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替代黑金的白金:石油枯竭的后天

替代黑金的白金:石油枯竭的后天

【摘要】:7.“白金”替代“黑金”就利用价值而言,可燃冰无疑称得上是“白金”,与石油黑金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大多数国家之所以都没有考虑大规模开发这种“白金”,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现在仍未摸索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可燃冰开采方法。对此,日本人自有通盘的考虑。而目前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商业开采的进度。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海底地层坍塌、可燃气体井喷等事

7.“白金”替代“黑金”

就利用价值而言,可燃冰无疑称得上是“白金”,与石油黑金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大多数国家之所以都没有考虑大规模开发这种“白金”,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现在仍未摸索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可燃冰开采方法。那么对于目前的这种困境,人们自身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在这一点上,人们似乎正在为曾经的集体短视和盲从而付出代价。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前苏联一批科学家就呼吁开发可燃冰资源以减轻全球社会对石油的单一依赖,从而缓解石油危机的蔓延,解决未来的清洁能源供应问题。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如此切中问题的要害。但遗憾的是,这种理性的声音被石油世界的喧嚣与纷争所掩盖,很快变得无足轻重,可燃冰的开发也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事。为了减小石油短缺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开发核能、氢能等各种新能源,但唯独缺少了可燃冰。如果说美国在替代能源开发上的短视还不足为怪的话,那么全球社会集体盲从的行为则需要深思了。这使得可燃冰真正受到全球社会重视的时间推迟了近30年。如果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开始加大可燃冰的研究与开发力度,想必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将是另外一种景象了。可燃冰至少会为全球社会所熟知,人们面对石油紧缺的局面也就可以从容应对了。当然,历史不能倒退,我们现在加快可燃冰的开发力度未尝不可行,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至于人类社会何时用上可燃冰这种革命性的替代能源,这取决于可燃冰商业开发的进度和成效,更取决于人类社会对清洁能源的追求和认知程度。

作为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石油替代能源,可燃冰真正受到重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大洋勘探计划( ODP)等一系列国际合作研究计划的实施,可燃冰领域的开发骤然升温,其研发进展不仅为发达国家所密切关注,更被提上了开发日程。美、俄、日等国先后投入不菲的资金进行可燃冰的研究,并且分别给出了可燃冰商业开采的时间表。比如美国计划在2015年进行可燃冰的商业开采,日本原本紧随美国之后,希望在2016年实施商业开采,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刺激,日本已经将该计划的执行期大幅提前,至少日本打算在美国之前第一个实施商业开采。可见日本人在可燃冰开发领域打算力拔头筹的决心和勇气。对此,日本人自有通盘的考虑。

能源是社会赖以维持和发展的前提,后续能源的开发更是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这方面,日本显然比其他国家体会更深。作为能源严重匮乏的发达国家,日本人一直为本国的能源安全而忧心,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几乎达到100%。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开采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能源了。目前,日本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位于加拿大北部马更歇三角洲的马利卡气田紧锣密鼓地进行可燃冰试验开采,以便于为随后的商业开采进行技术储备及方案优化设计。在日本与加拿大签署的合作开采协议中,保密内容被作为专门的要求予以了强调,一般人士很难去试验开发地参观或探访,研究同行之间正常的学术考察活动也被限制或取消。由此,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活动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对于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技术而言,日本采取的开采方法为“降压法”,其具体的工艺路线是在海底的可燃冰地层钻一个深孔,通过压力泵给地层空间降压,使得地层中的可燃冰分解,天然气与水分离后便会喷到钻井口被收集,开采工艺路线的后半部分与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基本上一致。日本也已经圈定好了后期实施商业开采的区域,该区域是距离本州岛50公里的日本冲绳海槽。该海域水下500米的浅部地层中预计蕴藏着l万亿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资源,开发潜力及开采可行性均符合日本的期望,是日本实施商业开采计划的理想场所。而目前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商业开采的进度。如果一切计划顺利进行,那么日本有望在2010年左右实施商业开采计划。(www.chuimin.cn)

