。甚至有的人不无感叹地说,呼吸税的出台将令人窒息。
事实上,人们的反应有些过激了。由于将眼光过多地聚焦在呼吸税这一问题的表象上,才导致人们对这一提议所暗含的进步意义视而不见。无论以何种名目出现,人们迟早要为气候变暖买单,以呼吸税的形式出现看起来名正言顺,着力点也可谓有的放矢。换个角度来说,即使政府以后不对个人征收呼吸税,但难免会对企业额外征收二氧化碳排放费。这些费用会被企业以另外一种名目,或者多种名目予以转嫁,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最终都会转嫁到作为消费者的每个人头上,这与直接征收呼吸税又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呢?别不相信这些事情不会成真,十多年前,又有谁会相信我们呼吸的气体居然可以买卖呢?既然10年前看起来不可能的事都已经成为现实,那么,10年后我们更有理由保持头脑的清醒了。
像瓶装矿泉水一样,如果某一天新鲜空气也开始当街卖,我们大可不必感到新鲜,更不必惊讶,没准这是一个大买卖!从亚马逊雨林或挪威森林中灌装新鲜空气,贴上标签后到纽约或伦敦这些大都市售卖,给远离清新气息的人们多一些大森林的味道。这就是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好奇的消费者,还是精明的商家。
马克思所说的三大免费的自然物品,即阳光、空气和水,现在只剩下晒太阳是不花钱的了。如果以后这一权利也日渐式微了,人们或许就没有免费的念想了。
有关石油枯竭的后天的文章
1.失衡的石油产耗在石油极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沉积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将地球形成的石油总资源在时间上进行简单折算,那么8500万桶的巨量石油被“生产”出来相当于地球耗时一万年。从严格的实验科学意义上说,石油完全可以“人工生产”。这种收益与代价之间严重失衡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成为了人造石油在大规模应用方面逾越不了的鸿沟。......
2024-03-13
5.石油的多面相石油的形成过程至今仍存在着多个未知数。即使对于石油有机成因论这种有多种证据印证其合理性的理论而言,依然存在未解之处。上述两条特点已经成为判定石油来源是否为有机成因的重要依据。石油具有多种面相,石油的成因只是它的多种面相中的一个,是自然的面相。而石油的社会面相才更是纷繁复杂,由于其浸染了人类本身的理性与欲望,因此更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2024-03-13
4.石油政治大牌局21世纪开启的新一轮油价狂飙的大戏,不知叉隐匿着多少不为人晓的秘密?虽说石油价格形成的过程是个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但指挥棒却牢牢握在美国人手中。如果按照利益指向划分和敲定博弈的各方,全球石油涨价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大牌局。高昂的油价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会大大增加石油消费的成本。作为世界上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耗最大的国家,高油价看起来与美国的利益指向并不一致,美国似乎是高油价的最大受害者。......
2024-03-13
3.能源更替过程的脉络人类社会的能源更替过程有着一定的脉络可循,其最基本的规律前已阐述。这一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遵守自然科学中著名的质能方程。氦-3反应堆的等离子体参数要求比托卡马克系统更高,而且世界各国至今还未遵选出公认最佳的等离子体约束方案。......
2024-03-13
7.“白金”替代“黑金”就利用价值而言,可燃冰无疑称得上是“白金”,与石油黑金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大多数国家之所以都没有考虑大规模开发这种“白金”,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现在仍未摸索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可燃冰开采方法。对此,日本人自有通盘的考虑。而目前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商业开采的进度。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海底地层坍塌、可燃气体井喷等事......
2024-03-13
3.石油定价的多极博弈目前为止,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产品其价格形成过程像石油这么波诡云谲、复杂多变。石油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石油价格的波动受市场之手调节。美国对如何修订游戏规则总是成竹在胸,因而才会把石油政治的牌局打得既眼花缭乱又玄机重重。作为拥有全球军力部署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其对国际油价的掌控能力无可匹敌。......
2024-03-13
4.打破可燃冰利用之坚冰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条能源消耗的不归路,至少从过去到现今都是如此。如果说它是一条破冰之旅,那么就当前而言,可燃冰的开发就是横亘在人们面前亟待破除的巨大坚冰。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开采可燃冰究竟是为了能源利用,还是为了环境保护?那些在可燃冰开发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想必有着前瞻性的综合考量,这有利于加速可燃冰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
2024-03-13
6.可燃冰带来的技术变革从人类的能源利用进程看,可燃冰的利用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海水已经成为人类获取淡水的新源泉,用可燃冰分离技术淡化海水或许就是破解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可燃冰在天然气输送方面也将带来新的变革。与可燃冰有关的技术还可应用到生物酶控制、二氧化碳储存、汽车驱动、空调、冰箱的制冷等众多领域,带给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革。......
2024-0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