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一个极简目标,这是一种“大舍”的行为,但正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一定要懂得舍弃,一定要敢于舍弃。你舍弃得越多,你节省的能量就越多,你达到的境界就越高,你将因此取得常人无法想像的成就。事实上,很多天才艺术家都在享乐时获得了大量灵感。......
2024-02-01
我们找到了我们打心眼儿最想做的事,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为《80/20定律》的书,作者是英国作家理查德·科克。虽然这是一本所谓的“成功心理学通俗读物”,但不得不说,这个老外写得还算比较严谨,书中有一些时间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在这本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现代社会存在一种错觉,就是‘以多求多’。我们总是认为,若想更多地享受生活,若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更努力地工作,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职业生活上,并且做出各种牺牲和让步。对此,本书绝不敢苟同。本书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另外一个境界——‘少即是多’。生活的全部真谛,都可以通过减法去寻求。做得更少,我们反而收获更多。摆脱各种行为的束缚,把精力重新集中到小小的真正核心部分,我们就会不断突破、进步。”
在这本书的第四章,理查德·科克向读者转述了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年轻时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12岁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电影导演。五年后,斯皮尔伯格走进环球影业公司的大门,谋求一份和电影有关的工作。第二天,斯皮尔伯格身穿西装,夹着他父亲的公文包,还在里面放了两块糖和一块三明治。很显然,环球影业公司还不太信任当时只有17岁的斯皮尔伯格,所以他当时连个正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但斯皮尔伯格对此并不在意,他将一辆废弃的拖车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并且在车门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斯皮尔伯格每天和导演、制片人、编剧们混在一起,不断吸收他们的想法。尤其是那些导演,斯皮尔伯格会默默观察他们执导电影时的一言一行。
当斯皮尔伯格20岁的时候,他向环球影业公司展示了他拍摄的一部短片。凭借这部短片,斯皮尔伯格获得了一份七年合约。
随后发生了什么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众所周知,斯皮尔伯格是这颗星球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之一。(www.chuimin.cn)
对于斯皮尔伯格的上述经历,理查德·科克这样点评道:“倾注精力于少数事情上,意味着做得更少,烦扰更少。倾注精力,能让你事半功倍,以少求多。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要做到精力集中其实并不是很难。倾注精力能让你彰显个性,更好地做你自己……个性,意味着区别。要想有别于别人,就要整理、精简、集中精力,倾注精力于自己真正独特的那一部分……”
想要集中精力很难吗?这事儿真不太难,难的是长时间集中精力。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拖延症患者,就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长时间集中精力的能力。而他们之所以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则是因为他们总是做一些自己打心眼儿里不喜欢做的事。当然,他们可能会说:“谁不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啊?可人总得先活着是吧。我每天做我打心眼儿不喜欢做的事,还不是为了生活。”他们这样说当然没问题,只是很显然,这种活法儿挺自虐的,而且获得的回报十有八九都很低。
还有很多人会为了各种琐事疲于奔命,然后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不停地逃避,他们不敢放手一搏去做自己打心眼儿最想做的那件事。他们想要安全地多捡一些“芝麻”,他们会对自己说等时机成熟了再捡“西瓜”吧,结果直到死也没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刻。
很多时候,对于你打心眼儿最想做的那件事,其实根本不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敢不敢做的问题。一旦你真的着手去做了,一旦你将时间和精力倾注其中了,你会发现这件事可能的确很难,但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而且一旦你对这件事保持高度专注,尽可能地不再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于那些无异于“捡芝麻”的各种琐事上,你的生活会因此少了很多压力和焦虑,你会变得很放松,很高效,你的拖延症也会因此渐渐痊愈。
简而言之,如果你能高度专注、锲而不舍地去做你打心眼儿最想做的那件事,如果你能为此达到“舍万求一”的境界,你将会体验到以少求多、事半功倍的乐趣。你也将因此获得双重回报:物质层面的回报和精神层面的回报。前者会让你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后者则会让你感到生而无憾。
高度专注、锲而不舍地去做你打心眼儿最想做的那件事,这是一道“窄门”,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种看上去很难实施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同样也是一种能让你完成自我实现的时间管理方法。
有关7天治愈拖延症的文章
选定一个极简目标,这是一种“大舍”的行为,但正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一定要懂得舍弃,一定要敢于舍弃。你舍弃得越多,你节省的能量就越多,你达到的境界就越高,你将因此取得常人无法想像的成就。事实上,很多天才艺术家都在享乐时获得了大量灵感。......
2024-02-01
在得知这一信息之后,林登·约翰逊立刻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抱住理查德·拉塞尔的大腿。看完林登·约翰逊的故事,我心想:难怪这个出身贫寒的美国农村青年能登上权力的顶峰,成为美国第36任总统,一个人能用这样一种心计、手段和恒心去抱大腿,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是他应得的。当时博比·贝克在美国已经声名狼藉、臭名昭著,所以那些年轻学生都不愿接近这位美国政坛大人物。......
2024-02-01
只是如果每天都长时间对着电脑,我们的社交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总在电脑前耗着,我们用传统方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利用互联网,中国年轻人可以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不会思考,变得越来越浅薄?尼古拉斯·卡尔认为互联网必将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长远影响的一个最大的悖论是: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2024-02-01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流浪汉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他的飞机在菲律宾上空被敌方火力击中,于是跳伞逃生。而他的救命恩人是菲律宾的“猴人”,这些“猴人”对他悉心照料,直至他伤势痊愈。这支美军小队的指挥官决定将他收编,并保证把他送回原来的部队。不知道你是否读过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毛姆写了几十万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毫无意义。......
2024-02-01
在这一期间,它们的体重会减轻三分之一,其中雄性海象更是会减掉一吨多重的脂肪。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基因进化极其缓慢,现代人的基因和二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的基因几乎毫无差别。也就是说,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我们其实是一群“摩登原始人”,原始人的生存本能和基因设置依旧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2024-02-01
除此之外,阿诺德·本涅特建议读者有意识地锻炼全神贯注的能力。我个人认为阿诺德·本涅特的这些时间管理方法更侧重于慢慢培养一个人的生命活力,用中国人自己的说法就是修身养性,培养元气。什么样的计划最有可能让我们做到坚持到底?答案就是张弛有度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生命活力。......
2024-02-01
但事实上,他们其实只是因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所以害怕跟别人沟通而已。当然,我必须要说明一点,和拖延症一样,很多人在未成年时患上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误。很多人的社交恐惧症的本质就是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了,但他们的内心却没有长大成人,依旧停滞于孩童状态或青春期状态。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会认为成人世界的一切都很肮脏、很卑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人类来说,愉悦的心情是至高无上的超级利益。......
2024-02-01
在上文提到过的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有一次做完经济报告之后,对身边的人说:“我发现做经济报告就像尿裤子一样,你自己觉得热乎乎的,其实别人根本不在乎。”虽然你也知道,人性这东西就像一位美国演员所说的那样:“没有人会对好朋友的失败感到百分百不快乐。”尼采曾给出这样的答案:“人们一直靠牺牲别人来达到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生命总是靠消耗别的生命过活的,不了解这一点的人,就等于还没有向诚实迈出第一步……”......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