可燃冰的开采将是日本能源利用史上的转折点,日本将一举改变多年来能源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转而使用上本国自产的清洁能源。日本也将不会像之前那样面对被动局面而无力还手了,因为它在能源供应渠道上多了一道选择,其意义不可谓不大。日本上至首相议员、下至黎民百姓均对可燃冰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可燃冰的开发进程更是热切关注。想必原因就不言自明了。日本最大的天然气分销商——东京燃气公司油气资源部主管奥井敏治的话极具代表性:“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政府的可燃冰开发项目.希望有一天能通过管道接收到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开采出来的能源,我们和普通日本民众一样,期待着这一天尽快到来。”

根据现有试验开采数据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来看,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十分高昂,获取每立方米天然气的成本高达10美元,折合成油价相当于200美元/桶的天价。当然,这只是在小规模的试验开采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并不足以采信,当可燃冰规模化开采后,成本自然就会大幅度降下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开采的初期均是如此,可燃冰自然也遵循这一原则。

诚然,可燃冰的开发与传统油气资源有所不同,可燃冰以固体形态储存,而且海洋可燃冰资源多储存在深海浅地层区域。因此,传统的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浅海深钻”工艺过程需要转变为“深海浅钻”,而且要将传统的“无分解开采”转变为“分解开采”。这是开采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可燃冰的商业开发涉及资源、技术、经济和环保等多方面问题,科学原理和单项技术现在已基本成熟。要将它们集成,所耗费的时间可短可长,这要视市场的需求及资金投入程度而定,大致为5~10年。如果以净能源收益率作为指标,可燃冰是最应该首先开发的能源富矿。此外,受原油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传统的油气公司对可燃冰的商业开采前景仍举棋不定,但日本人的研究成果给悲观人士带来了新希望。他们的结论相对更乐观,甚至很有吸引力。日本研究人员综合各方面因素测算后认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到54美元/橘时,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在经济上便是可行的,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开采规模的加大,这一数据将更有吸引力。日本政府的相关计划基本上也是围绕相关的经济评价方案展开的。

对于可燃冰的开采利用而言,除经济成本上的制约因素外,环境技术风险更是重点的考虑因素。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海底地层坍塌、可燃气体井喷等事故将对海上钻井平台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另外如果开采不当,还会导致天然气大量泄人大气层等环境不利事件发生,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于这一问题,日本研究人员声明,人们大可不必为可燃冰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而忧心忡忡。比如,针对热分解和减压法开采可燃冰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一些环保人士担心甲烷气体不会按照人为设计的通道分解,它自己就会悄悄溜掉。实际上,这种担心尽管无可厚非,但却是想当然式的猜测。由于工程人员在开采过程中不会采取漫加热和漫分解,减压开采过程也不会采取漫减压,而是专就某一区块进行开采工作。因此,产生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并不值得格外担忧。日本在加拿大冻土区进行的可燃冰试验开采也并没有发现甲烷气逸散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等问题,有时候我们看起来是被“假想敌”束缚了手脚。

尽管全球不少科学家都担心日本的商业开采活动会引发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日本仍然义无反顾地进行着精心筹划和进度安排。日本政府也做出承诺,日本将做好可燃冰开采的环境风险控制工作,在进行商业开采前,将把燃气泄漏探测器及环境监控系统全部配备到位,力求把风险因素控制在最小的程度,为开采活动保驾护航。随着日本、美国对商业开采可燃冰计划的逐步开展与落实,可燃冰作为商业能源将会进入寻求替代能源的各国政府的视线,全球也将兴起一轮可燃冰资源开发的热潮,可燃冰将有望迅速为普通民众所认知和熟悉,并且融入社会现实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可 燃冰开发就是一场改变全球竞争力的能源新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