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要表现行为,但又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具有整一性的行为。这种整一性是作为经验的统一性力量出现的。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讲道:按我们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具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因为有的行为虽然完整,却欠缺长度。......
2024-02-01
一、整一的经验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的审美经验观念首先来自他对经验范畴的改造。在他看来,经验既不是被某个形而上学本原归拢的东西,也不是认识某个本原的通道;经验作为一个时间性的行为过程,本身展现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尤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是服务于人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他这样讲道:
“经验”是一个詹姆士所谓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儿,好像它的同类语生活和历史一样,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想念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简言之,能经验的过程。……它之所以是具有“两套意义”的,这是由于它在其基本的统一之中不承认在动作与材料、主观与客观之间有什么区别,但认为在一个不可分析的整体中包括着它们两个方面。[2]
在这里,经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就是日常生活本身。经验无所不包,只要是人的行为,下棋、吃饭、看戏、游泳、甚至梦中呓语等等,都可以是经验。但是从性质上看,不是说所有的经验都能显现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涉及了经验的方式问题。在杜威看来,只有从原初生活经验的事实出发,经反省、实验,又回复到经验事物,使后者的意义得到扩大的“直指方法”(Denotative Method),才能令经验具有自己应有的意义。而这样的经验就是审美经验。
经验主体从生活当中的问题出发,采用正确的经验方法,服务于自己的生活,最后取得满意的结果,这样的经验就是审美经验,杜威又称之为“整一的经验”(an experience)。对整一的经验,杜威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却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
一部作品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完成了;一个问题得到了解答;一场游戏表演得淋漓尽致;一种情形不管是吃饭、玩国际象棋、谈话、写一本书,还是参与一场政治运动,他们所达成的结果都是完满终结而非中止。如此一种经验是个整体,并携带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和自我充足性。它是整一的经验……在如此的经验中,没有空隙,也没有未被填充的空白,每个连续的部分都自由地向继而发生的事件流动,同时,也并没有牺牲各个部分的自我确定性。[3]
这样的经验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它是个统一的整体。所谓整体,是指一个经验达到了完满终结,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所谓统一,是指“此整体的存在由一个单一的特质所构成,后者不管其组成部分的多样变化而渗透于整个经验之中”。[4]这个“单一的特质”(single quality),杜威有时又称之为“情感特质”或“基础特质”,其实指的就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知觉”(perceiving),即:
知觉就是承认尚未达到的可能性;它是把现在归因于后果,把透视归因于最后的结果,并且从而按照事情间的联系来行动。作为一种态度来说,知觉或察觉就是预测的期望和留意。[5]
行为与结果在知觉中联结起来。这种联系正是给予意义的东西;把握到它是所有理智的目标。这种联系的范围与内容是衡量一个经验内涵意义的标准。[6]
实际上,作为统一力量的知觉就是一种情感的专注,类似于伽达默尔所讲的游戏者的态度。但对杜威而言,知觉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理性认识的“越界”,即脱离开生活经验本身,而忘却自己的工具角色。其次,在知觉把经验统一为整体的时候,经验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未因之失去自己的个性。所以杜威说:
在一部艺术作品中,不同的行为、情节、事件交融为统一的整体,却并未消失,在交融过程中也并未失去其自身的特征——这正如在一次愉快的交谈中,存在着连续的交流与融合,每个交谈者不仅保留着自己的个性特征,而且较其惯常表现显得更加清晰。[7]
统一之中包含杂多。杜威说审美经验的丰富与增长,主要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所以经验只要体现出这种统一当中见杂多的特点,不管是什么经验类型,也不管各自的题材有多大的不同,都可以称之为整一的经验。不过,统一性与杂多性涉及的还只是外部特征,对各种具体审美经验而言,还要体现出一种共同的模式,即需要—阻力—平衡。
