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粉笔字的应用与欣赏 掌握粉笔字的各种应用形式,能够独立完成粉笔字的各种形式的书写。 粉笔的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所遴选的粉笔字作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临摹,并以此改变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掌握粉笔字日常应用的一些形式和要素。图12-1粉笔字板书设计举例二、 粉笔字的欣赏粉笔字的欣赏如图12-2和图12-3所示。......
2024-01-30
【训练要求】
毛笔的独特性能是中国书法成为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毛笔对书写过程中的动作的变化、力量的轻重十分敏感,它给书写者在用笔的快慢节奏、笔画的粗细变化、墨的枯湿浓淡等方面以极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本单元要求学生在认识与书写相关的笔、墨、纸、砚性能的基础上,认真体验执笔、运笔,及早进入书写状态。
【训练提要】
(1)毛笔的运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代的蔡邕曾有“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妙论。毛笔的表现性极强,但很难把握,所以,我们要从最基本的环节入手,体验执笔、用笔,并要求姿势正确。
(2)文房四宝不仅是实用的书写工具,还在其流传、改进过程中被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成为审美对象。
了解笔、墨、纸、砚的特性,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写工具是毛笔字书写的首要任务。关于书法工具的选择,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书法学习不需要特意去选择工具,即不择纸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精挑细选,即笔墨精良。实际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工具的优劣对书写的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古代流传着书法家对书写工具要求苛刻的故事是对这种观点的正面回应。三国时曹操命令韦诞题写宫殿之名,韦诞提出要选择张芝笔、左伯纸和自己监制的韦诞墨,才能够“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苏东坡最喜用澄心堂的纸、宣城的诸葛笔和李廷圭的墨等。
文房四宝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师要结合实物、图片认真挖掘。
(3)笔、墨、纸、砚的性能是通过书写来体现的,书写中对毛笔的软硬、墨的浓淡、宣纸的生熟的体验与感受因人而异,要通过训练才能完成相应的经验积累。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演示笔、墨、纸的性能外,还要提醒学生尽量扩大试用范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
(4)书写的姿势(坐式、立式等)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事关书写效果和书写者的健康,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纠正执笔、书写姿势中的错误做法,严格以坐式的“头正、臂开、身直、足安”以及立式等作为标准要求,尤其是初学阶段要反复体验,直到相沿成习。
一、毛笔
毛笔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书写工具,距今已经有3000余年的历史。在殷商时期,毛笔已经被大量使用,甲骨文中的朱书、墨书和镂刻的文字笔画已经充分说明毛笔的存在。在出土的毛笔实物中,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楚笔,而汉代的毛笔实物出土则相对较多。汉代毛笔多用硬毫,以兔毫、鼠须为主。东汉蔡邕《笔赋》称,用晚冬野兔的毫毛制笔质量最好。魏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也多以兔毫、鼠须等制作的硬毫笔为主,如王羲之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传说就是用鼠须笔写成。
唐宋以后,毛笔制作地主要以安徽宣城、浙江湖州、江西为主。安徽宣城生产的笔中最有名的当数“诸葛笔”,亦名“散卓笔”,出自南唐制笔世家诸葛氏。黄庭坚《山谷笔说》载:“宣城(今安徽宣城)诸葛高系散卓笔,大概笔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相传此笔制法不用柱毫,不分心副,而用两种或一种兽毫参差散立扎成,硬软适中。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湖笔之闻名于世,与元朝书法家赵孟有关。《湖州府志》载:他(赵孟)曾要人替他制笔,若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湖笔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
