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毛笔楷书的笔画书写训练熟悉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等基本笔画的轮廓,并能运用笔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笔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多宝塔碑》的基本笔画的笔法及其变形、组合形态的笔法。提点收笔的岀锋有长有短,常常有其他笔画与之呼应。......
2024-01-30
【训练要求】
(1)理解笔法的几组基本概念:起笔、行笔和收笔,藏锋和露锋,中锋、侧锋和偏锋,转笔、折笔和翻笔,提笔和按笔,并明确这些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以及所代表的动作要领。
(2)正确理解笔画轮廓与运笔方法之间的关系,学习并掌握通过笔画轮廓分析笔法的方法,同时理解笔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将笔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书写实践。
【训练提要】
本单元是毛笔字基本用笔方法的训练单元,笔法在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元代书法家赵孟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就是我们所说的笔法。用笔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笔法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是否正确。要认识到,笔法的学习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毛笔的特性以及如何发挥毛笔的特性,也要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笔画的轮廓是分析运笔动作的重要来源,笔法的基本原理是学习笔法的理论根据,而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临摹经典范本。因此,理解笔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笔法基本原理分析笔画轮廓,获得笔法动作,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书写者必须养成仔细观察和细致分析范本的每一个笔画的轮廓细节的习惯,运用所学的毛笔的特性与笔画轮廓之间的关系,分析笔法的动作。更重要的是,书写者要学会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或者找出问题所在,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读帖能力和书写技能。
任何一个笔画的书写都可以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动作。起笔和收笔环节有藏锋、露锋两种状态;行笔有中锋、侧锋和偏锋三种状态,同时行笔环节还有提笔和按笔,转笔、折笔和翻笔等。在具体的书写实践中,并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方法,经常是多种技法结合运用的,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对于书写的三个环节,书写者要结合书写实践来体会。书写虽然分为三个环节,但是在书写实践中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三段,而是一气呵成的整体。本书只是为了分析的便利,才将书写分为三个环节,并逐一进行细致分析。
训练毛笔的运笔方法,唯一途径是临摹经典法书。临摹看似简单,但是要深入理解其内容。临摹首先要读帖,按照范本的笔画轮廓分析笔法,还要用书写实践来进行检验,因此,临摹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
一、关于笔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1.毫面与笔锋
毛笔的笔毫是一个圆锥体,其表面是呈一定弧度的圆锥面,在书写时,这个圆锥面只有一部分与纸面接触,书写时与纸接触的那个部分即毫面。笔毫的圆锥面在理论上具有无数个毫面,并且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通过提按、转折等动作实现不同毫面的转换。
笔毫吸水或墨汁后,其前端呈尖锐状,这个尖端即笔锋。如果笔毫完全散开,那么笔锋就不存在了。因此,笔锋是为写出尖锐和纤细的笔画服务的,同时笔锋在点画内部的不同位置与状态,也可以影响点画的质感与形态。
毫面与笔锋是构成全部笔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所谓笔法就是运用好笔锋和毫面的方法。笔锋和毫面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笔锋与毫面示意图
2.中锋、侧锋和偏锋
中锋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笔锋保持在点画中间的笔锋状态;侧锋则是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而偏向某一侧的状态;偏锋则是笔锋所指的方向与行笔方向成直角的状态,也可以说偏锋是侧锋的一种极端状态。中锋、侧锋、偏锋示意图如图2-2所示。