需要—阻力—平衡是经验的一般模式,它在现实中体现为“行为” (doing,“做”)与“结果”(undergoing,“经受”)轮流交替的生长过程。用杜威自己的话说即是:“整一的经验之所以具有模式和结构,是因为它不仅仅轮流地做与经受什么,而是因其就是由联系中的两者所构成。”[8]所谓做,就是指行为的操作过程;而经受,则是指阻力克服后的占有与享受。行为,或者做,相当于艺术;结果,或者经受,相当于美,这是传统的一种区分,杜威并不反对。他说:“艺术意味着一个做或造的过程。这一点对工艺艺术或美的艺术都适用……‘美的’一词系指作为鉴赏、知觉和享受的经验。它说明的是消费者而非生产者的立场。”[9]所以,明白了做与经受的关系,也就清楚了美与艺术的关系,反之亦然。(www.chuimin.cn)
杜威很不赞成把“做”与“经受”(艺术与美)分离开的做法。他认为,行为与结果、艺术与美,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是对同一经验所做的功能性区分,犹如波浪的起伏涌动,高峰与低谷虽有区分,但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杜威抱怨:“既然‘艺术’主要是指一种生产行为,而‘美’指一种知觉与享受行为,那么,缺乏一个范畴指称两者合在一起的过程就是一种不幸。”杜威自己当然也没能创造出这样一个范畴,但他却理顺了两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他的一句话加以概括:“生产中的艺术过程与有机知觉中的美是相互联系的——正如从事创世的上帝环视其工作时,感到很满意一样。”[10]
为了说明美与艺术紧密的联系,杜威曾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相互依赖性。首先他反复强调,在审美经验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美的向往,艺术也就不能成其为艺术。
仅仅是操作上的完美,根据自己所定的条件独自判断,于此,一部机器可能比人的艺术做得要好……
属于艺术的技巧在最终意义上必然是“爱”;它一定要深切地关注其技巧得以践行的题材……
人切削、雕刻、歌唱、舞蹈、做手势,人浇塑、书写与绘画。当知觉的结果具有这样一种本质,结果其作为知觉的特质已控制生产的问题时,做与造才是艺术的……艺术家自身体现了一位知觉者工作时的态度。[11]
通过这三段话杜威告诉人们,艺术本身包容着对美的欣赏,后者不是在艺术过程之外,这就把美还给了艺术操作,把温情还给了机械技巧,把对果实的享受还给了劳动者自己。而自柏拉图以来的古典美学传统则强调,美的和谐与享受,是思想者与劳心的有闲阶级从某个永恒的实体那里拿来的,艺术家与工匠不过是照前者提供的模式复制加工出来而已。他们只是做,而不配享受美的荣耀与幸福。杜威否定了这种观念的分割,指出它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创造与享受都是在同一个经验内发生的事情,“工匠”也应该享受自己创造出来的美。这就把美还给了原主,把尊严还给了世俗。
第二,杜威并未因强调美的主导性而忽视艺术的构成功能。在他看来,要在经验中取得美的收获,没有艺术“做”的过程同样不行。所以他继续说道:
当眼与耳的感官愉悦为美之时,就是如此,因为这种愉悦并非是自足的,而是与造成其结果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生产自身必然要吸收作为感知到的产品的特质,并为其所规约,所以在另一方面,看、听、嗅,当与一个突出的,赋予知觉之物以特质的行为方式相连时,就变成了美的。[12]
美不是自足之物,而是与经验行为有着内在的关联,是经验行为的自然结果。按杜威的这个意思,审美欣赏自然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接受,不再是单纯对美的收获,其间也必然经历欣赏主体的艺术创造,是一种“完全可以与创造者相媲美的活动”。[13]这种观点既是对传统审美观照说的反动,也是对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美学的补充。拿后者来说,尽管也承认审美接受和理解具有创造性的成分,但却把这种创造和艺术分割开来,其实就限制了艺术的范围。实际上,艺术的“做”不应该仅仅限于动手的行为,也包括动脑的行为。杜威指出这点,自有其合理的依据。
第三,艺术与美、行为与结果相互之间“是一种互补、累积与连续的工具性关系”。[14]那也就是说,每一次经受(结果)都要求着做的行为;而每一次做的行为也在预见着新一轮的经受。同时,在这种相互的要求中,每一次经受都是一次重构,是旧与新的碰撞与融会。来自过去做的意义在对阻力的经受中得以验证与调整,并在对新的因素的吸收后扩大了自身。扩大了的意义又进而指导下一次做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像滚雪球一样,形成一种节奏性的累积与连续发展。每一轮由动荡的做到相对平衡的经受的轮回,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意义不断生长的螺旋式上升。在这种富于节奏的上升中,做与经受互为工具,相互吸纳,相互包容。
由行为与结果所形成的模式是一种节奏性的意义生长过程,两者在此过程中有机的联系方式,说明了艺术与美不可分割的相互融会、互相促进的功能性支援关系。杜威对此的解释,从艺术与美两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同他的哲学改造一样,这对传统审美经验观念也形成了一次根本性的冲击。
有关西方审美经验观念史的文章
审美经验要表现行为,但又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具有整一性的行为。这种整一性是作为经验的统一性力量出现的。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讲道:按我们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具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因为有的行为虽然完整,却欠缺长度。......
