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碳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

碳资产:提升国家竞争力

【摘要】:5.碳资产与国家竞争力英国在19世纪成为煤炭开发与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成为石油开发与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换句话说,碳减排能力可以成为一种指标,在两个国家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竞争态势下,哪一个国家的碳减排能力更强,则更可能在竞争中胜出。比如,单位GDP产出能耗低的国家意味着拥有更大的碳减排能力,自然也意味着更多的碳资产与更大的竞争力。碳资产与国家竞争力以某一种方式关联了起来。

5.碳资产与国家竞争力

英国在19世纪成为煤炭开发与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成为石油开发与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英国与美国分别成为了煤炭时代与石油时代的霸主。与此同时,煤炭对应英镑,石油对应美元则暗合了能源利用与国际货币之间的某种联系,进一步诠释了大国崛起与货币地位上升的演变之路。那么,在“后石油时代”,将会是什么情形呢?是顺其自然的那样,天然气对应卢布吗?历史会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地重复。

尽管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主导权掌握在俄罗斯手里,但主要结算货币依然是美元。如果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那么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扩大只是意味着美元货币地位的加强,与卢布的关联度并不大。因此,卢布成为国际货币就面临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事实上,如果考察近代社会国际货币的发展史,情况看起来一目了然。国际货币的出现首先是从国际贸易开始的,某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往往是从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起步的。例如,在19世纪大英帝国的强权时期,英国大规模的煤炭出口交易基本上以英镑结算,这是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 20世纪石油美元的成长同样以美国大规模的石油出口与贸易为基础,北美墨西哥湾地区作为全球石油生产重要基地的荣耀在“二战”结束前夕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发展注定了以往单一品种的能源与货币对应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再现了。必须有新的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模式来体现这种需要。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利用方式尽管各有不同,但有一条脉络是相通的,那就是利用过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最清洁的程度无非是零碳排放罢了。作为一种指标,碳排放将能源的多元化利用过程关联起来,同时也将各国的能源利用水平体现了出来。全球碳减排交易的兴起以及与之相关的清洁能源利用的巨大市场前景将成为助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的契机。

由于欧盟的先人为主以及对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主导权,目前在全球碳交易市场,欧元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场内交易的主要计价与结算货币。这正是欧盟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碳交易形成与实施所达到的结果,也是欧元与美元之争过程中所开辟的新战场。在未来货币格局演变过程中,与碳减排交易的绑定程度将成为国际货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条件,相应的竞争将会更激烈。如果说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后全球碳交易市场还不温不火,那么2005年其正式生效后,整个市场交易则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6年碳减排交易量达到16亿吨,2007年更是上升七成,达到了27亿吨。市场总交易额达400亿欧元,2008年达到了600亿欧元。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全球碳交易市场已日趋成熟,市场参与度和参与范围不断扩展、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10—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将增加150亿欧元左右,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可达到13 00亿欧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国际第一大交易市场。以发展的角度看,碳减排交易成为全球最大份额的商品品种的过程已势不可挡。尽管因金融危机爆发而对全球碳减排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并导致市场交易出现低迷,但大可不必感到困惑。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2012年后的国际碳交易体系才更值得期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影响,不少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预见美元的衰落。那么长期来看,如果美元地位衰落,哪种货币能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呢?或许以碳资产作为标价物的碳货币就成为其中的选项之一,这将对打破单边的美元霸权,促使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产生影响。(www.chuimin.cn)

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力体现在其聪明程度上,那么一个国家的智力就可以用创新力来衡量。这里的创新力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在制度创新、经济方式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指标,可以相对确切地来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社会的竞争力。但问题是,创新力是不可具象的综合体,属于比较抽象的范畴,不易于进行量化。那么,还有比这更直接、更具体的方式来体现预想的结果吗?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眉目了。通过衡量一个国家碳减排的能力,人们可以更直接、更具体地衡量国家间的竞争力,这可以看作是创新力评价体系的简化而叉实用的版本。事实上,很多时候问题的分歧往往不在于评判过程,而出现在评判标准上。以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为例,其文学奖的的评选结果有时争议比较大。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多元化,很难说孰优孰劣,不易进行准确的对比与评判。而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项其成果一般都举世公认,争议比较小,这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相对容易量化与统一。

尽管在全球社会应对气候变暖的共同行动中,依然存在着分歧与争端。在笔者看来,这或许都不是问题的重要之处,重要之处在于《京都议定书》提供了一种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施行搭配了一整套设计严密的制度规则与标准规范。在这一体系下,我们可以说,一个国家碳减排的能力越强,其国家竞争力就越强,最终累积的碳资产可能就越多,可支配的财富也就越多。换句话说,碳减排能力可以成为一种指标,在两个国家其他条件大致相当的竞争态势下,哪一个国家的碳减排能力更强,则更可能在竞争中胜出。不难看出,碳减排的能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方式的先进程度。比如,单位GDP产出能耗低的国家意味着拥有更大的碳减排能力,自然也意味着更多的碳资产与更大的竞争力。碳资产与国家竞争力以某一种方式关联了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2006年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向全世界推广低碳经济的理念,认为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是人类社会摆脱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国际能源机构(IEA)声明:在能源供应方面,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挑战,其一是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应,其二是实现向低碳、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迅速转变。事实上,这均要求一场来自能源领域的革命,能否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人类未来社会的繁荣。在《京都议定书》及相关协约的推动下,各国强制或自发的碳减排活动持续升温,已然并将继续催生和推动一个庞大的碳交易市场。这是需要看到的大趋势。而且,即使碳货币短期内无法实现,由于碳交易市场结算货币的多元化趋向,这将使得美元独霸的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得到一定程度地修正,多币种竞争的格局将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制衡将使得国际金融风险产生的机率大为减小。此外,低碳经济体系的构建意味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将体现出各国的创新能力。人们在未来的经济增长要不断注入“低碳要素”,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有效挂钩。如果说后石油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那么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大契机,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