图2-2 中锋、侧锋、偏锋示意图(图中a表示笔锋所指方向,b表示笔画的行笔方向)
3.藏锋和露锋
笔锋的作用是使笔画两端呈尖锐状,那么藏锋便是使笔锋避免在笔画两端露出的笔法;露锋则正好相反。使笔锋藏起来的动作,称作逆锋或回锋;使笔锋露出的动作称顺锋或出锋。
4.笔毫的空间运动方式
所谓笔毫的空间运动方式是指笔毫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邱振中在《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中将笔毫的运动方式归结为绞转、提按和平动三种。在书写过程中,这三种基本形式的运动一般总是混合的,并不容易区分,但是我们可以从点画的外轮廓中去推测这三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毛笔的笔毫包含了笔锋和毫面两个方面,因此,笔毫的运动也可以分解为笔锋的运动和毫面的运动两大方面。笔锋的运动状态可以概括为:藏锋与露锋,中锋、侧锋与偏锋。书写时,毫面的状态随着点画的轮廓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笔毫的绞转和提按都会影响到毫面的变化。
提按是指笔毫的上下运动。提笔是指把笔毫提离纸面的动作;按笔是指把笔毫向纸面按下的动作。实际上,单纯的提笔和按笔都写不出完整的笔画,必须与平动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使笔画呈现出粗细的变化。而绞转实际上是综合了提按和平动的复合运动方式。
5.笔毫的时间运动方式
从书写过程来看,任何点画都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笔毫和笔锋都有其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的运动状态都会留下具有特定轮廓的笔画,这就是通过笔画轮廓分析笔锋和毫面的运动形式的依据。
如果将笔锋与毫面的运动状态和点画的书写过程结合起来,可以直接分析笔画书写的不同环节中笔锋与毫面的运动形式,从而得到具体的笔法动作。
二、笔法的基本原理
1.起笔环节
起笔环节笔锋的状态有藏锋和露锋两种。
藏锋的效果是点画的起笔处不露尖锐的锋尖,而呈现圆浑或方硬的形态,这种状态是通过逆锋的动作造成的。逆锋起笔动作的要领是笔尖着纸后先向笔画行笔方向的相反方向微按,然后提笔再向点画行笔方向按笔。逆锋起笔的效果是笔画起笔处不露锋芒,含蓄浑厚。逆锋起笔时,毫面会在逆锋动作的一提一按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2-3所示。
露锋的效果是起笔处呈现尖锐状,这种状态是通过顺锋起笔的动作造成的,效果是精神外露。顺锋起笔的动作要领是顺着笔画的行笔方向着纸,然后渐渐按笔。顺锋起笔的效果是起笔处锋芒毕露,精神外耀。顺锋起笔时,毫面并不发生变化,而只是毫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如图2-4所示。
图2-3 起笔藏锋示例(逆锋动作),毫面在逆锋动作中有微小转换
图2-4 起笔露锋示例(顺锋动作),起笔后伴随按的动作,毫面不发生变换
2.行笔环节
行笔环节是笔毫变化最复杂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但笔锋、毫面会发生复杂的转换,而且还伴随着提按、绞转等动作。笔锋在行笔环节的变化主要有中锋、侧锋和偏锋三种状态。行笔过程中,笔锋可能处于任何一种状态,也可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其他状态。
如果笔画的行笔方向不发生改变,那就只有提按的动作,如横、竖等笔画。如果笔画的行笔方向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通过转笔和折笔的动作来实现。
转笔的效果是圆浑婉转,折笔的效果是方劲直截,而在转笔和折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微小的提笔后再按笔的动作。无论转笔还是折笔,其过程中毫面并不发生改变,而只是保持中锋或者在中锋和侧锋之间进行转换,如图2-5和图2-6所示。(www.chuimin.cn)
图2-5 行笔过程中笔锋状态示例
如图2-5所示,笔锋为中锋或侧锋,甚至可以在中、侧锋之间转换。转笔既可以保持中锋,也可以变为侧锋,其间伴随有微小的提笔动作,毫面并不改变。
图2-6 折笔时笔锋毫面状态示例
如图2-6所示,折笔处显现出明显的提笔后再按笔的动作,但是毫面并不改变。
在行草书中,很多笔画在行笔环节毫面会发生变化。随着笔画行笔方向发生特定的变化,毫面可能从一个方位转换到其他方位。这种改变毫面的技法,我们称之为翻笔。
翻笔是指在某些笔画的行笔方向发生特定改变时,一般是由向下转为向上或右上;或由向左下转为向上或向右上;或由向右转为向上或再向下等,毫面会在笔画行笔方向变化的瞬间由一个面转向另一个面。这个毫面的转换过程,必须通过提笔来帮助实现。黄惇在《书法篆刻》中将这一动作称为翻笔折锋,即在书写过程中,使原来中锋运行的某一毫面在折点上作毫面的翻折,使改变方向后接触纸面的另一相对应的毫面继续作中锋运行。翻笔的效果是使笔画具有明显的立体感,行笔环节翻笔示例如图2-7所示。
图2-7 行笔环节翻笔示例
3.收笔环节
收笔环节的笔锋状态和起笔环节很相似,都只有藏锋和露锋两种状态。为了区别,收笔环节的藏锋可以用回锋的动作表示,露锋则用出锋的动作表示。
回锋收笔的动作要领是,在笔画结束处先提笔,然后再将笔锋向笔画内部返回。回锋的效果和逆锋的效果相同,都是将笔锋隐藏在笔画之内。
出锋收笔的动作要领是,在笔画结束处,渐渐将笔提起,直至提离纸面。出锋和顺锋的效果接近,都是让笔画的末端呈现尖锐形状。
