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笔字训练教程:钢笔楷书结构训练

三笔字训练教程:钢笔楷书结构训练

【摘要】:第六单元钢笔楷书的结构训练结构也称结字,是钢笔楷书的训练重点。 钢笔楷书训练的第一要素是在熟悉笔画书写规则后的“识势”。临帖时要尽力捕捉接触字帖时一瞬间的鲜活印象,钢笔字的训练也莫不如此。钢笔楷书训练与毛笔字比较,少了很多用笔上的技巧要求,更应在结构上狠下工夫。 笔画较平直的字,要处理好横与横、横与竖之间的关系,例字如下。

第六单元 钢笔楷书的结构训练

【训练要求】

结构也称结字,是钢笔楷书的训练重点。如何将经过训练的笔画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优美的字形关键在于“用笔”和“识势”,要求学生要循序渐进,先局部后整体,学会“用笔”和“识势”把握字形结构。同时,学生要加大训练力度,应做到笔顺正确、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美观大方。

【训练提要】

(1) 钢笔楷书训练的第一要素是在熟悉笔画书写规则后的“识势”。我们平时所说的横平竖直指的是字势的平衡方式,并不是说横画水平,竖画垂直,左低右高、内擫外拓才是横竖的定势,要求与之组合的所有笔画都要相应调整角度和间距,形成一种动势,我们必须以动态的眼光对字帖中的字势、笔势加以分析,做到心中有底,方可下笔临摹。教师在指导“识势”训练时要多举例、多示范,使学生掌握字势的动态平衡。

(2) 楷书亦称真书、正书。楷是指可作模范规则的意思。楷书成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的,它吸收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的波折改为平直,把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书写时比隶书更方便快捷,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唐代以后通用的标准字体。钢笔楷书是在传统楷书上发展而来的,钢笔楷书除了遵守传统楷书的书写规范以外,还有变通求新的优势。

(3) 中国汉字是由笔画、偏旁和其他构字部件组合而成的。笔画、偏旁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互结合的暗示和贯通的契机,如何通过挥运将它们组成一个个和谐统一、各具特色的汉字,要考虑字势和气韵。临帖时要尽力捕捉接触字帖时一瞬间的鲜活印象,钢笔字的训练也莫不如此。

(4) 古代书法家论楷书结构,十分注重笔画的均衡、轻重、长短、疏密,重心平稳。许多论述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意思是说,刚学写字,只求把字写稳,再追求奇险,最后形成稳中寓险的艺术效果。钢笔楷书训练与毛笔字比较,少了很多用笔上的技巧要求,更应在结构上狠下工夫。

(5) 相对行草书来说,楷书是一种静态的字体,讲究笔画匀称,结构平正,但楷书并不完全是静态的,从笔势要求来看,它必须是静中有动,讲究左呼右应、上覆下载、俯仰多姿、顾盼有情、开合跌宕、气势连贯,这样才表现出楷书的动感、力度感和节奏感。钢笔字的训练也应如此要求。

(6) 关于楷书的结构唐代以后的书法家多有法则传世,但过于繁复,本书所采用的是方位结构法,也只是分析汉字结构的一种简易手法,通过分析可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用以指导临帖和应用。

一、独体结构

独体结构的字由笔画组合而成,笔画拆开后就没有了意义。独体字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用作偏旁部首,成为构字中不可或缺的构字单位。独体字的书写要领是重心平稳、均衡匀称、疏密适当、斜正相宜。

(1) 笔画较平直的字,要处理好横与横、横与竖之间的关系,例字如下。

三横并列者,一般要在长短、粗细、角度、方向、间隔等方面加以区别,如“韦”“非”和“丰”。并排竖画的处理是左竖短而细,右竖长而粗,且有相向相背之别,如“凸”和“非”。“垂”字四横的处理使其保持棱形的形态,上横最短,第二横最长,第三横次之,第四横略短。“上”“下”“平”三字长横分别位于上下中部。

