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衡的石油产耗在石油极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沉积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将地球形成的石油总资源在时间上进行简单折算,那么8500万桶的巨量石油被“生产”出来相当于地球耗时一万年。从严格的实验科学意义上说,石油完全可以“人工生产”。这种收益与代价之间严重失衡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成为了人造石油在大规模应用方面逾越不了的鸿沟。......
2024-03-13
5.石油的多面相
石油的形成过程至今仍存在着多个未知数。即使对于石油有机成因论这种有多种证据印证其合理性的理论而言,依然存在未解之处。动植物有机成因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随着后来石油地质与化学研究的深入,支持它的证据越来越多。比如,石油中含有一种叫做卟啉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与植物的叶绿素和动物的血红素比较相似,看起来具有同源性;此外,石油具有旋光性,即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而旋光性是生物有机物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由此也说明了石油与生物体之间具备某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上述两条特点已经成为判定石油来源是否为有机成因的重要依据。此外,从生成逻辑上看,煤与油的生成分别依赖于不同的生物体,煤主要是植物遗体,油主要是动物遗体。由于动物是依赖植物存活的二次生成物。依据生态规律,依靠植物为生的动物总量会大大少于植物总量,大致是植物总量的十分之一。因此,数量上看动物所能贮存的能量远低于植物,这就是地球上石油的储量远小于煤炭储量的物质原因。石油的有机成因论从逻辑上讲也就有据可循了。
不过,就石油的有机成因论而言,令人疑惑的问题也同样不少。比如,要形成地球上现存的如此庞大储量的石油资源,究竟需要多少生物体的参与才能够实现呢?为什么石油资源的分布如此不均衡呢?石油究竟是如何生成演化的呢?这些问题长久以来都各执一词,并没有权威的确切说法。自从世界上第一口商业油井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出油以来,距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之久。人类其间开采出来的石油资源已达一万亿桶之多,但至今仍说不清石油的来龙去脉,这也算是典型的“知难行易”吧!
无论石油是如何生成的,但石油作为一种存在物,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地层之中,而且一晃就是几亿年。对于石油的起源、形成及演化等种种真相,或许很多石油地质学家在有生之年仍将求索不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是个谜。人们之所以殚精竭虑来研究论证石油的成因,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在学术上争论个究竟;更重要的是,明确了石油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找到那些未被发现的石油资源。这是人们探究石油生成真相的一个很大的源动力。石油具有多种面相,石油的成因只是它的多种面相中的一个,是自然的面相。而石油的社会面相才更是纷繁复杂,由于其浸染了人类本身的理性与欲望,因此更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www.chuimin.cn)
无论如何,大自然耗费几亿年之久所积攒下的石油家底并不是仅供几代人所用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未曾谋面的子孙后代们。我们利用石油的确需要有道德约束与伦理意识了。人们不能对石油资源的丰饶性抱以过多的幻想,更不能对以石油工业为根基的大工业文明而顶礼膜拜。这种大工业发展之路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且不说地球资源方面的约束,仅生态与气候环境与就难以承受发展之重。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之所在,这尤其表现在我们的价值标准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长远看却是坏的;局部上看起来正确的东西,整体上却是错误的。这种例子有不少,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就是其中之一。反映国民经济增长的GNP指标与与生命行星指数LPI出现了背离,而且呈反向变化,即经济越发展,我们的星球就越不适宜生存。这无疑在混淆着发展的目的,不能不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悖论了。在一个石油创造繁荣与多彩社会的时代里,这是分享着这种巨大硕果的我们所必须深刻反思的地方,更值得反思的恐怕还有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和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吧。
石油的价值被人类难以满足的欲望逐步放大,更被石油战争推向了极致。现如今,石油的重要性已经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这说明石油价值的发现过程业已完成。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石油替代能源的价值发现过程,这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当人类对于更高层次能源的追求与渴望积聚到一定程度,得以战胜长期依赖石油而养成的惰性时,石油自然会被新能源替代,石油的历史使命也就此完成。与其说我们需要摒弃石油,倒不如说我们需要摒弃的是以石油为价值符号的传统发展之路。
石油只是一种普通的资源,石油只是人类社会能源利用进程中的普通一站,并无特别之处,这或许就是石油的真相。
有关石油枯竭的后天的文章
1.失衡的石油产耗在石油极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沉积的作用功不可没。如果将地球形成的石油总资源在时间上进行简单折算,那么8500万桶的巨量石油被“生产”出来相当于地球耗时一万年。从严格的实验科学意义上说,石油完全可以“人工生产”。这种收益与代价之间严重失衡的矛盾难以调和,以至于成为了人造石油在大规模应用方面逾越不了的鸿沟。......
2024-03-13
4.石油政治大牌局21世纪开启的新一轮油价狂飙的大戏,不知叉隐匿着多少不为人晓的秘密?虽说石油价格形成的过程是个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但指挥棒却牢牢握在美国人手中。如果按照利益指向划分和敲定博弈的各方,全球石油涨价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大牌局。高昂的油价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会大大增加石油消费的成本。作为世界上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耗最大的国家,高油价看起来与美国的利益指向并不一致,美国似乎是高油价的最大受害者。......
2024-03-13
3.能源更替过程的脉络人类社会的能源更替过程有着一定的脉络可循,其最基本的规律前已阐述。这一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遵守自然科学中著名的质能方程。氦-3反应堆的等离子体参数要求比托卡马克系统更高,而且世界各国至今还未遵选出公认最佳的等离子体约束方案。......
2024-03-13
3.石油定价的多极博弈目前为止,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产品其价格形成过程像石油这么波诡云谲、复杂多变。石油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石油价格的波动受市场之手调节。美国对如何修订游戏规则总是成竹在胸,因而才会把石油政治的牌局打得既眼花缭乱又玄机重重。作为拥有全球军力部署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其对国际油价的掌控能力无可匹敌。......
2024-03-13
7.“白金”替代“黑金”就利用价值而言,可燃冰无疑称得上是“白金”,与石油黑金相比毫不逊色。目前大多数国家之所以都没有考虑大规模开发这种“白金”,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现在仍未摸索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可燃冰开采方法。对此,日本人自有通盘的考虑。而目前马利卡气田的试验开采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商业开采的进度。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海底地层坍塌、可燃气体井喷等事......
2024-03-13
4.打破可燃冰利用之坚冰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条能源消耗的不归路,至少从过去到现今都是如此。如果说它是一条破冰之旅,那么就当前而言,可燃冰的开发就是横亘在人们面前亟待破除的巨大坚冰。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开采可燃冰究竟是为了能源利用,还是为了环境保护?那些在可燃冰开发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想必有着前瞻性的综合考量,这有利于加速可燃冰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
2024-03-13
6.可燃冰带来的技术变革从人类的能源利用进程看,可燃冰的利用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海水已经成为人类获取淡水的新源泉,用可燃冰分离技术淡化海水或许就是破解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可燃冰在天然气输送方面也将带来新的变革。与可燃冰有关的技术还可应用到生物酶控制、二氧化碳储存、汽车驱动、空调、冰箱的制冷等众多领域,带给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革。......
2024-03-13
3.石油循环的断想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观察中,形成了一种用循环演化观念看待事物变化的自然观。中国古人关于周期循环演化的朴素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意义。这正说明了古人循环运动观念的合理性。在石油的获取和利用上,我们要感恩大自然这个伟大的造物主,感谢其对于人类的慷慨与厚爱。那么,对于置身其中的我们人类而言,循环本身就是可怕的,或者也是可悲的。......
2024-0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