在收笔环节,回锋收笔时毫面会有微小的变化,如图2-8所示;出锋收笔时毫面则不发生改变,如图2-9所示。
图2-8 收笔藏锋示例(回锋动作),伴随有微小的毫面转换
图2-9 收笔露锋示例(提笔出锋动作),毫面不变
如果将笔毫的空间与时间运动形式综合起来,便可得到表2-1。
表2-1 笔毫的空间与时间运动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书写过程中,任何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是一气呵成的动作,并不是刻板地按上述步骤机械进行,尤其是行草书,一个笔画起笔后要完成一系列的笔锋和毫面的转换,直到笔画结束之前,都属于行笔过程,其间的笔锋和毫面的变化都要依赖提笔和按笔,转笔、折笔和翻笔动作来完成。
将用笔动作分解为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以及把笔画的书写分为三个环节只是为了分析和叙述的方便,不代表书写时的动作是机械的。另外,书写速度的变化对笔画的形态与质感也有一定的影响。
4.小结
笔法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1)毛笔的笔毫是柔软的,有一个尖锐的笔锋和圆弧形的毫面,运笔必须遵循这一物质基础及其规律;
(2)笔画的质感、力度及神采等因素与书写时笔锋和毫面的状态密切相关;
(3)书写时,按笔时笔画会变粗,提笔时笔画则会变细;
(4)藏锋可以使笔画气力中含,露锋可以使笔画神采耀现;
(5)转笔的效果是圆浑婉转,折笔的效果是方劲有力,翻笔和绞转的动作可以使笔画具有立体感。
全部的笔法动作可以概括为:藏锋与露锋,提笔与按笔,转笔、折笔和翻笔,绞转。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分析任何形态和轮廓的笔画,通过仔细分析笔画的轮廓,便可推测出笔毫在书写时的运动状态,从而得到特定的笔法动作。这是学习笔法的基本思路。
三、书法的临摹方法
如果说笔法是学习书法的核心,那么临摹则是学习笔法的不二途径。临摹就是通过模仿古代的经典法书来学习经典法书的笔法,从而获得笔法技巧。关于临摹,古代书论中有大量记载,但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莫过于孙过庭《书谱》中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十字。因为前代书法家的笔法资源无一不保存在经典法书之中,如果忽视了对法书一点一画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不去精益求精地模仿经典法书的一招一式,便无法获得其笔法。
临摹实际上是两种学习方法:一为临,二为摹。临就是将范本置于一旁,照着范本逐笔书写。摹则是用薄的半透明的纸覆于范本之上,按范本的字迹进行摹写。摹还分双钩与单钩:双钩就是先将笔画的外轮廓勾出来,再进行填墨;单钩则是用细笔将点画的骨架勾出,然后再按骨架书写。临和摹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对此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临摹》中指出:“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临摹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选择临摹对象,即选择范本。古人云:取法乎上。所以,在学习之前必须选择好的、印刷精良的法书范本,然后就可以开始真正的临摹了。临摹应遵循先读帖再动手,先感受再表现的原则顺序。即首先要仔细观察范本的每一个细节,再认真分析其外轮廓特征,推测其笔法动作,然后再下笔实践,写完后还要将自己的临本与范本进行对照,找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然后再读帖,再分析,再动手。如此循环,一般三到四次基本就可以掌握范本的笔法特点了。因此,概括这个步骤应当是:
细致读帖→认真分析→精准书写→仔细对照→细致读帖……
这个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不能拘泥于原帖的细枝末节而丧失了书写的体验和感受。
【思考与练习】
(1)理解书写的三个环节,通过书写实践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中的笔锋和毫面的状态。
(2)理解笔画的轮廓与笔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此两者的关系分析不同轮廓的笔画的笔法动作。可以结合一些法书范本来分析其笔法,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3)用毛笔实践一下藏锋和露锋,提笔和按笔,转笔、折笔和翻笔等具体笔法技巧,体会笔法的基本原理,理解笔画轮廓与笔法动作之间的关系。
(4)尝试临摹《多宝塔碑》中的“三”“山”“川”“夫”“水”“进”“浩”“郎”“佛”“武”“见”等字,检验自己是否理解了笔法的基本原理,是否能够独自掌握这些笔画的笔法,并将自己的临本与其他同学的临本进行比较,看谁掌握得更好。
有关三笔字训练教程的文章
第三单元毛笔楷书的笔画书写训练熟悉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等基本笔画的轮廓,并能运用笔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笔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多宝塔碑》的基本笔画的笔法及其变形、组合形态的笔法。提点收笔的岀锋有长有短,常常有其他笔画与之呼应。......