(2) 斜笔画多的字,要做到平稳必须斜中取正,找准重心。字的重心一般落在上点、横竖、撇捺(撇点)交叉点,两偏旁中间以及中竖和字底的钩上,例字如下。

“之”字的重心在上点下引的垂线上,书写下部的横折撇捺时,要对准上点应势布局。“文”字和“女”字的重心就在撇捺(或撇点)交叉处,书写时要使交叉点对准上点(或撇的起笔处),横画居中。“予”字的重心在弯钩上,书写时,竖钩要与上点对齐。“乃”“母”“习”“夕”四字重心就是字底的钩,书写时,钩与撇的起笔处(上两点)对齐,其他笔画也应以此为准,尽量写得匀称,不偏不倚。

(3) 古人在论述独体字的结构有很多经验之谈,主要有如下四点。

① 字身短者勿使之长。如:

② 字身瘦长勿使其短。如:

③ 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如:

④ 疏者丰之(笔画稍粗壮)。如:

(4) 独体字的结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立柱式:以中竖(或竖钩)为主笔,左右笔画均衡。如:

② 支架式:以撇、捺、钩组合为主笔,交点即为重心。如:

③ 对称式:以横、竖组合为主笔,左右基本对称,要同中求变。如:

④ 托举式:下部笔画承托上部笔画,要上缩下展。如:

⑤ 包围式:内部紧密,左右均衡,被包围的部分稍离包围。如:

⑥ 偏斜式:斜笔的笔画多,字势斜,要找准重心,斜中取正。如:

⑦ 穿插式:横竖、撇捺交叉,中宫紧缩,四面伸展。如:

二、左右结构

(一)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特点是左敛右展、左收右放、左密右疏、左小随上、右小随下,并有上开下合和上合下开的字势要求。

(1) 左小随上是指左右结构的字左偏旁小而短,右偏旁大而长,应是右边占的比例大,左偏旁居于横中线偏上的位置。如:

(2) 右小随下是指左右结构的字右偏旁小而短,左偏旁大而长,应是左边占的比例大,右偏旁居于横中线偏下的位置。如:

(3) 左右笔画相同的字也应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左缩右伸。如:

(4) 若右偏旁收笔有竖画的,竖画的下边应略长于左边。如:

(5) 左右结构的结字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 相向式。如:

② 相背式。如:

③ 相从式。如:

④ 相让式。如:

⑤ 并立式。如:

⑥ 穿插式。如:

⑦ 错综式。如:

⑧ 对角式。如:

(二) 左中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是由自左至右横向排列的三个偏旁组成,与左右结构同属于横向结构,所以,左右结构的书写要领同样适用于左中右结构。这里只分析其独特的比例关系。

1. 并列式

1) 左偏旁加左右结构

(1) 左边笔画少、中右笔画多的字,中右各占五分之二。如:

(2) 左边笔画多、中右笔画少的字,左边约占二分之一,中右约占二分之一。如:

(3) 中间笔画多的字,则中间所占比例大,约占五分之二。如:

2) 左右偏旁加并立结构

(1) 左边的偏旁应写得宽而高,约占二分之一的位置,中右偏旁写得短一些。如:

(2) 左中右三部分笔画差不多的字,所占比例基本均衡,自左至右逐一加大加高。如:

(3) 左偏旁加上下结构的字,要写得左边短小右边高大。如:

2. 镶嵌式

(1) 相同偏旁中嵌入一构字单位,中间部分窄小并偏上,左右部分宽大舒展。如:

(2) 一字中间嵌入一构字单位,一般中间部分体大且略偏上。如:

三、上下结构

(一)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书写要领是重心平稳、上下协调、左右相称、有收有放。书写上下结构的字,首先必须找准重心线(重心线是人们用来描述字的重心所在的垂线),如何找准重心线,在独体结构中我们已经做过说明,即在字的上点、撇捺交汇处、中竖、字底之钩等处着眼。如“宫”字宝盖的上点,“会”字人字头的撇捺交点,“皇”字王字旁的中竖,“笑”字竹字头两“”的中间,“囊”字上部横竖的交点,“宁”字的竖钩等,均为字的重心线所在。

(1) 横画多,竖画少,则横画在长短、粗细、间隔、方向等方面要有所区别,结构上呈上窄下宽之势,在不同的位置强调横的主笔地位。如:

(2) 横竖笔画较多的字,则上下平分,左低右高,稍有变化,呈梯形结构。如:

(3) 上部是左右结构,偏旁间需穿插避让,下部笔画少,要依势而为,承接重心线,形如倒梯形。如:

(4) 上部笔画少,下部笔画多的字则上小下大,状如梯形。如:

(5) 上下重叠结构的字则上缩下展,中竖偏右,注意重心线。如:

(6) 堆垒结构的字,则上略大而居中,下部两个偏旁要写得左收右放。如:

(7) 中间有一横画的字,其横画长为主笔,上下笔画紧缩。如:

(8) 上下结构的结字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天覆式。如:

② 地载式。如:

③ 堆垒式。如:

④ 底托式。如:

⑤ 奖杯式。如:

⑥ 镶嵌式。如:

⑦ 横担式。如:

⑧ 支架式。如:

⑨ 错综式。如:

(二) 上中下结构(www.chuimin.cn)

上中下结构是由上中下三部分自上而下成纵向排列而成的字。与上下结构的规则相同,上下结构的书写要领同样适用于上中下结构。

(1) 上中下相等:纵向三部分约占三分之一,横向上下部略宽,中间部分略窄小,突出主笔,匀称协调。如:

(2) 中长上下短:中间笔画多者伸张,上下笔画少者收缩。如:

(3) 中短上下长:中间笔画少者扁宽,上下笔画多者高窄。如:

(4) 上短中下长:字头笔画少者形扁,中下笔画多者形长。如:

(5) 下短中上长:下部笔画少者扁,中上笔画多者长。如:

(6) 上长中下短:上部笔画多者长,中下部笔画少者扁。如:

(7) 下长中上短:下部笔画多者长,中上笔画少者扁。如:

四、包围结构

包围结构是内外组合的结构形式,其字心被两面以上的外框所包围。包围结构可分为全包围和半包围两类。半包围的结构最为复杂,又可分为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左上包、左下包、右包左和右上包等七种结构形态。

(一) 全包围

全包围的字外框一般取梯形结构,在章法中极易格格不入,为了与其他字协调,围框要缩小一些,不然的话,则显得比别的字大。两竖呈相向或相背之势,左轻而稍短,右重而稍长。外框的形状大小因字心的笔画多少而定,字心上紧下松略偏左,顺序是:先进人后关门。

(1) 长梯形:字心的笔画较复杂,外框高而大,左收右展。如:

(2) 长方形:外框小呈长方形,短横搭左不挨右。如:

(3) 倒梯形:外框呈倒梯形。如:

(二) 半包围

(1) 上包下分为同字框、门字框、顶戴框和凤字框四种形状。上包下结构的笔顺是先外后里,书写时,两竖是主笔,左轻右重,下部略向外展,也称三面包围。如:

① 同字框。如:

② 门字框。如:

③ 顶戴框。如:

④ 凤字框。如:

(2) 下包上的笔顺是先里后外,书写时要注意字心靠下且丰满,上放下收,外框不宜过高,左竖短细,右竖长粗而往下伸,下横左低右高。如:

(3) 左包右的上横短,偏离左竖,左轻右重,下横平而略长靠近左竖,左略轻右略重,被包围的部分略有偏。如:

(4) 左上包右下,被包围的部分略向右下偏,有厂字头、广字头、病字头、尸字头、虎字头、老字头和危字头等七种形状。

① 厂字头。如:

② 广字头。如:

③ 病字头。如:

④ 尸字头。如:

⑤ 虎字头。如:

⑥ 危字头。如:

⑦ 老字头。如:

(5) 左下包是较特殊的结构,是由最后一笔带捺或竖弯钩的偏旁与构字单位组合而成的字。如:

注意 左下包结构的书写笔顺是:带走之等偏旁的,应先字心后框;带“”“走”“是”“九”“毛”“免”“鬼”等偏旁的,应先框后字心。

(6) 右包左结构是由末笔带有横折钩的偏旁与构字单位组合而成,状如虎口,被包围的部分要写在虎口上。如:

(7) 右上包左下结构由带有横折斜钩的偏旁与构字单位组合而成的,其偏旁有弋、戈、气等。如:

五、钢笔楷书结构及其书写性变化

当今通行的汉字印刷体,虽然是以唐代手写汉字为母本,但经过刻制(老宋体)和制模(仿宋体)的工艺过程,早已失去了书写的意味。汉字的书写除了其实用的规范性体现,还有满足审美的功能诉求,这样,书写汉字就有其内部的规约性,前人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进行了许多技巧性的经验总结,我们摘录了一些,供习字者分析楷书字形和分析性临摹时参考。

1. 同一笔画因位置不同其主笔作用不同

(1) 顶端一长横为天覆。如:

(2) 中间一长横为横担。如:

(3) 底端一长横为地载。如:

2. 同类笔画组合因位置不同书写要求不同

(1) 撇捺相接在顶端为天覆。如:

(2) 撇捺相接在中间可以使字舒展,承上启下。如:

(3) 撇捺相交或相接在下,形成稳固的支撑可以托上,注意撇陡捺平。如:

3. 相同笔画长短不同书写要求不同

(1) 横短竖长撇捺宜伸。如:

(2) 横长竖短撇捺宜缩。如:

(3) 横长撇短者,右捺改为点。如:

4. 体现左收右放

(1) 左右两竖宜左收右展。如:

(2) 左撇右竖宜左缩而右垂。如:

(3) 左竖右撇宜左敛而右放。如:

5. 体现上收下放

(1) 上下有横应上短下长。如:

(2) 上下钩者,下钩明而上钩暗。如:

(3) 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如:

6. 体现左低右高

(1) 横画左低右高,短横尤甚。如:

(2) 并列者左低右高。如:

(3) 竖旁两点,左点低右点高。如:

【钢笔临范】

(1) 钢笔临钟繇小楷《荐季直表》(局部),如图6-1所示。

图6-1 钢笔临钟繇小楷《荐季直表》(局部)

(2) 钢笔临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局部),如图6-2所示。

图6-2 钢笔临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局部)

(3) 钢笔临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局部),如图6-3所示。

图6-3 钢笔临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局部)

(4) 钢笔临钟绍京小楷《灵飞经》(局部),如图6-4所示。

图6-4 钢笔临钟绍京小楷《灵飞经》(局部)

(5) 钢笔临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局部),如图6-5所示。

图6-5 钢笔临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局部)

(6) 钢笔临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局部),如图6-6所示。

图6-6 钢笔临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局部)

(7) 钢笔临文徵明小楷《归去来兮辞》(局部),如图6-7所示。

图6-7 钢笔临文徵明小楷《归去来兮辞》(局部)

【思考与练习】

(1) 钢笔楷书的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单字训练,谈一谈你对下列字势的体会:左低右高、上紧下松、向背、大小、斜正、疏密、开合、跌宕、参差、避就、托举、回附、平正、斜中取正,并一一举例说明。

(2) 对照范字找出自己书法的最大缺失,并进行针对性改正,用方格纸抄写下面的前100个汉字,将自己已掌握的结构表现出来,暂时没掌握的沿用原来的结构,检验记忆字形和变通字形的能力,可分阶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