2024-02-01
特征的判别性则要求样本的特征分布为类内紧凑和类间可分。类内距离的loss项即centerloss[4],公式如式所示:式中,cyi∈Rd表示第yi类深度学习特征的中心。类间距离的loss项公式如式所示:目标是最小化类内距离与最大化类间距离,将LC与LW结合得到判别特征loss,如式所示:对于每次迭代,需要计算LD关于xi的梯度用于计算卷积网络的反向梯度用于更新权值,同样需要更新cyi,分别如式、式所示。......
2023-10-21
第七章不害怕顾客,在批评中提升自我在批评中提升自我善意的批评就像是一剂良药,虽然苦口,但功效却是很神奇的。客户的批评更是帮助我们进步和提高的良药,值得我们去珍惜。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力反对。唐太宗因此十分生气,对魏征大加训斥。于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征召中男服役,还奖赏了魏征。林肯在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从来不会指责或者报复批评他的人。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还称林肯是笨蛋。......
2023-12-02
表4反思评价问卷项目续表第二个因素包含了B4、B5、B6、B9四个题项,这些题项主要是对重要他人对自己评价或他人对重要事件的评价的关注程度,所以把该维度命名为“反思重要性”。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除了反思广度与反思重要性的相关略低外。......
2023-11-29
在它的内部,大多数的发展都是辩证的;也就是说,这些发展都是按照其内在的必然性而发生的,就像正在孵化小鸡的鸡蛋,环境完全自然地给予温度和宁静;当我们充分意识到它的时候,这种发展已经变得那么的显而易见,那么的自然而然。就这个最初的界定而言,这个自我所涉及的范围只是那些已发生的顺心事的范围,只是涉及整个世界中那些完全易于处置和可以随心所欲的部分。......
2023-12-04
因为远离了传统的声腔、板式,每段唱腔都过于个性化,戏迷学起来很难。最近的大多新编京剧的唱腔像是由一首首“戏歌”编凑而成的。这位艺术家直击当下京剧唱腔“个性化”的要害!而目前京剧的音乐创作就存在这样一种过于“个性化”的倾向。把当代京剧放在整个京剧发展史上来衡量,它显然不处在黄金时代,但当代京剧却绝非很糟糕。......
2023-09-01
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因此具有两大特征:结构性和阶梯性。所谓结构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专业阅读地图基于合宜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构筑合宜的大脑的基础。这张专业阅读地图收录的书目非常有限,在对大量的图书进行筛选之后,我们只留下了极少的一部分,并且在最终定稿时又删除了一些。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专业阅读地图,首先是一种概念,一个有机的结构。......
2023-10-15
“当今法国国王”和“《威弗列》的作者”都是带定冠词“the”的词组,因而是限定的摹状词。因此含限定的摹状词的句子的首要特征和重要特征是要表示出唯一性。罗素认为,摹状词与专名不同。因此,罗素提出了他的一个著名论断:专名是缩略的摹状词。......
2024-0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