毛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笔杆,二是笔头。笔杆也称笔管,是手执的部分。笔管的材料以竹制较普遍,也有木制的。笔杆的制作材料与毛笔质量没有直接关系。笔头是毛笔的关键部位,通常用动物的毛制成,如兔毛、羊毛、黄鼠狼毛等;除动物毛外,有的还选取植物作为材料制作,如竹丝、茅草之类。明代书法家陈献章就曾用广东盛产的一种茅草制笔,名为“茅龙笔”,用这种笔写出来的书法则称为“茅龙书”。
毛笔的特性就是软:汉代蔡邕就曾指出“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但是笔毫的柔软程度仍然不同。按笔毫的软硬程度,毛笔可以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三类。以兔毛、黄鼠狼毛、猪毛等制成的笔属硬毫笔;以羊毛、鸡毛、鸭毛等制成的笔属软毫笔;用两种以上的毫制成的笔为兼毫笔,兼毫笔一般以狼毫与羊毫合制为常见。按笔毫长短,毛笔则可分为长锋笔、中锋笔和短锋笔。长锋笔蓄墨量大,弹性较差,一般由羊毫制作,称作长锋羊毫。短锋笔、中锋笔弹性较好,一般为硬毫或兼毫制作而成。以不同笔毫制作的毛笔如图1-1所示。
如何鉴别毛笔质量的优劣呢?通常认为好毛笔应同时具备尖、齐、圆和健四个特征。尖,是指笔锋尖锐,不秃;齐,是指笔锋摊开顶部毫毛整齐,无杂毛;圆,是指笔肚浑圆饱满不扁;健,就是有弹性,柔中带刚。书写者可以亲自尝试不同笔毫制作的毛笔,体会其不同的软硬程度。
图1-1 以不同笔毫制作的毛笔
毛笔制作不易,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延长毛笔的寿命,不致损坏毛笔的笔性。新毛笔开笔要用冷水或温水浸泡笔头,使其上的胶自然溶于水中,待胶全部溶解,用清水反复清洗数次即可使用。毛笔要书写大小适度的字,不可小笔写大字,这样会损坏毛笔的弹性,甚至导致笔毫脱落。毛笔使用完应及时用清水洗净,清洗时将笔毫顺着水流方向用手轻轻捏搓,洗净后将笔垂直挂在笔架上。
二、墨
墨,主要有墨汁和墨锭(见图1-2)两种,古代用固体的墨锭磨墨。墨按制作原料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类。以松树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称松烟墨;以桐油、麻油或动物油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称油烟墨。两种墨各有所长,明代屠隆《考槃馀事》云:“余尝谓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
图1-2 墨锭
墨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器物上就留有用墨之类的矿物颜料的痕迹。汉以前的墨主要是天然的石墨,三国时期才有人工制墨的记载。传说曹魏时韦诞所制之墨“一点如漆”,标志着我国古代制墨工艺的进步。至唐代制墨技术更加发达,唐代末年,易州著名制墨人奚超、廷圭父子总结前人的经验,所造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深受李后主赏识并被赐姓李,从此“李廷圭墨”名闻天下。宋明两代安徽地区制墨业更加繁荣,徽墨由此得名,制徽墨的代表人物有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等。清代徽墨制作则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和胡开文四大家。
鉴定墨的好坏主要是看墨色,磨好的墨中泛紫光为最好,泛青光为次之,泛白光最差。古人讲究磨墨方法以及墨的保养。磨墨要用清水,不能用热水,不然墨锭易断裂且墨水中磨粒粗。磨墨时,墨锭要垂直,磨墨速度不能太快,速度、力度都要均匀。墨锭使用后,不要浸泡在水中,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
近现代以来,墨汁使用广泛,可节省磨墨时间和精力。常见的墨汁品牌有一得阁、胡开文(见图1-3)等。墨汁的胶含量相对较重,使用时可以掺杂适量清水,以便于适应不同特性的纸张和书写要求。墨的运用被称为墨法,墨法向来有墨分五彩之说,即不同比例的墨与水混合,在宣纸上可以产生很丰富的变化,如图1-4所示。而同样的墨,在不断的书写中,也会因笔中含墨量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图1-5所示。
图1-3 墨汁
图1-4 不同比例的水墨混合的宣纸书写效果
图1-5 含墨量逐渐减少时的宣纸书写效果
三、纸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纸发明之前,古人曾把文字镌刻、铸造或书写在龟甲牛骨、青铜器皿、竹木简牍(见图1-6)、丝绸缣帛等上,使用不便,价格又贵。西汉时出现了类似于现在的纸质材料,如灞桥纸。至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从而纸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并最终成为最主要的书写载体。
书法创作使用最普遍的纸是宣纸,因生产于安徽宣城一带而得名。如今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专称,即使非安徽宣城所产的纸,如四川等地所产用于书画的纸亦称宣纸。宣纸闻名天下始于唐代,其时已用于书画,据《旧唐书》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可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三类。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见图1-7),适合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画、大行草书、隶书、篆书、大楷等。熟宣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纸质较生宣硬,吸水能力弱,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熟宣适于绘工笔画和书写小楷、小行书等,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宣纸按原料可分为棉料、净皮和特净三大类,按规格则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类型。