2024-01-30
第六单元钢笔楷书的结构训练结构也称结字,是钢笔楷书的训练重点。 钢笔楷书训练的第一要素是在熟悉笔画书写规则后的“识势”。临帖时要尽力捕捉接触字帖时一瞬间的鲜活印象,钢笔字的训练也莫不如此。钢笔楷书训练与毛笔字比较,少了很多用笔上的技巧要求,更应在结构上狠下工夫。 笔画较平直的字,要处理好横与横、横与竖之间的关系,例字如下。......
2024-01-30
第四单元毛笔楷书的结构训练与书法欣赏 通过本单元训练,基本了解汉字结构中的中宫、重心、主次、斜正、呼应、揖让、疏密、承覆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熟练掌握《多宝塔碑》的结构特点。楷书的空间分割要求匀称。颜真卿的楷书中,四边并未过分伸展,而中宫部分也没有特别收紧,这样使每个字的外部基本上保持了一个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构,这一点与黄庭坚的行书有明显的不同。......
2024-01-30
第十二单元粉笔字的应用与欣赏 掌握粉笔字的各种应用形式,能够独立完成粉笔字的各种形式的书写。 粉笔的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所遴选的粉笔字作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临摹,并以此改变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掌握粉笔字日常应用的一些形式和要素。图12-1粉笔字板书设计举例二、 粉笔字的欣赏粉笔字的欣赏如图12-2和图12-3所示。......
2024-01-30
第七单元钢笔行书的笔画偏旁训练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为了书写方便快捷,行书笔速加快,笔画间出现牵丝映带和勾连环转。本单元的训练从笔画到偏旁依然是用笔的深入,严格说来,行书的笔画、偏旁会出现别样的情趣,所以,训练时要从整体出发,深谙字势,因势构形,掌握其基本笔法。因此,钢笔行书的笔画、偏旁在书写时变换节奏、翻转腾挪、简化字形是其关键。......
2024-01-30
第十单元粉笔字书写训练的身法与执笔 能够掌握粉笔的基本特性。 理解并掌握粉笔字的基本用笔原理。 粉笔字的基本书写姿势与毛笔书写时的站立式相近,只是采用三指执笔法与毛笔相异,粉笔是靠磨损自身来显示笔迹的,在书写中要不断旋转粉笔,且与黑板的夹角在45°左右。用粉笔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在黑板上书写出的粉迹称为粉笔字。我们以基本笔画长横为例来分析粉笔字的用笔原理。......
2024-01-30
第九单元钢笔书法的欣赏与临摹应用钢笔书写水平的提高是临摹、应用与鉴赏能力相应提高的综合过程。临摹是手段,应用是目的,鉴赏是超越。钢笔临写《乐毅论》时首先要求用笔准确,体现钢笔的特性,并严格按笔顺、结构认真临写,进而注意笔势的连贯与通篇的气息。为了表现不同的章法形式,背临采用横式排列。图9-4《乐毅论》(局部)创临示范二、米芾书法的欣赏与钢笔临摹《蜀素帖》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代表作之......
2024-01-30
第八单元钢笔行书的结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钢笔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为了书写方便快捷,行书笔速加快,出现牵丝、映带、勾连和环转;还用草书的偏旁简化楷书的部分结构,使行书既有楷书识读便利的特点,又有草书书写畅达的特点,尤其是挥运使字里行间出现了无穷趣味。因此,钢笔行书的训练中变换节奏、简化字形是其关键。钢笔行书的上下结构训练,要紧扣重心来调整字势,因为随着动势的加强,重心不一定总在字的中心部位。......
2024-0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