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打破可燃冰利用之坚冰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条能源消耗的不归路,至少从过去到现今都是如此。如果说它是一条破冰之旅,那么就当前而言,可燃冰的开发就是横亘在人们面前亟待破除的巨大坚冰。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开采可燃冰究竟是为了能源利用,还是为了环境保护?那些在可燃冰开发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想必有着前瞻性的综合考量,这有利于加速可燃冰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
2024-03-13
6.可燃冰带来的技术变革
从人类的能源利用进程看,可燃冰的利用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如此,可燃冰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工艺,可应用到气体分离、溶液萃取、海水淡化、甲烷储运等众多将对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领域。
可燃冰晶体中水的含量高达80%以上,因而可以通过形成可燃冰这一途径来浓缩水溶液。因为其生成温度一般高于冰点,所以采取这种方法比冷冻浓缩更经济。在特定场合下,通过人为满足可燃冰的生成条件,进而生成可燃冰晶体,便可以依照设定的要求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其既可以根据性质的差别分离不同种类的气体,如利用不同气体与水形成晶体时在压力上的差别,通过控制压力使易生成水合物晶体的组分发生从气态到固态的相态变化,从而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也可以分离液态混合物,如为了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前提下萃取中药汁或果汁中的水分,可以摒弃传统的蒸馏方法,选择通过生成可燃冰来分离混合物的“新工艺”,某种程度上说,这更易于实现特定需要。再比如海水淡化领域,可燃冰分离技术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淡水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稀缺资源之一,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如果不珍惜淡水资源,人类的最后一滴水恐怕就是自己的眼泪”。类似这样的公益广告语足以令人警醒。不过,仅仅珍惜淡水资源是不够的,如果不善加开发,未来淡水资源的短缺将可能会酿成人类社会的重大危机。目前,海水已经成为人类获取淡水的新源泉,用可燃冰分离技术淡化海水或许就是破解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将天然气通人备用海水中,满足可燃冰生成的特定条件,可燃冰固态晶体生成后便实现了海水中的盐类矿物质与水在形态上的分离。这些分离的可燃冰晶体中就包含着所需的淡水资源。据计算,每生成1立方米体积的可燃冰就可分离出0. 87立方米的淡水,产出量相当可观。而循环往复上述过程相当于完成连续的海水淡化工艺。该项技术具有能耗低、设备简单、紧凑的优点。就目前科技水平而言,尽管该项技术的经济性还有待提高。但在中东一些缺水但经济富足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该技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随着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可以预料,基于可燃冰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今后将会成为重要的淡水获取渠道和技术分支。(www.chuimin.cn)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可燃冰在天然气输送方面也将带来新的变革。目前,现有的天然气的运输途径主要采用输气管道、液化天然气( LNG)、压缩天然气(CNG)三种方式。而通过可燃冰技术运输天然气将会是第四种方式,其利用的正是可燃冰高密度储存天然气的特性。管道天然气输送主要应用于陆地上远距离的输送场合,其最大的优点是输气量大,但初投资同样也比较大,而且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一般属于国家层面上的应用范围。如俄罗斯向欧洲的天然气输出、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均属这种情形,LNG输送方式主要应用于海上远距离的天然气输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海上天然气输送的主要途径。由于将天然气在低温条件下液化成为了密度极高的液体,因此LNG方式的输气量同样不菲,但问题是LNG船的造价巨大,通常单艘轮船的造价1.5~2亿美元以上,加之运输过程中维护费用高企,因此也同样属于资金密集型输送方式;CNG方式通常应用于小范围、低输气量的场合,一般通过可承载200个大气压左右的压力容器储存气体,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动力汽车、民用燃气站等领域,由于CNG输送方式的初投资并不大,适合于中小规模的天然气输送领域。。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那样,可燃冰就像高密度储存天然气的容器,通常l立方米体积的可燃冰可储存高达150—18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因此,相比前三种运输方式,可燃冰态天然气运输方式具有高效、安全、灵活的优势。在一定的运输距离区间,更具有成本上的优势,约为传统的输气方式成本的1/2到1/3,未来的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更为重要的是,可燃冰高密度、低成本储气的特点使得开发一些中小型天然气田成为可能。这些中小气田在传统的条件下由于开发的经济效益不大,往往处于废弃的境地。新技术的利用可以使这些废弃的气田重焕生机,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与可燃冰有关的技术还可应用到生物酶控制、二氧化碳储存、汽车驱动、空调、冰箱的制冷等众多领域,带给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革。