如何鉴别宣纸的优劣呢?其一,对着光照,宣纸上的云彩花多而匀的为优,反之则为劣;其二,根据手感,绵软、有韧性、质地细腻者优;其三,书写试验,墨色润、能留住墨、层次感强、不猝然化开者优。当然,宣纸的选择也要看创作需要,绘画题材与书法风格不同,对宣纸的要求也不同。除宣纸外,书写者平时练习书法可以使用毛边纸、元书纸等价廉的材料。毛边纸依据制作工艺可分为机制毛边、手工毛边和半手工毛边等,其特性大同小异,书写者可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
图1-6 竹木简牍
图1-7 生宣纸遇水洇化的效果(www.chuimin.cn)
四、砚
砚即砚台,主要是由石材雕刻而成。除石砚(见图1-8)外,还有玉、陶瓷、漆、铁、木等制作的砚。相对而言,石砚使用最为广泛。做砚台的石头需石质坚硬、细腻而易发墨,不能有裂痕,外观要有观赏性。我国久负盛名的四大名砚为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
图1-8 石砚
鉴别砚台的方法主要是四个字,即看、摸、听、洗。看,指看砚的质量、工艺,是否经过修补等。摸,就是用手摸,好的砚台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反之,则说明其石质较差。听,就是将砚台用手托住,用手指弹砚,听其音。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歙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洗,就是将砚台清洗后再辨认,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清砚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和修补过的痕迹。
现在砚台的使用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作为工艺品欣赏。初学书法一般使用墨汁,可以用普通的瓷碟代替砚台,既方便又价廉。
五、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坐姿,另一种是站姿。坐姿一般适用于书写字径不大、篇幅较小的字,如小楷、中楷、小行书等;站姿一般适用于书写字径较大、幅面较大的字,如大楷、大行草、篆书、隶书等。
坐姿要求:头部端正,上身坐直,头部与纸面的距离保持在30~40cm,两脚自然分开,左手平放于桌面,右手前臂向内自然弯曲,如图1-9所示。
站姿要求: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微向前探,左手轻按纸,右手前伸,肩肘放松,右臂自然弯曲,肘稍抬高,可左右上下活动,不可太僵硬,如图1-10所示。
图1-9 坐姿
图1-10 站姿
(二)执笔方法
图1-11 五指执笔法
毛笔较柔软,所以执笔方法与硬笔(如铅笔、钢笔、圆珠笔)有很大不同。古人很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它是写好毛笔字的首要条件。历史上流传有许多执笔方法,如五指执笔法(见图1-11)、三指执笔法、握管法、撮管法等,其中五指执笔法被认为是经典执笔法而被广泛应用,本书建议初学书法者最好用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又称作五字执笔法,主要由擫、押、钩、格、抵五个动作来完成,这五个动作分别对应于右手的五根手指。
擫,就是按,是指执笔时拇指的作用,拇指下节的指端略向上斜,按住笔管内侧偏左的部位,向外侧右上方用力。
押,就是压,是指执笔时食指的作用,执笔时,用食指第一关节斜而俯下出力,贴着笔管外侧,力由外向内,与拇指内外配合把笔管约束住。
钩,是指执笔时中指的作用,以中指的第一关节弯曲钩住笔管的外侧,由外向内侧用力,与食指的用力方向基本相同。
格,是指执笔时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指甲根部靠骨节的地方顶住笔管,从右下方向左上方用力。
抵,是指执笔时小指的作用,小指紧贴着无名指,辅助与调节无名指由内向外用力。
(三)五指执笔法的要领
五指执笔法关键要做到自然松弛,不可用强力、蛮力。在静止状态下,右手的五根手指的骨节均为向外突出,如此掌心自然空虚,同时毛笔笔杆与纸面垂直。概括起来,五指执笔法的要求是“掌竖腕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是要求毛笔垂直于纸面,指实掌虚则要求手指的第一节对笔杆用力,但用力不可过大或僵硬。苏轼在《论书》中提出:“把笔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而宽,即手掌中心虚空,这样手指的活动空间宽绰,便于灵活控制笔杆。
五指执笔同时还要与腕、肘联系起来。一般小字以用指为主,用腕为辅,肘基本不用,可采取枕腕法(见图1-12),即把左手摊开垫在右手手腕下面,对右手起到稳定与支撑作用。稍大一点的字,指、腕并用,肘基本不用,可采取悬腕法(见图1-13),即肘部支在桌面,手腕悬空,以扩大毛笔的运动空间和发挥毛笔运动的灵活性。更大的或势态连绵的字,指、掌、肘协调并用,可采取悬肘法(见图1-14),以扩大用笔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保持书写的连贯和完整。
图1-12 枕腕法
图1-13 悬腕法
图1-14 悬肘法
【思考与练习】
(1)笔、墨、纸、砚有哪些种类,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写工具?