有关石油枯竭的后天的文章
4.打破可燃冰利用之坚冰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条能源消耗的不归路,至少从过去到现今都是如此。如果说它是一条破冰之旅,那么就当前而言,可燃冰的开发就是横亘在人们面前亟待破除的巨大坚冰。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开采可燃冰究竟是为了能源利用,还是为了环境保护?那些在可燃冰开发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想必有着前瞻性的综合考量,这有利于加速可燃冰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
2024-03-13
2.极其庞大的储量在实验室的微观条件下进行观察,可燃冰的结构是极其独特的。可燃冰在自然界大面积存在,这已在全球大范围的地质勘探中得到证实,并且为各国科研人员所普遍公认。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已发现大面积的可燃冰分布区,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和墨西哥湾海域、俄罗斯西伯利亚冻土区及萨哈林岛、日本冲绳海槽等区域,可燃冰的探明储量均十分可观。......
2024-03-13
1.失衡的石油产耗在石油极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沉积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将地球形成的石油总资源在时间上进行简单折算,那么8500万桶的巨量石油被“生产”出来相当于地球耗时一万年。从严格的实验科学意义上说,石油完全可以“人工生产”。这种收益与代价之间严重失衡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成为了人造石油在大规模应用方面逾越不了的鸿沟。......
2024-03-13
5.石油的多面相石油的形成过程至今仍存在着多个未知数。即使对于石油有机成因论这种有多种证据印证其合理性的理论而言,依然存在未解之处。上述两条特点已经成为判定石油来源是否为有机成因的重要依据。石油具有多种面相,石油的成因只是它的多种面相中的一个,是自然的面相。而石油的社会面相才更是纷繁复杂,由于其浸染了人类本身的理性与欲望,因此更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2024-03-13
4.石油政治大牌局21世纪开启的新一轮油价狂飙的大戏,不知叉隐匿着多少不为人晓的秘密?虽说石油价格形成的过程是个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但指挥棒却牢牢握在美国人手中。如果按照利益指向划分和敲定博弈的各方,全球石油涨价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大牌局。高昂的油价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会大大增加石油消费的成本。作为世界上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耗最大的国家,高油价看起来与美国的利益指向并不一致,美国似乎是高油价的最大受害者。......
2024-03-13
3.能源更替过程的脉络人类社会的能源更替过程有着一定的脉络可循,其最基本的规律前已阐述。这一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遵守自然科学中著名的质能方程。氦-3反应堆的等离子体参数要求比托卡马克系统更高,而且世界各国至今还未遵选出公认最佳的等离子体约束方案。......
2024-03-13
7.“白金”替代“黑金”就利用价值而言,可燃冰无疑称得上是“白金”,与石油黑金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大多数国家之所以都没有考虑大规模开发这种“白金”,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现在仍未摸索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可燃冰开采方法。对此,日本人自有通盘的考虑。而目前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商业开采的进度。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海底地层坍塌、可燃气体井喷等事......
2024-03-13
3.石油定价的多极博弈目前为止,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产品其价格形成过程像石油这么波诡云谲、复杂多变。石油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石油价格的波动受市场之手调节。美国对如何修订游戏规则总是成竹在胸,因而才会把石油政治的牌局打得既眼花缭乱又玄机重重。作为拥有全球军力部署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其对国际油价的掌控能力无可匹敌。......
2024-0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