(2)毛笔的执笔方法要领是什么?实际操作一下,体会五指执笔法中各个手指的动作是如何配合的。
(3)毛笔字的书写姿势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要求?自己尝试一下,体会不同的书写姿势的要领和适用范围。
(4)实际体验枕腕法、悬腕法、悬肘法三种书写姿势,并比较其书写范围的大小。手、腕、肘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配合的?
有关三笔字训练教程的文章
第十二单元粉笔字的应用与欣赏 掌握粉笔字的各种应用形式,能够独立完成粉笔字的各种形式的书写。 粉笔的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本单元所遴选的粉笔字作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临摹,并以此改变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掌握粉笔字日常应用的一些形式和要素。图12-1粉笔字板书设计举例二、 粉笔字的欣赏粉笔字的欣赏如图12-2和图12-3所示。......
2024-01-30
第四单元毛笔楷书的结构训练与书法欣赏 通过本单元训练,基本了解汉字结构中的中宫、重心、主次、斜正、呼应、揖让、疏密、承覆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熟练掌握《多宝塔碑》的结构特点。楷书的空间分割要求匀称。颜真卿的楷书中,四边并未过分伸展,而中宫部分也没有特别收紧,这样使每个字的外部基本上保持了一个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结构,这一点与黄庭坚的行书有明显的不同。......
2024-01-30
第三单元毛笔楷书的笔画书写训练熟悉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的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等基本笔画的轮廓,并能运用笔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其笔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多宝塔碑》的基本笔画的笔法及其变形、组合形态的笔法。提点收笔的岀锋有长有短,常常有其他笔画与之呼应。......
2024-01-30
第二单元毛笔的基本笔法学习与训练理解笔法的几组基本概念:起笔、行笔和收笔,藏锋和露锋,中锋、侧锋和偏锋,转笔、折笔和翻笔,提笔和按笔,并明确这些概念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以及所代表的动作要领。本单元是毛笔字基本用笔方法的训练单元,笔法在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使笔锋藏起来的动作,称作逆锋或回锋;使笔锋露出的动作称顺锋或出锋。......
2024-01-30
第六单元钢笔楷书的结构训练结构也称结字,是钢笔楷书的训练重点。 钢笔楷书训练的第一要素是在熟悉笔画书写规则后的“识势”。临帖时要尽力捕捉接触字帖时一瞬间的鲜活印象,钢笔字的训练也莫不如此。钢笔楷书训练与毛笔字比较,少了很多用笔上的技巧要求,更应在结构上狠下工夫。 笔画较平直的字,要处理好横与横、横与竖之间的关系,例字如下。......
2024-01-30
第七单元钢笔行书的笔画偏旁训练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为了书写方便快捷,行书笔速加快,笔画间出现牵丝映带和勾连环转。本单元的训练从笔画到偏旁依然是用笔的深入,严格说来,行书的笔画、偏旁会出现别样的情趣,所以,训练时要从整体出发,深谙字势,因势构形,掌握其基本笔法。因此,钢笔行书的笔画、偏旁在书写时变换节奏、翻转腾挪、简化字形是其关键。......
2024-01-30
第九单元钢笔书法的欣赏与临摹应用钢笔书写水平的提高是临摹、应用与鉴赏能力相应提高的综合过程。临摹是手段,应用是目的,鉴赏是超越。钢笔临写《乐毅论》时首先要求用笔准确,体现钢笔的特性,并严格按笔顺、结构认真临写,进而注意笔势的连贯与通篇的气息。为了表现不同的章法形式,背临采用横式排列。图9-4《乐毅论》(局部)创临示范二、米芾书法的欣赏与钢笔临摹《蜀素帖》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代表作之......
2024-01-30
第十单元粉笔字书写训练的身法与执笔 能够掌握粉笔的基本特性。 理解并掌握粉笔字的基本用笔原理。 粉笔字的基本书写姿势与毛笔书写时的站立式相近,只是采用三指执笔法与毛笔相异,粉笔是靠磨损自身来显示笔迹的,在书写中要不断旋转粉笔,且与黑板的夹角在45°左右。用粉笔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在黑板上书写出的粉迹称为粉笔字。我们以基本笔画长横为例来分析粉笔字的用笔原理。......
2024-01-30
相关推荐